03.02 歷史上漢族遷徙福建的路線經過哪裡?

xrycxvjkcdmbvklbvfyj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明白以漢人為主體的福建人從哪來的?

在先秦時期,福建主要是越人的天下,漢人尚未大規模進入。



秦朝將福建首次納入中原政權版圖,並在福建設置閩中郡,但是也並未能對福建進行直接有效管轄,福建實際仍由閩越首領無諸統治。秦末無諸積極參與反秦鬥爭,並被漢高祖劉邦冊封為閩越王。



漢武帝元封元年(前110年),派朱買臣率軍滅閩越國,將閩越人遷徙到江淮之間,導致福建的百越殘留比北邊的江浙地區還少,地廣人稀,很是荒涼,開發很少。



直到東漢時期,才逐漸有南下漢人遷入福建,真正漢人大舉進入福建是在兩晉之交,北方漢人大舉南下,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衣冠南渡”、“八姓入閩”,即本屬中原大族的林姓、黃姓、陳姓、鄭姓、詹姓、邱姓、何姓、胡姓為避禍遷徙福建。



直到今天,陳、林二姓在福建人口都很多,有陳林半天下之說,但關於 “八姓入閩”的說法一直存在爭議,在古代也並未能受到普遍認可。比如《開元錄》就明說:“閩縣,越州地,即古東甌,今建州亦其地,皆夷種,有五姓,謂林、黃是其裔。”



真正大量漢人遷入福建是唐朝時候的事了,現在有不少福建人將祖先追溯到陳元光、王審知等人,乃而且“八姓入閩”也是唐朝以後有的說法。



至於提問者提到的古代漢人南下福建遷徙路線,曾經央視有一部歷史題材的電視劇有根據史書具體介紹,具體名字忘了,不過我查閱了相關資料,大部分古代福建人南下路線應該是河南光州(今固始),到江西鄱陽湖地區,再到武夷山地區,再遷徙到福建各地,有的後面還去了潮汕地區和海南島,今天潮汕地區和海南島就有不少是莆田地區遷移過去的,著名的代表人物有李嘉誠家族等。


可汗說事


在福建,錯綜複雜的方言在八山一水一分田的阻隔之下獨立發展,常常造成十里不同音的窘境,儘管如此,在對方言進行求同存異分類後,福建主體方言主要分成兩種:閩方言和客家方言。

因此,福建人也可簡單分成兩類:福建人和客家人。

而這種分法和歷史上遷居福建的漢人息息相關,簡單歸納起來就是:走沿海的為福建人,闖山區的為客家人;早來的為福建人,晚到的是客家人。

以至於,時至今日,在廣大的中國南方,凡山區都有福建客家人後裔的身影,他們尊福建寧化石壁村為祖地;凡沿海地區則是閩方言的天下,他們口耳相傳祖先來自福建莆田甘蔗園。

這既是巧合,又是福建在歷史上移民文化的自然延伸。

...................................

我們試著用一張圖來解釋福建移民的方式。

福建的郡縣制開始於秦,但無間斷傳承卻是從西漢開始,因此圭海君將歷朝歷代分成五個時期,第一組為西漢、東漢和三國,第二組為西晉、東晉和南北朝,第三組為隋、唐和五代,第四組為北宋、南宋和元朝,最後一組為明清至今。

福建現有縣市對應的始建年代與這五個時期進行匹配,年代越久顏色越深,做成地圖如上圖。

由圖可知,閩北普遍最早,次級福州,再次及閩南,最後依次是莆仙、閩西、閩中。

遷入福建漢人的多寡及定居位置與政區的設置是正相關的,顯然,福建古人主要的入遷大概是沿著閩北、閩東、莆仙、閩南的路線漸進的,這些人就是現在的福建人。

而閩西的來源則是,少部分來自閩北,大部分來自相鄰的江西,因此這些未經福建各個區域慢慢演變的外來戶便成了今日的客家人。

最後福建人和客家人在融合過程中相遇,便是形成時代最晚的閩中人。



如此路線差異,也就可以解釋為何在福建以外的福建籍後裔對寧化和莆田這麼掛心了,因為它們都是遷徙樞紐站的關鍵節點。

由此也知,遷入福建的古人,大概是從閩浙贛交界和贛州兩個方向進入福建,前者主要來自河南,後者則是在江西停留過的中原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