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作為一名普通的工薪階層,究竟是自己炒股好還是買基金好?

藍天1海闊天空


推薦樓主家庭理財使用:“1234法則”,即將10%的年收入用於購買保險,20%的年收入用於銀行存款應急之需,30%用於家庭生活開支,40%用於投資。理財產品的話,要看樓主資金量大小了。普通的話可以買貨幣基金或債券基金年收益在4.5~7%左右,而且2個工作日贖回流動性好,無風險。要是手頭富裕可以買固定收益型理財產品,如信託、有限合夥等。

對於沒有時間操作的而且經驗不足的個人投資者來說,基金是相對好的選擇。具體的話基金有股票型基金,貨幣型基金,混合型基金,風險收益各不相同,看你喜好啦。當然如果相信自己的判斷,較長期持有一些股票也是可以的。 有個建議,無論買什麼,都要充分估計好未來幾年的現金流收入狀況,不要因為投資而使自己陷入財務困境。

股市還是基金?首先來看兩者區別。

  簡單地說,基金是由基金管理公司把投資人的分散資金募集到一起,投放到股票市場或債券市場,為投資人賺取利潤的一種專家理財。而股票由上市公司直接發行的,投資人在證券營業部直接買入和賣出。

  在交易期間,股票價格時刻變動,可以隨時買入賣出,相比基金,波動性更大,獲利和損失的機會都較多。因此需要深度分析,時刻關注各種消息面,尋找好的機會。

  基金淨值雖然也是時刻變動,但卻是每天收盤之後進行結算,所以只需要每天收盤前決定是否買入或贖回即可。

  另外,股票需要自己去操盤,但是基金卻是由基金經理代為操作,專業性也較強。

  不少業內人士表示,對於大多數普通工薪階層,如果沒有太多時間精力研究和操作股票,買基金可以說是一種省時省事的方式。事實上,這輪牛市中,基金表現也不錯,今年以來收益翻倍的基金就有130餘隻。

  評估自身風險等級,合理搭配基金組合。

牛市中,基民們比較矛盾該選擇股票基金還是指數基金?

  指數基金就是以指數成分股作為投資對象的基金,比如購買某款滬深300指數基金,那麼基金的走勢與滬深300指數走勢基本吻合,只要大盤穩漲就有錢賺了。股票基金收益則與投向的股票直接掛鉤。

  牛市中,如果你只是不想跑輸大盤,購買指數型基金就可以了,如果想獲得更大收益,就選擇股票型基金,當然風險也會更高。投資者可通過配置多隻不同基金,投資組合擴大收益同時,降低風險。

  當然,選擇一個口碑好、業績佳的基金公司和基金經理,也非常重要,會讓你事半功倍。

喜歡我的回答的請高抬貴手點贊哦~或者關注我。


量化達人


如果你只是想在股市中玩玩,體驗體驗,而且資金也不多,只是少量的閒置資金,抱著賺錢則好,賠了也無妨的心態的話,那麼你可以炒股。

如果你更多的是想實現資金的升值,想從股市中賺錢,那麼你作為一名普通的工薪階層,對股市及技術分析根本不夠了解,我奉勸你還是把資金投入到更穩定一些的渠道,即便是買基金,也建議少量取買,畢竟很多股票型基金一樣是虧損的。

我們經常聽到一句話,入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但是大多數人或者說絕大多數人並沒有足夠的風險意識,只是看到別人在股市中賺錢了就兩眼冒光。每一個牛市或者一波不錯的行情中,都會吸引眾多韭菜投身股市被主力收割。

股市入戰場。

我們知道,一個士兵,在上戰場前,一定要經過系統嚴格的訓練,一定要練習射擊技術,拼刺刀的技術,熟悉槍械、手榴彈等武器的使用以及投擲的技術,以及簡單的戰術,並且還要進行模擬實戰的演練。否則,一旦走上了戰場,不僅可能殺不死敵人,打不了勝仗,還很可能被敵人射殺。

股市也是如此。

股市征戰中,技術分析也好,價值投資也罷,都需要對此有比較全面的瞭解。技術分析,你要學習好K線理論、量價關係、均線系統等簡單的理論知識,還要學習波浪理論等複雜的知識體系,在模擬或實戰中不斷檢驗自己的能力和水平,提升看盤能力和盤感,不斷總結提升。價值投資需要你有著對行業的瞭解,國家政策的導向,企業產品優勢和發展的情況,行業低位,產品市場前景以及財務等各方面的全面分析研究,選出符合價值投資的個股。


而大部分人都有自己的工作,沒有時間去學習分析研究,即便一些有時間的人,能認真學習研究的人也少之又少。更多的人是在盲目操作,要麼聽從別人的推薦,要麼自己想當然買賣。也就有了被割韭菜的一說。

所以,我還是建議沒有投身股市的朋友們,如果一定要進來,那麼就先學習,掌握好相關的知識,否則,最終會被市場消滅。

希望我的回答能為你解惑!


我是禪壹,證券分析師。20多年的股市征戰,有豐富的實戰經驗和理論基礎。歡迎關注,我們一起分享大黑馬


禪壹


通過多年的股票和基金交易經歷看,我覺得炒股越來越難,而定投偏股型基金的收益遠超過股票交易,所以我認為投資基金要好於自己炒股。

當然,這裡說的基金是偏股型基金,主要包括:指數基金、混合型基金、股票型基金。

理由如下:

1、從統計學的角度看應該選擇基金

眾所知周,偏股型基金投資的標的也是股票,所以投資基金就是間接投資股票,只是由基金經理幫你打理,因此投資基金的關鍵是選基金經理。普通投資者的投資能力一般不會超過基金經理的平均水平,散戶平均盈利水平也超不過基金,所以選擇基金從統計學和邏輯學的角度看還是靠譜的。

2、基金管理團隊有更充足的資源投入

普通工薪族自己炒股,要受到資金、時間、精力、資源等的限制,只能進行粗放的管理。基金經理能夠調動的資源比較豐富,一是資金量大,二是專職交易股票,三是可以到公司進行實地考察,四是具有專業的信息和交易通道,這些都是散戶可望而不及的。

3、我國股市正處於去散戶化的轉型期

 “七虧二平一贏”是股票市場的一個長期定律。從國外股票市場的歷史來看,去散戶化是市場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股市健康發展的基礎。在A股市場相關法規制度尚不完善,一旦出現例如內幕交易、財務造假等情況,受損失最大的還是散戶,因此通過機構參與市場交易是有利的。在A股市場中散戶佔絕大比例的情況下,儘早轉到機構投資隊伍,避免被割韭菜是順應趨勢的行為。

當然,任何事情都不是絕對的,不可否認有人自己炒股的收益遠超基金平均水平,但我覺得這只是個別現象,對大多數工薪階層來說,直接參與股票交易的風險是高於基金定投的。

順便做個調查,您更傾向於那一種投資方式呢?請在評論區說出您的經驗和觀點,可以幫助更多的人,也能夠找到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關注理財,請關注天涯孤行者!


互金直通車


可能很多人認為基金比自己投資股票靠譜 因為他們有專業知識 如果你信了他們的話 那你就大錯特錯了 基金是職業經理人幫我們操作資金 錢不是他的 虧了他不會心疼的 再來聊聊深刻的話題 難道基金經理真的能力有限賺不到錢嗎? 甚至很多基金腰斬爆倉 我來講講這其中的黑幕吧 假如一家基金管理著10億資金 他們的工作人員也是拿工資的 就算賺了很多分到他們手的也非常少 直接將這10億據為己有是不現實的 因為這筆錢是受證監會銀監會所監管 基金經理為了得到這筆不屬於自己的錢 通常會串通有問題的上市公司股東 就拿退市欣泰電氣說吧 證監會已經強制執行退市了 居然在退市一個月的交易時間內多次放量成交 跌停板吃貨 這是一個正常人能幹出來的事嗎? 沒錯這就是基金經理們在吃貨 他們與減持的股東有協議 賣出來的錢通常會被他們兩家均分 因為問題公司的股東知道 如果沒有人接盤的話 一直跌 退市只會虧得更多 還不如串通基金 用一文不值的退市股割買基金的散戶



83083209


一種是工作之餘時間比較充裕,自己也比較愛投資理財的話可以自己炒股

這種情況來說,每天得有時間來學習股票的各種知識。得學習怎麼看公司財報,研究公司。在股票投資中最不能做的就是道聽途說,聽別人的,要自己研究,買自己看得懂的公司的股票。

在選擇公司股票的時候遠離垃圾公司,遠離炒作的公司,這些會讓你血本無歸。一定要選擇好行業裡面的便宜的好公司,簡單來說就是好行業、好公司、好價格。這些都不是一早一夕就能練成的。

最重要的還是自己是否喜歡,如果自己喜歡做才能堅持下去。如果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話肯定是做不好的。所以總的來說,如果自己業餘時間比較充裕,自己也對投資股票感興趣,風險承受能力高,那就可以自己炒股。

另一種是工作時間忙,可以購買基金

如果工作比較忙,沒有精力去研究公司,那可以購買基金。因為基金是由基金經理打理的,他們有專業的知識,還有專業的團隊,幫你理財。如果你風險承受能力比較高,可以購買股票型基金和指數型基金。如果你風險承受能力比較低,可以購買債券基金。

長時間來看,基金收益還是不錯的,可以勉強跑贏通貨膨脹,不讓你辛苦攢下來的錢縮水,就連股神巴菲特都在公開場合推薦過指數基金。我自己也是有一部分的資金做了指數基金定投,收益也還不錯。

基金定投適合沒有時間自己親自理財的人,特別是在孩子教育基金規劃和養老規劃這一塊。因為孩子上學和養老規劃的時間跨度都比較長,每個月定投一定金額,慢慢下來會積累一筆不小的財富。這張圖出自於《三十年後你拿什麼養活自己》這本書,如果我們早早進行養老規劃,那晚年的生活基本上不用擔心了。

總之,不管是自己炒股還是購買基金,都要用長期不用的閒錢來投資,最好是3到5年都不用的閒錢。李笑來老師曾經說過最好是要給你的投資期限判無期徒刑,這樣才能獲得更好的回報。

文中圖片來自網絡,文章觀點僅代表個人經驗,不構成建議,歡迎在留言區留下你不同的意見,也歡迎關注我,一起交流理財那些事,謝謝閱讀!


理財在路上


洋蔥先生建議非專業人士還是儘量不要炒股,而是選擇基金!

股票的風險大,專業性強,而且十分耗費時間和精力,漲跌的幅度也不會我們一般人能夠承受的。除非你有一定的專業性和閒暇時間,不然自己炒股確實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

其次現在的股票市場的亂象太多,學習炒股肯定會被收一波智商稅,不說本身市場上大莊家的操縱,單單市面上很多自媒體這一關就能把你玩的團團轉,很多所謂的自媒體股票大神都是一些小編在編輯,甚至連最基本的K線圖都看不懂也在指點江上。為什麼呢?市面上消息源太多,只要隨便綜合一下大佬的觀點就可以,躲在鍵盤後面假裝大佬,然後給大家推薦股票和廣告,基本上都是叫韭菜們去接盤的,所有面對熱心腸的股票大佬和投友,一定要提高警惕,也許你就是他嘴裡的肉。

而基金市場會稍微好一些,雖然也是跟著股票基本面的漲跌,但是風險比股票小很多,並且在一定範圍內是可控的。小白入場可以從最基本的基金定投開始,簡單易操作。去買一兩本書籍,再去看一些自媒體的文章,大概就能夠入場基金。

投資理財亂象太多,但是隻要自己不貪心,不想著一夜暴富,穩穩當當的理財,是很不錯的選擇。


洋蔥先生投資APP


很多人覺得股票那麼有趣,為什麼要買基金?

但我的建議是買基金。下面,就來說說我不炒股只投基的幾個理由:

①上市公司分析不簡單

談及股票投資,這幾年巴菲特是繞不開的。

巴老先生買買可口可樂的經歷經過國內許多人的吹捧後,讓許多散戶產生錯覺——像巴菲特那樣選牛股是很容易的事情。


但真的那麼簡單?巴菲特老先生,可是賓夕法尼亞大學商業和哥倫比亞大學讀過財務學,師從格雷厄姆這位價值投資大師,雖然沒有博士學位,但是碩士也確保其受過嚴格的科班財務學訓練。再加上巴菲特從小對數字敏感,他在分析公司問題上的能力,可不是我等普通人能夠比擬的。


更何況,隔行如隔山,醫藥企業和TMT企業分析邏輯就完全不同,要想把脈準具體公司,絕不容易啊。反正像我這樣繼續花了三年把特許金融分析師(CFA)考出來的人,也不敢說在分析企業上得心應手。

巴菲特的偉大,就在於其實事求是。你看他給普通投資者,從來是推薦指數基金投資,而不會建議他們自己進行股票投資的。


②盈利模式多元化

炒股,盈利模式還是比較單一的,主要就是持股等待上漲。

與之相比,基金的結構複雜,隨之而來除了基金持股上漲之外,就有更多的盈利模式。


比如傳統的封閉基金,在2005年牛市初期,市價相較淨值折價高達50%,1元的東西5毛就給你,這意味著封閉式基金賺了10%並全部派息,對你5毛買入的卻等於派息20%——更何況,封閉式基金到期可以轉換為開放式基金後按照淨值贖回,市價和淨值的價差就是額外的收益了。


比如ETF或者分級基金,你就可以通過申購、贖回來獲得淨值和價格不同步的價差——在去年末行情瘋狂的情況下,分級基金套利2天1輪的收益就可能是20%——與此同時你還能分享基金持股上漲的收益,多爽。


眼下,A股的基金產品還不算豐富,如果像美國那樣有反向ETF,那麼跟蹤的指數下跌你也可以賺錢,做空賺錢不是夢啊。


③可繞開部分限制

眼下,A股市場還是有頗多交易限制的,而用好基金品種,可以幫你曲線繞開。

比如眼下你買創業板個股,是必須要開通創業板權限的。如果你工作太忙,沒空去開通權限卻又眼饞創業板的瘋狂漲幅,那麼就可以通過創業板ETF或者創業板分級基金殺入,完全不受創業板權限的限制

又比如融資融券雖然門檻一降再降,但是沒個10萬20萬,恐怕券商還是不會給你提供這一業務的——而且融資不但利率高,使用也極不方便。


與之相比,分級基金通過內部分級B向分級A借貸來實現槓桿(目前初始為2倍),不但借貸成本一般就6-7%低於融資業務,而且門檻極低,100份分級B即可參與。


再比如,目前A股還是不能T+0的。但是上證所近期新推的分級基金,卻可以通過當日買入合併拋售等方式實現T+0交易,對於熱愛做短線交易的,可算是福音了。雖然暫時上證所分級基金只有上證50指數和中證500指數兩個品種,不過未來應該會逐步增加。


④豁免印花稅投資成本低

指數基金鼻祖Bogle說的好,你省下的就是你賺到的。

基金投資,在A股當下相比直接炒股,一個重要的優勢就是豁免印花稅

雖然吧,管理層現在印花稅一降再降,只需要單邊收取1‰,是2007年高峰時雙邊3‰的六分之而已,但考慮到券商佣金也是一降再降,這部分成本依然不可小覷。


以目前券商萬三佣金水平為例,一買一賣就是0.6‰,但與此同時你卻要支付1‰印花稅,使得總交易成本變成1.6‰——而這其中印花稅就佔去了62.50%。


未來A股繼續瘋狂,不排除管理層繼續加收印花稅的可能,這塊的稅賦壓力就會更大。而交易基金,無論是ETF還是分級基金,你都無需為印花稅而犯愁——每次起跑就比炒股的人贏了1‰,日積月累,自然有希望獲得顯著優勢。


⑤股市之外更精彩

金融市場很大,你應該跳出股市去看一看。

在我看來,基金作為一個投資工具,其最大的優勢就是為你提供了股票尤其A股之外的選擇


雖然眼下A股的ETF還不如美國發達,但也已經讓你有了A股之外的很多選擇,比如港股或美股,比如國債、企業債,比如黃金。


請記住,現代資產組合理論告訴我們:投資業績90%取決於你持有的資產。

是的,在合適的時候擁抱A股,在合適的時候遠離A股並擁抱正確的資產,比A股本身的操作恐怕對收益更有價值。


看看下圖,2005、2008和2011年對於上證指數都是悲催的年份,但如果你在這段歲月能夠遠離A股並持有在滬深兩地交易所交易的企業債,那麼不但能規避下跌,還有希望獲得雙位數的年回報——這就是資產配置的魅力——而對於普通投資者,利用基金尤其是ETF進行資產配置,幾乎是不二之選。


更多理財知識乾貨,歡迎關注我們的公眾號:簡七讀財(ID:jane7ducai)


簡七讀財


對於這個問題,首席投資官評論員四維認為:

股票市場有一個長期定律“七虧二平一賺”。在股市裡能賺錢的是少數群體,大多數人都屬於虧損的那一撥,這就是業內說的割韭菜。

普通工薪階層個人炒股票大多數都屬於跟風買股票,他們或者根據所聽到的小道消息,或者聽股評大神們神乎其神的推薦,或者根據一些簡單的K線圖技術分析,往往都會跳入追漲殺跌的陷阱之中。又或者是撞著一隻好股拿不住,撿了芝麻丟了西瓜,又或者是踩著一隻爛股不捨得割肉,在手裡一跌再跌難再爬出。貪婪、恐懼、跟風,這是普通投資者最容易犯的三大錯誤,也是普通投資者容易虧損的原因。而且個人炒股基本沒有一套完整的模式,如持倉比例、股票配置等,無法做到最有效地分散風險。

而基金的優勢比較明顯。基金經理是專門靠炒股吃飯的人,無論是基本面還是技術面,他們在專業性上均要強過普通投資者太多,可以避開很多普通人看不到的陷阱,通過產業、行業、公司分析挑選出具有巨大增長潛力且價值被低估的股票,並不斷用調整持倉和不同股票的配置來科學分散風險。

最後,選擇基金的難度遠低於股票,你可以看看該基金經理近幾年所管理的產品及業績,對比一下其在行業中所處水品,就可以選出一隻不錯的基金。

所以,如果你作為一名普通工薪階層,想用最少的時間成本來賺更多的錢,且有效避開高風險的話,我覺得買基金是一個更好的選擇。


首席投資官


此處我先根據自己的理解對題主所說“普通工薪階層”做一個簡單界定,再在該界定下展開說明。此類人群應大致具備以下幾個特徵:

一、 所從事工作與經濟、金融、財務等領域無關,不具備一定的財經知識。

二、 每天非常辛苦地工作,沒有多餘時間和精力來研究股票市場的整體動態和個股基本面情況。

三、 每月拿著不算太高的基本工資,去掉生活成本和必要留存後,可用於投資理財的資金不太多。

對於這樣的人群,我的建議是購買基金。畢竟基金經理們的工作就是每天研究這些,他們經過系統的學習訓練,並且每天都在進行實戰操練,即使不能保證所有的決定都是正確的,但在大概率範圍內是要勝過絕大多數散戶的。

我相信很多人的心理是寧願自己握著錢,虧了自己認,也不願將錢交給別人管理。可是為什麼一定要前赴後繼地去充當被割的韭菜呢?我們只要在事前擦亮眼睛,尋找到好的基金公司和歷史業績優秀的基金經理,剩下專業的事情就交給專業的人去幹吧。

或者您誰也不信,自己又不會選擇買賣的個股和時點,您也可以購買指數基金,做個定投,讓市場根據自己的漲跌來幫您操作。但定投基金一定要做中長期,才有利於發揮其優勢。

另外有一種建議自己炒股的情況,就是對自己工作所在行業相當瞭解,清楚行業的現狀、發展方向以及行業中的龍頭公司和這些公司的優弱勢,能夠判斷哪家公司是行業中真正具有巨大上升空間的企業。


孫建波


是買基金,還是炒股,因人而異。依據我個人經驗來說,買基金和炒股可以同時進行,在比例上向基金傾斜。下面我說說理由:

一、先說買基金。如果是買貨幣基金或者是基金定投,不用考慮買入時機,自己可以隨意操作,也可以不用考慮市場和行情。

但如果是購買指數、股票等類型的基金,那就得考慮市場行情和經濟趨勢。這時對趨勢的研究不用像炒股那樣,研究的那麼細緻,但你是選消費類的基金,還是高鐵類基金,還是要有判斷的。

說到這裡,你既然已經研究了某個行業的趨勢,選擇了相應的基金,那為什麼不稍微多花一點兒時間,選擇一個合適的時機選擇一支股票玩玩呢?

二、股票的風險是很高的,有人說十個人炒股九個虧損的。作為工薪階層主要是依靠工資生活,能投入股市的資金有限,去研究股市行情的時間更為有限,所以要想在股市盈利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可現在不理財,把錢放在銀行,那就是在等待貶值。要理財,肯定會接觸到基金和股票。無論是投資股票,還是投資基金,你都要花時間去研究他們。

股票一般人是進行斷線操作或進行波段性操作,所以要花費大量時間進行研究。對於普通上班族來說收集分析的能力都很弱,所以做這樣的操作,還要依靠一點運氣。也正是上面的原因,我並不建議您以股票為主而是更多的選擇基金。

購買基金的人,多數是長線投資,所以更多是研究長期的趨勢。這個對上班族來說要容易很多,所以可以以基金投資為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