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3 “盡善盡美”為人民

□本報記者 潘來奎 通訊員 李芳

今年6月14日,是中共一大代表、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之一、山東黨組織的締造者和早期領導者、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王盡美同志誕辰120週年紀念日。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我們懷著無比崇敬的心情,回顧先烈走過的足跡,重溫那段血與火的歷史,更加體會到革命勝利來之不易,從而倍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緬懷,是為了更好地前行。站在新時代的起點上,我們要大力弘揚王盡美同志的革命精神,用好紅色資源,傳承好紅色基因,結合即將開展的“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切實把王盡美同志的革命精神傳承好、弘揚好、實踐好,不斷激發正能量、創造新業績、推動新發展。要永遠保持對黨忠誠的政治本色,堅定理想信念,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要永遠保持深厚的為民情懷,自覺踐行群眾路線,全心全意為人民謀福祉。要永遠保持不折不撓的奮鬥精神,勇擔當敢攻堅能破難,做新時代的不懈奮鬥者。要永遠保持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牢牢抓住第一要務,努力推動高質量發展。要永遠保持從嚴治黨的堅韌和執著,認真落實新時代管黨治黨新要求,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

1898年6月14日,王盡美出生在諸城市枳溝鎮大北杏村一個佃農家庭。祖父早逝,父親也在他出生前的4個月染病身亡,王盡美從小便與祖母、母親相依為命。偶然的機會,王盡美做了地主子弟的“陪讀”,後又入村辦私塾學堂、初級小學和枳溝鎮高級小學讀書,表現出聰穎的天資和出眾的才華。1915年,17歲的王盡美讀完小學後終因家境貧困而失學,在家從事農業勞動。

繁忙的農業勞動,沉重的家庭負擔,困苦的生活,並沒有扼殺王盡美追求進步的思想。王盡美在小學的老師王新甫先生,畢業於濟南法政學堂,給他灌輸了不少新思想,使王盡美越來越關心國家大事,開始萌發民主主義思想和救國救民的志向。他決定走出家門,到外地求學,尋找解救勞苦大眾的真理和途徑。1918年4月,王盡美離別家中老人和新婚妻子,奔赴省城濟南。臨行之前,王盡美登上村前的南嶺,俯瞰家鄉的大好河山,賦詩一首,以抒胸臆:“沉浮誰主問蒼茫,古往今來一戰場。濰水泥沙挾入海,錚錚喬有看滄桑。”同年7月,在親友的資助下,王盡美考入山東省立第一師範學校預科班。

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王盡美開始意識到,當時環境下,整個國家民族的命運,都操控在帝國主義和封建軍閥政客的手中,埋頭讀書,不問政治,對救國救民是無濟於事的,也決不是青年學生應走的道路。王盡美以戰鬥的姿態投入到這場波瀾壯闊的偉大愛國運動中,和同學們一起參加集會、遊行,組織罷課,開展街頭宣傳。他率眾搗毀《昌言報》社,打擊了親日派的囂張氣焰。又組成講演團、“反日會”、“十人團”,宣傳反帝愛國。他身穿校服,胸前斜披書有“還我河山”大字的布條,站在群眾中慷慨激昂地演講,不時攥起拳頭,揮動手臂,以表達心頭的激憤。

1920年3月,已經升入省立一師本科第十一班的王盡美,與北京大學李大釗發起的“馬克思主義學說研究會”建立了聯繫,成為研究會在濟南的通訊會員。這年秋,王盡美、鄧恩銘等在濟南成立了馬克思學說研究會,學習和研究馬克思主義。11月,王盡美與鄧恩銘等人又發起成立了進步學術團體———勵新學會。勵新學會以研究學理,促進文化為宗旨,創辦出版了《勵新》半月刊,由王盡美任主編。《勵新》半月刊積極研究和宣傳新思想、新文化。通過不斷的學習和對社會的實際考察,以及對各種思潮的反覆比較,特別是經過“五四”運動的淬火和對當時中國社會的體察與反思,王盡美逐步接受了馬克思主義,確立了馬克思主義信仰,團結了一批志同道合的先進知識分子,這為黨組織在山東的建立,打下了堅實的思想和組織基礎。

1921年春,經過王盡美、鄧恩銘等人的努力,在北京、上海共產黨早期組織的影響和幫助下,濟南共產黨早期組織秘密誕生了。王盡美除了把勵新學會作為活動的主要陣地,繼續傳播馬克思主義外,還拿出大部分精力去開展工人運動。

他深入工廠,廣交朋友,組建工會組織,創辦《濟南勞動週刊》,使馬克思主義理論宣傳突破了知識分子的小圈子,從而促進了馬克思主義理論與工人運動的結合。在王盡美的親自指導下,1921年6月上旬,以紅房子公所為基礎,成立了津浦鐵路大槐樹機廠工人俱樂部,這是山東省第一個具有工會性質的組織。隨後,在北大槐樹和中大槐樹辦起了四處工人夜校,吸收300多名進步工友參加。一年之後的1922年6月18日,津浦鐵路大槐樹機廠工會正式成立,這是山東省第一個企業工會組織。

1921年7月,對王盡美來說,是他革命生涯中一個光輝的里程碑———他與鄧恩銘代表濟南共產黨組織出席了在上海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王盡美代表濟南共產黨早期組織向大會彙報了山東黨組織建立的過程,並對目前的形勢和任務闡述了自己的觀點。因為他是除鄧恩銘外最年輕的一個,而談吐又那麼從容不迫,那樣充滿朝氣,所以格外引人注目。

黨的成立,更加堅定了王盡美的革命信念。就在這時,他把自己的名字由王瑞俊改為王盡美,取盡善盡美之意,併為此作了一首《肇在造化——贈友人》的詩:貧富階級見疆場,盡善盡美唯解放。濰水泥沙統入海,喬有麓下看滄桑。這首飽含戰鬥豪情的詩,體現了王盡美堅定的共產主義理想和為實現這一理想而獻身的堅強意志與必勝信念。(下轉4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