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3 水滸此三人笑傲江湖,位列天罡三十六將?名字背後還暗藏傳奇故事

說起梁山的水中豪傑,就不得不說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三兄弟。俗話說,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阮氏三兄弟個個身懷絕技,頂天立地,更兼水中功夫不俗,註定了他們的不平凡。智取生辰綱、大敗何濤,以及後來對抗官軍及征討其他大寇時,三兄弟帶領水軍一次又一次地建立了奇功偉業,阮氏三雄的名號遂響震江湖,甚至後世仍流傳著關於阮小七“打漁殺家”的故事,足見讀者對他們的喜愛。那麼這樣的英雄,名字真的只是簡單的“小二、小五、小七”麼?這是他們的本名抑或排名如此?我們不妨翻翻相關史料,尋找關於阮氏三雄名字的秘密。

水滸此三人笑傲江湖,位列天罡三十六將?名字背後還暗藏傳奇故事

一、《大宋宣和遺事》中的阮氏三雄

在《水滸傳》早期原始資料的話本小說《大宋宣和遺事》(黃丕烈藏本,以下簡稱《宣和遺事》)中,阮氏三雄就已經登場亮相。在原始的水滸故事中,阮氏三雄確實是跟隨晁蓋等截取了生辰綱:【張大年問:“那八個大漢,您認得姓名麼?”花約道:“為頭的是鄆城縣石碣村住,姓晁名蓋,人號喚他做“鐵天王”;帶領得吳加亮、劉唐、秦明、阮進、阮通、阮小七、燕青等。”】

之後天書排名時,文中又寫道:【宋江讀了,口中不說,心下思量:“這四句分明是說了我裡姓名。”又把開天書一卷,仔細看覷,見有三十六將的姓名。那三十六人道個甚底?智多星吳加亮,……活閻羅阮小七,立地太歲阮小五,短命二郎阮進……】

可以看出,在《宣和遺事》中,阮小二本名阮進,綽號短命二郎;阮小五本名阮通,綽號立地太歲;而阮小七本名沒有記載,只有綽號活閻羅。

水滸此三人笑傲江湖,位列天罡三十六將?名字背後還暗藏傳奇故事

二、《癸辛雜識》中的阮氏三雄

南宋周密在《癸辛雜識》中曾收錄了龔開的《宋江三十六人贊》,其中詳細記述了宋江三十六人的姓名、綽號:【活閻羅阮小七:“地下閻羅,追魂攝魄。今其活矣,名喝太伯。”短命二郎阮小二:“灌口少年,短命何異。曷不監之?清源廟食。”立地太歲阮小五:“東家之西,即西家東。汝雖特立,何有吾宮?”

可見,《宋江三十六人贊》與《水滸傳》中關於阮氏三雄的綽號有一些差異,《宋江三十六人贊》中阮小二綽號短命二郎,阮小五綽號立地太歲。按理,阮小二之名與短命二郎正好相符,比較合理。而到了《水滸傳》中,卻將阮小二與阮小五的綽號進行了對調,不知是《水滸傳》的編寫者的疏忽,還是有意為之。如果是有意為之,那麼阮小五綽號換成短命二郎又不知作何解?

水滸此三人笑傲江湖,位列天罡三十六將?名字背後還暗藏傳奇故事

三、元明雜劇中的阮氏三雄

元明雜劇中的“水滸戲”,其中不少素材為《水滸傳》所吸收,而雜劇中自然少不了阮氏三雄的身影,如阮氏三雄集體在《豹子和尚自還俗》(以下簡稱《豹子和尚》)中登場,阮小五在《梁山五虎大劫牢》、《大婦小妻還牢末》(以下簡稱《還牢末》)中登場,其中涉及到阮氏三雄綽號的主要有兩劇:

《豹子和尚》中寫道:【“俺弟兄三十六人的名姓,我試從頭數一遍咱:‘(外念)第一名,智多星吳加亮;……第十名,活閻羅阮小七;第十一名,霹靂火秦明;第十二名,立太歲阮小五;第十三名,莽二郎阮進;……’”

《還牢末》中寫道:【“(外扮阮小五衝上)(詩云):澗水潺潺繞寨門,野花斜插滲青巾。帶糟渾酒輪盆飲,葉子黃金整秤分。某乃宋江手下頭領,綽號活閻羅阮小五的便是。奉宋江哥哥將令,著我持兩紙書招安史進、劉唐。……”

從元明雜劇中可以看出,阮小七綽號活閻羅在各種資料中是統一的,而《還牢末》中將這一綽號安置給阮小五,顯然是編寫者的失誤。而阮小二的本名為阮進,《豹子和尚》與《宣和遺事》相同。至於阮小五的綽號立太歲顯然是立地太歲的縮寫,或為漏刻所致,在內容上無傷大體。

綜合《宣和遺事》、《癸辛雜識》、元明雜劇、《水滸傳》的記載,我們將阮氏三雄的姓名、綽號列表如下:

水滸此三人笑傲江湖,位列天罡三十六將?名字背後還暗藏傳奇故事

綜上可知,阮小二、阮小五的本名分別為阮進、阮通,而阮小七卻沒有本名的相關記載,這不得不說是一個遺憾。而後世京劇《打漁殺家》中阮小七化名蕭恩,又演繹出一段英雄傳奇,或許可以看做是對阮小七一點小小的補償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