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2 《血十三》:以女性視角講述的犯罪電影

《血十三》:以女性視角講述的犯罪電影

女導演李聆聰、女編劇胡塗、女主演黃璐的劇情片《血十三》,是一部極其特別而有力的電影,女性敘事作為整部電影的核心,向觀眾講述著女性在特殊的視界中的痛點。畢竟過往的中外犯罪電影,絕大多數都是男性視角,以《七宗罪》《殺人回憶》《踏血尋梅》《追兇者也》等為例,導演和主人公都是男性,天然帶有男權的底色,社會性剖析往往超越電影裡女性本身所遭受的痛楚。

《血十三》:以女性視角講述的犯罪電影

《血十三》這樣一個慘痛、震驚又高度真實的故事,在女性編導的鏡頭呈現中令觀眾不寒而慄。無論是正方代表即將退休的老警察,還是對受害人略有些不忿的女警,前者提著一個頭顱滿世界尋找線索,後者為了破案不惜將自己化妝成潛在的受害者,這無疑是有一種獻祭的潛意識,當然粗疏一點說,是要以最後PK的方式會一會那個深藏不露的反派連環殺手。刑警老周的執念和通達(特別是對受害者的寬容和尊重)讓觀眾感到一些溫暖和寬慰,而兇手則是自己製造一種扭曲的價值觀並戕害他人,邢敏作為“中間人”則起到平衡作用。黃璐飾演的女警察邢敏,既是優秀的偵查員,更是完美受害者,正是她具有的這雙重身份,才讓戕害他人的兇手徹底暴露出殘忍的本質,而編導在故事的最後,更是揭穿了他一貫謊言的偽裝。相信《血十三》主創參考了著名的白銀案,當然也有更多不為觀眾熟悉的案件,雨夜屠夫的都市傳說再來一部電影,主動的加害者總是有太多的“理由”來實現對他人的傷害。

《血十三》:以女性視角講述的犯罪電影

姦殺作為最嚴重的案件,在自然法和社會法的二元框架內具有無可饒恕的可能性。與此同時,這個世界上擁有更多的輕微的甚至是模稜兩可的“侵犯”。從著名的哈維·韋恩斯坦開始的“ME TOO”運動,就充分證明了從好萊塢山莊到紐約紐約、香港、東京、巴黎,再到看客並不熟知的十八線城市,跨越所有的職業、國家和宗教,每時每刻都有類似的侵犯發生。從影后到文員,從富二代到無名女,都有可能受到各種大人物、小角色的滋擾,這是一種密佈在人類社會的具有集體屬性的無區別的性別侵犯,毫無意外,韋恩斯坦、摩根·弗里曼、高雲翔,等等等等,都在辯解和否認。說到底,這也是《血十三》的社會基礎。

《血十三》:以女性視角講述的犯罪電影

《血十三》更為殘酷,是因為兇手慘無人道到極點,因為青年時期的一次遭到反對的愛情而仇視整個社會,特別是將無關係的女性加以囚禁、改造、殺戮以滿足變態復仇。這與名流百態的帶有“雙贏”(當然也有很多隻是一時興起)特點的“高端”性侵犯有著諸多的不同點,即使當年的受害者打出“ME TOO”的標籤,大多數也因為時過境遷和並無直接證據而無法定罪(更真實的原因則是權力、金錢和“法律”制度的不可能完美所導致),但是從歌德所說的“頭頂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法則”來說,即便某些人能夠逃脫法律上的追責,其被社會輿論的抨擊也是一種遲到的矯正。《血十三》則必須做到“殺死”那個殘忍的兇手,至於是法庭上的審判還是追捕中的意外,那是必然中的偶然。人民對於實質正義的求索,是人類社會得以進步的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