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黄龙溪古镇

黄龙溪古镇

黄龙溪古镇景区位于成都市双流区黄龙溪镇,黄龙溪古名"赤水",据《仁寿县志》载:"赤水与锦江汇流,溪水褐,江水清,古人谓之黄龙溪清江,真龙内中藏",《隶读》著录《黄龙甘露碑》记云"黄龙见武阳事,铸一鼎,象龙形,沉水中┉故名曰黄龙溪"。建安24年(公元219),汉时武阳兼新津彭山之地,东县(华县)东南接壤,仁寿也象牙,黄龙所属之地,昔属武阳,今属治境,故溪以是名矣,故名曰“黄龙溪”。黄龙溪古镇位于成都市双流区西南部边缘,东经103°58’,北纬30°17’,距成都市区42公里,距双流城区34公里、华阳街道28公里,是以旅游业为龙头,农业为基础的旅游型城镇,是成都市郊区新的旅游热点,是以旅游业为主,商贸服务业为辅的旅游型山水小城镇。被誉为中国民间艺术火龙之乡、国家级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国家级小城镇经济综合开发示范镇、四川省首批历史文化名镇、四川省省级风景名胜区、成都市旅游重点镇、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和成都市14个优先发展重点镇之一,有着丰富的自然景观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

黄龙溪古镇属四川省历史文化古镇及省级旅游风景区。古镇不仅风光秀丽、环境优美,还是驰名中外的天然影视摄影基地。古镇主要特色是:古街、古树、古庙、古水陆码头、古建筑和古朴的民风民俗。是国家文化部命名的中国民间艺术(火龙)之乡、国家级环境优美小城镇。素有“影视城”、“中国好莱坞”之称。

2017年11月,黄龙溪古镇获评“2017年度中国十大品质休闲基地”。

历史记载

黄龙溪古镇

至今建镇已1700多年,历史底蕴深厚,古名“赤水”,据《仁寿县志》载:“赤水与锦汇流,溪水褐,江水清”,古人谓之:“黄龙渡清江,真龙内中藏”,《隶读》著录《黄龙甘露碑》记云:“黄龙见武阳事,筑一鼎,象龙形、沉水中......故名曰:“黄龙溪”。建安24年(公元216年),汉时武阳兼新津彭山之地,东县(华县)东南接壤,仁寿也像龙牙,黄龙所春之地,著属武阳,公属治境,故溪以是名矣,故名曰“黄龙溪”。

黄龙溪古镇

1965 年3 月27日,国务院第154 次会议决定,撤销华阳县建置,并入双流县。4月8日,四川省人民委员会发出撤、并县通知。7月1日,华阳县正式并入双流县,其所辖的18 个公社(含黄佛)、3个镇并入双流县。

1976年,仁寿县籍田区回水乡划入双流。

1992年10月10日,双流县决定开展区、乡、镇建制调整。黄佛乡、回水乡合并为黄龙溪镇。

2015年12月3日和12月15日,国务院、四川省人民政府相继批复同意撤销双流县,设立成都市双流区,以原双流县的行政区域为双流区的行政区域,黄龙溪镇属双流区下辖镇。

主要景点

古街坊

1700多年的历史变迁,古镇至今保留完整,现有明清时代街坊七条,街面全由石板铺成,两旁廊柱排列有序,街面平均宽度3.44m。

古寺庙

古镇内有三座完好寺庙,古龙寺、镇江寺、潮音寺,都位于黄龙溪正街形成一街三寺庙,街中有庙、庙中有街的景观,镇外还有2座大寺庙,建筑宏伟,吸引众多游人。

古建民居

现有明清民居76套,一楼一底,傍水而筑,临江“吊脚楼”体现了古蜀民居“干栏”文化特色。

古树

镇内现有树龄300年以上的古榕树6株,盘根错节的树根和浓荫蔽日的树盖,增添了古镇的浓郁的古貌古趣,古镇在鹿溪河畔镇龙沟内还有一株外形酷似一条龙的千年古树乌臼树,外观非常奇特,还有许多美丽的传说。

古崖墓

场镇周围多次发掘汉代岩墓,其中有石棺、陶俑、铜玺等大批文物,有较高的考古研究价值。

古佛洞

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建筑依山傍水,隔河遥望,颇为壮观。

古佛堰

金华庵下府河上拦河筑堰引水灌溉的水利工程设施,黄龙溪万亩良田至今由此灌溉,恰似一座小型“都江堰”。

古战场

历史上常为兵家必争之地,至今还有蜀王、诸葛亮、张献忠、杨展在此大战的传说。

古风民俗

至今黄龙溪镇还保留许多民风民俗,如打更、放生会、龙舟会、烧火龙、观音会、川剧座唱等习俗。

三县衙门

历史上黄龙溪属“金三角”地带,民事、经济纠纷、匪患困扰三县(华阳、彭山、仁寿),遂设三县衙门(今联合办事机构)共管民事、水政及匪患。

历史典故

一根面又叫“长寿面”“长久面”是宋元明清时期黄龙溪古镇的著名传统小吃!黄龙溪地处平原,鹿溪河与锦江交汇穿镇而过,地肥水美,盛产小麦,每到逢年过节办喜事时,黄龙溪人就会用麦心粉做一根面,几乎家家都会做一根面!古时没有机器,一般都是用手工制作!

周公馆油烫鸭相传深受抗日战争时期第七战区司令长官、陆军一级上将刘湘(1888—1938)及其舅子周师长周晓岚(1885-1945)喜爱。周公馆内庖厨周德心从小喜爱烹饪,根据祖上流传的中医药膳配方,独自熬制了一锅卤水,并以土麻鸭入锅出味。一晚周师长为陪好姐夫刘湘及姐姐周玉书,特意到厨房里叮嘱,刚到院子就闻到一种从未有过的香味,探香而入厨房。见到庖厨周德心正在油锅里面炸鸭子,周晓岚急问,“狗娃子,你在弄啥子好吃的”,周德心说,“二叔,这是我刚熬制的卤水煮出来的鸭子,还没来得及尝”。周师长骂道,“龟儿子,有好吃的都是你们先尝了”。哈哈大笑中,周师长撕下刚出油锅的鸭腿就啃了起来, “这味道安逸惨了,老子今晚就用这鸭鸭儿请我的姐夫和姐姐”。当晚刘湘及其夫人周玉书、周晓岚吃喝的嘴壳子流油,云儿飘飘。刘湘和周玉书出公馆前还特意带走了两只油烫鸭,醉醺醺的哼道,“周公馆油烫鸭巴适得板!”周公馆油烫鸭由此深受刘湘及周晓岚府邸喜爱,并逐渐流传到府邸周边的小吃坊,久而久之成为一道必不可少的宴客名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