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9 八路軍帽子上面的兩顆釦子有什麼具體的用處?

從八一起義開始,人民軍隊的軍帽款式有過數次變革。

南昌起義時,新創立的人民軍隊沿用原國民革命軍服裝式樣,軍帽是日式大蓋帽。

到了山區開展游擊戰時,為了與對手有效區別,紅軍通過國際支援、打土豪分田地和發行貨幣,積累了一些資金,開始仿照蘇聯紅軍樣式,做了新款服裝,軍帽是大家熟悉的八角帽配紅五星。

八路軍帽子上面的兩顆釦子有什麼具體的用處?

1937年,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成立,延安的紅軍接受了國民政府的統一改編,編成國民革命軍八路軍,下屬三個師,名稱統一了,服裝上也接受了國民革命軍的統一制式軍裝。國民革命軍的軍裝的特徵是直筒帽,軍帽前臉配青天白日徽和兩粒釦子。系國民革命軍仿照歐洲的德系軍裝的款式製作而成。

八路軍帽子上面的兩顆釦子有什麼具體的用處?

話說有些經歷過長征的紅軍指戰員開始時內心是很有抗拒感的,他們見不得這種曾經與他們作戰的敵軍服裝自己卻不得不穿在身上,在經過高級指戰員和政委的苦口婆心的心理解釋疏導和動員後,也情願不情願的接受了現實。

很快大家也發現了這種軍帽的好處,紅軍帽出身於南方游擊區,南方氣候溫暖溼潤,不需要護耳,而延安的八路軍身處北方大地,冬季氣候寒冷,保護耳朵不被凍傷是當務之急。這種新式軍帽的兩個紐扣可以解開,翻下來就可以護住後脖頸、耳朵和下巴,能起到一定的保暖作用。另外,這兩粒紐扣也是備用品,軍裝上(比如腰部)的紐扣如果在戰鬥或行軍過程中不慎失落,完全可以用這兩粒備用品替代。

冬季的棉軍帽前臉的紐扣,則只有裝飾作用了,棉帽的護耳用時翻下,不用時可以翻上去,用紐扣或兩根布條系在頭頂。自從區別開冬季軍帽和夏季軍帽之後,夏季軍帽的款式也不再講究國軍軍帽的實用性,帽上的紐扣則只具裝飾屬性。

在抗戰的前期,國民政府充分保證了軍裝和軍械的供給,當然這種供給是按照八路軍編制人數實行的。眾所周知,八路軍在中後期擴編迅速,動員了很多老百姓踴躍參軍,保家衛國,新擴編人員的武器和軍裝無從保障,因為國民政府不予承認。

八路軍帽子上面的兩顆釦子有什麼具體的用處?

面對這種困難,倒是難不倒以“艱苦奮鬥、自力更生”為宗旨的人民軍隊,八路軍在敵後根據地建起了軍隊被服廠,給擴編人員源源不斷的提供軍裝的保障。這裡面有個問題,製作工藝有限,服裝的衣料、染料不可能與國民政府的供應完全一致,帽徽製作也有難度,所以,到了抗戰中後期,隨著八路大規模擴編,我們看到,各根據地的八路軍裝,顏色開始出現很大的不一致,軍帽上的帽徽也不再是必需品,但這兩粒紐扣還是保留了下來。

由於日偽軍的圍剿破壞,被服廠在事實上也經常斷貨斷供,所以只好開戰大生產運動,在基層或民間自制,這種軍裝的效果自然更加雜亂無章,一身出自正規被服廠的軍裝與軍帽簡直成為八路軍地方武裝的寶貝,可以當做獎品發放,能穿上或者佩戴上的都是戰鬥骨幹人物,此舉大為提高參戰人員的積極性。

八路軍帽子上面的兩顆釦子有什麼具體的用處?

八路軍地方武裝的軍裝與軍帽顏色,永遠是敵軍無法破解的秘密,在山東根據地,曾有日偽軍穿著製作精良的八路軍服裝,妄圖冒充八路軍,結果被八路地方武裝一眼看穿,予以痛打,日偽軍被打散很久後都不知道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