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4 王陽明:人有為己之心,才能克己;而能剋制自己,才能成就自己

王陽明說:“人須有為己之心,方能克己;能克己,方能成己。”

為己,為了什麼樣的自己?得先有個清晰的自我認知。

人有社會生活,並且在社會生活中形成了諸多美好的品德,有了德性。在日常的生活中擴充、發揚自身的德性,知善惡,懂禮義廉恥,成為一個有品性,有善性的人,是為己的真正所在。

王陽明:人有為己之心,才能克己;而能剋制自己,才能成就自己

克己,就是要自我約束。為什麼要約束自身呢?因為人性並不總是善的。

在一定的社會環境中成長的個人,受家庭成員、教育水平、經濟狀況、社會地位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逐漸形成各自的性格。

性格中不好的一面,有些是與生俱來的,如沉溺於耳目口腹之慾,也有些是成長過程中逐漸養成的,如懶惰、恐懼、貪慕虛榮、自私自利、殘忍等等。

克己的工夫,就是抑制性格中不好的一面。可以通過自我反省來實現。可以通過在日常生活扮演好自己的社會角色來實現,如對父母孝順,對工作勤勉,對他人真誠守信等。也可以憑藉外力的制約來實現,如對各種行為規範、法律制度、文明公約的遵守等。

要做到一時一刻的克己不難,難的是有意識地長期堅持自我剋制,並且內化在自己的行為中。

成己,即成就自己,完成“自我實現”。怎樣才叫實現了自我,並不能一概而論,也不是能一蹴而就的。

王陽明:人有為己之心,才能克己;而能剋制自己,才能成就自己

建功立業,當然是自我的實現,畢竟,一個人總是通過他所做的事情,使自己站立、充盈。只是,這“所做的事情”可大可小。像英雄人物一般,在重大的歷史事件上貢獻出自己的才智,從而彪炳史冊,獲得不朽聲名,當然只是少數。

大多數的人,都是踏踏實實地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醫生把病人治好,教師把課上好,開小麵館的師傅把面做好,自我也由之實現。

德行有修,品性有所提升,則是更高層次的自我實現。

然而並沒有一個固定的時間點,可以讓人用來衡量自我是否已經實現,以期望一旦自我實現後,就可以停滯不前。尤其是就德行修養而言,這恐怕得用上一生的工夫。

人無時不刻不是在克服某些與生俱來的本能、以及種種感覺與慾望:克服畏葸,克服嫉妒,克服暴飲暴食等等。

朱熹說:“整齊收斂,這身心不敢放縱……一時放下,則一時德行有懈”。

宋儒這種近乎極端的自我剋制,雖頗為後人詬病,但它表明了先人們重視自我的誠敬之心。

這份誠敬之心,足以令那些怠惰自身、茫蕩度日的後人汗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