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4 醫生為什麼不願開廉價藥,不是提成,這些原因往往被忽視!

醫生為什麼不願開廉價藥,不是提成,這些原因往往被忽視!

大部分患者都喜歡廉價藥,覺得它們便宜效果好,相比於進口藥能給自己省去很大一步開支!​但是最近一段時間爆出了廉價藥消失的新聞,廉價藥並不是所有人都歡迎的,廠家和經銷商是沒有多大的動力去推廉價藥,利潤空間很低,藥企不願生產,藥店不願進貨造成廉價藥短缺,甚至部分醫院醫生也不願推薦患者使用廉價藥!

醫生不願意開廉價藥,患者很自然想到這其中藏有貓膩,肯定是有提成在裡面!當然這種可能肯定是存在,那有沒有其他我們忽視的原因導致醫生不願意開廉價藥呢?

有的,這些原因往往被人忽視!

所謂的廉價藥,往往是多年來存在的,十幾年不變,但效果真的還是那麼棒嗎?

藥效不是絕對的,是相對的,藥可能沒變,但是致病原卻有可能變了!類如抗生素剛出來的時候,那真的是神藥,但是現在就面臨著“失效”的問題,很多細菌和病毒已經對不少抗生素產生了耐藥性!細菌和病毒不斷的發生變異,但是廉價藥卻沒變,人們對於它的療效往往停留在過去的記憶!

人也有可能發生變化!以前大家生活水平低,很多人有小病都是拖著不治,覺得忍忍就過去了,這種做法當然不對,但是現在部分人走向了另外一個極端——過度治療!就拿普通感冒來說吧,這真的就是一種很普通的零時性疾病,注意休息飲食不吃藥一樣是能夠自愈的!但是有些年輕人卻要去醫院打吊瓶,給出的理由是身子虛的很,感覺挺嚴重的,不弔瓶幾天是好不了的!輕微的表皮擦傷,只需用紫藥水薄薄的塗一層或者碘酒乙醇塗抹一下,但有人回去選擇打破傷風針!過度治療很有可能會對自身的免疫能力產生影響,降低人的自愈能力,這種情況也會導致廉價藥效果不再那麼明顯了!

那麼廉價藥有沒有可能發生變化呢?個人覺得是存在這種可能的!

如果成分藥效不變,有些廉價藥個人真的懷疑會不會虧本!類如治療甲亢的國產老藥甲巰咪唑(又稱“他巴唑”)是治療甲亢的首選用藥,2013年的價格一瓶藥100片只賣兩元錢,七八年沒有漲價!現在一頓飯錢怎麼也得要十幾塊錢吧,100片至少能吃十幾天只要2塊錢,什麼概念?這種價格,藥品短缺或者消失很容易理解!據《華商報》報道,60片裝的前列康普樂安片,12.2元的價格保持了30多年來。但是,30多年原料成本漲了78倍,人工成本也漲了十幾倍到幾十倍,更不用說30多年貨幣的貶值了!類似的廉價藥如果價格不能漲,又沒消失,那麼為了降低成本,降低有些含量?存不存在摻水導致藥效大幅下降的可能性呢?

“是藥三分毒”,風險成本大幅上揚

大家都聽說過是藥三分毒這句話,雖然不是絕對正確,但說明了一個道理,絕大部分藥品不管西藥中藥,都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廉價藥相對於貴的藥肯定是存在不足的,而副作用比較大是廉價藥的劣勢所在!

醫生為什麼不願開廉價藥,不是提成,這些原因往往被忽視!

若是以前,醫生可能考慮到患者的承受能力,根據患者的經濟水平推薦廉價藥!但是現在醫生更多的是考慮另外一個方面-——風險!這個風險不是關於藥品,而是醫生自己要面對的風險!請原諒我惡意揣測一下,我們都知道,現在的醫患關係遠不如從前,醫鬧有可能發生,甚至出現了傷害醫生的極端事件!而且現在的患者消費者權利意識實在是“高”,就算不鬧,病治好了,但留有什麼副作用,選擇打官司夠醫生喝一壺的!為了降低風險,醫生自然不願意選擇廉價藥!同樣的道理,各項檢查都要做,一方面是確保全面診斷病情,另一方面是否可以說是為了降低誤診漏診的風險,萬一產生了糾紛,也是留有憑證!(以上是我僅從風險的角度闡述一下道理,並無攻擊或惡意抹黑他人,如有冒犯請見諒)

如果這種可能真的存在,那麼患者和醫生都需要重新思量一下,不和諧的醫患關係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交易風險(應該說是服務風險),造成交易成本上升,而和諧的醫患關係有助於醫療成本的降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