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4 医生为什么不愿开廉价药,不是提成,这些原因往往被忽视!

医生为什么不愿开廉价药,不是提成,这些原因往往被忽视!

大部分患者都喜欢廉价药,觉得它们便宜效果好,相比于进口药能给自己省去很大一步开支!​但是最近一段时间爆出了廉价药消失的新闻,廉价药并不是所有人都欢迎的,厂家和经销商是没有多大的动力去推廉价药,利润空间很低,药企不愿生产,药店不愿进货造成廉价药短缺,甚至部分医院医生也不愿推荐患者使用廉价药!

医生不愿意开廉价药,患者很自然想到这其中藏有猫腻,肯定是有提成在里面!当然这种可能肯定是存在,那有没有其他我们忽视的原因导致医生不愿意开廉价药呢?

有的,这些原因往往被人忽视!

所谓的廉价药,往往是多年来存在的,十几年不变,但效果真的还是那么棒吗?

药效不是绝对的,是相对的,药可能没变,但是致病原却有可能变了!类如抗生素刚出来的时候,那真的是神药,但是现在就面临着“失效”的问题,很多细菌和病毒已经对不少抗生素产生了耐药性!细菌和病毒不断的发生变异,但是廉价药却没变,人们对于它的疗效往往停留在过去的记忆!

人也有可能发生变化!以前大家生活水平低,很多人有小病都是拖着不治,觉得忍忍就过去了,这种做法当然不对,但是现在部分人走向了另外一个极端——过度治疗!就拿普通感冒来说吧,这真的就是一种很普通的零时性疾病,注意休息饮食不吃药一样是能够自愈的!但是有些年轻人却要去医院打吊瓶,给出的理由是身子虚的很,感觉挺严重的,不吊瓶几天是好不了的!轻微的表皮擦伤,只需用紫药水薄薄的涂一层或者碘酒乙醇涂抹一下,但有人回去选择打破伤风针!过度治疗很有可能会对自身的免疫能力产生影响,降低人的自愈能力,这种情况也会导致廉价药效果不再那么明显了!

那么廉价药有没有可能发生变化呢?个人觉得是存在这种可能的!

如果成分药效不变,有些廉价药个人真的怀疑会不会亏本!类如治疗甲亢的国产老药甲巯咪唑(又称“他巴唑”)是治疗甲亢的首选用药,2013年的价格一瓶药100片只卖两元钱,七八年没有涨价!现在一顿饭钱怎么也得要十几块钱吧,100片至少能吃十几天只要2块钱,什么概念?这种价格,药品短缺或者消失很容易理解!据《华商报》报道,60片装的前列康普乐安片,12.2元的价格保持了30多年来。但是,30多年原料成本涨了78倍,人工成本也涨了十几倍到几十倍,更不用说30多年货币的贬值了!类似的廉价药如果价格不能涨,又没消失,那么为了降低成本,降低有些含量?存不存在掺水导致药效大幅下降的可能性呢?

“是药三分毒”,风险成本大幅上扬

大家都听说过是药三分毒这句话,虽然不是绝对正确,但说明了一个道理,绝大部分药品不管西药中药,都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廉价药相对于贵的药肯定是存在不足的,而副作用比较大是廉价药的劣势所在!

医生为什么不愿开廉价药,不是提成,这些原因往往被忽视!

若是以前,医生可能考虑到患者的承受能力,根据患者的经济水平推荐廉价药!但是现在医生更多的是考虑另外一个方面-——风险!这个风险不是关于药品,而是医生自己要面对的风险!请原谅我恶意揣测一下,我们都知道,现在的医患关系远不如从前,医闹有可能发生,甚至出现了伤害医生的极端事件!而且现在的患者消费者权利意识实在是“高”,就算不闹,病治好了,但留有什么副作用,选择打官司够医生喝一壶的!为了降低风险,医生自然不愿意选择廉价药!同样的道理,各项检查都要做,一方面是确保全面诊断病情,另一方面是否可以说是为了降低误诊漏诊的风险,万一产生了纠纷,也是留有凭证!(以上是我仅从风险的角度阐述一下道理,并无攻击或恶意抹黑他人,如有冒犯请见谅)

如果这种可能真的存在,那么患者和医生都需要重新思量一下,不和谐的医患关系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交易风险(应该说是服务风险),造成交易成本上升,而和谐的医患关系有助于医疗成本的降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