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8 企業上雲可以衍生出一個賽道,MSP公司「Bespin Global」獲兩輪融資

傳統公司想要變成阿里、騰訊那樣的數字化公司,其實是一件很複雜的事情,它需要新的文化、需要不斷迭代產品。必須要採用雲IT,才有能力去實現自己的數字化轉型。若只有雲、沒有DevOps的話,創新也不會成功。

近年,企業IT架構逐漸向雲端遷移,對於企業來說,是將業務完全放在雲上,還是部分業務上雲?什麼業務適合上雲?選哪家雲廠商更合適?上雲之後運維問題如何解決?要解決這些問題,衍生出一個新賽道——雲管理服務,即MSP(Management Service Provider)。

在Gartner的魔力象限中,對雲管理服務提供商的定義包括: 1)擁有管理雲服務費用以及提供監管服務的平臺,可能提供IT服務管理以及其他自動化功能;2) 提供技術支持,可能包括監控、配置、安全以及管理所有云提供商服務;3) 專業服務,包括解決方案、工作流遷移服務以及DevOps自動化。

成立於2015年12月Bespin Global,就是雲管理服務市場上的一員。

要講Bespin Global,要追溯到1998年John HanJoo Lee在美國創立的公司Hostway,這是一家服務器託管公司(Cloud Ops Company)。2014年,創始人John HanJoo Lee把Hostway售賣給一個私募基金,同時公司在做轉型。2015年,Bespin Global從Hostway內部孵化而出,定位MSP雲管理服務公司。

2017年7月,Bespin Global獲得了君聯資本領投、Altos Ventures等其他三家機構跟投的A輪融資。此後於2018年獲得了新科電信媒體(STT)的第二輪融資。

公司的業務可以這樣理解:第一步,Bespin根據不同企業的架構、需求,定製不同的雲方案,並幫客戶的業務遷移上雲。上雲之後,Bespin給客戶提供一整套的MSP,就是運維服務體系,通過其自動化的工具、軟件來實現各雲的管理。

根據Research and Markets在2017年6月公佈的研究預測,全球雲管理服務市場規模將從2017年的271.5億美元增長到2022年的537.84億美元,年複合增長率達14.6%。目前提供雲管理業務的公司可以分三類主要角色:雲服務運營商、雲管理服務商和傳統軟件開發商或系統集成商。

  • 雲服務運營商:幫助行業標杆客戶整體上雲,其趨勢是聚焦雲服務基礎設施的建設和發展雲合作生態,雲遷移業務交由第三方公司來做。比如:阿里雲、華為雲。

  • 雲管理服務商:以創業公司為主,具有創新能力和技術優勢,專業從事第三方雲遷移等專業服務以及後續運維服務和管理平臺,比如36氪之前報道的駐雲科技,雲角以及Bespin。

  • 傳統軟件開發商和系統集成商:具有深厚的 IT 技術服務能力和團隊優勢,轉型進行雲遷移業務或者以收購或投資雲遷移公司的方式進入雲計算領域。以上市公司或大公司為主。例如:中軟國際、博彥科技。

面對競爭環境,Bespin Global很強調四點能力:

  • 第一,資質問題,Bespin具有很多微軟Azure和亞馬遜AWS的資質認證。

  • 第二,Bespin採用多雲戰略。2017年,67%的企業已經在混合雲的環境裡,到2018年,會增長至80%的客戶選擇多雲。作為合作伙伴,只有對阿里、騰訊、亞馬遜、微軟的雲特性充分了解,才能評價客戶適用的雲環境是什麼。

  • 第三,作為服務提供商,能夠保證客戶SLA,即幫助客戶沒有服務掉線。同時,保證響應時間。Bespin的機制是,當客戶出現問題時,若運維團隊在5分鐘之內沒有響應,就會反饋到CEO這裡。再過5分鐘,反饋到全球總部COO那裡,再過5分鐘則通知全球CEO。

  • 第四,研發能力。Bespin方面告知,過去三年的時間,公司在提供服務的時候,每天都在收集客戶的需求,並不斷投入研發。當客戶有需求時,可以直接提供軟件產品。

此外,Bespin的策略是全球化佈局,也跟Hostway關係緊密,已經覆蓋亞洲的中國、韓國、新加坡,歐洲、美國等地。當一些中國企業需要在海外運維時,Hostway會免費提供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