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人類何時才能走出銀河系?

玉皇大帝8828


這肯定還是一個相當遙遠的事情,遙遠到比人類有記載的歷史還要長很多。這個事看起來好像是一個天方夜譚的事情,不知道從哪兒說起。但科學界對這個事情卻有過考慮,當然不是考慮具體的飛出銀河系計劃,而是對宇宙文明程度的一個預測。最早提出宇宙文明分級理論的是蘇聯科學家卡爾達肖夫,在上世紀六十年代他提出了整套把宇宙文明分為三級的理論,科學界把他叫做卡爾達肖夫指數。
第一級就是行星級文明。達到了這個級別就可以控制文明所在的行星家園的一切,比如我們人類的地球,人類如果達到了宇宙一級文明就可以操控地球上的一切,包括全部能源和資源,就再也不怕地震海嘯颶風等災害的襲擊,再也沒有了生態災難的擔憂,也就是說地球上的一切都在人類的掌控之中。

第二級文明是恆星級文明。就是能完全控制和利用文明所在的恆星系統全部能源和資源,對人類來多就是可以完全掌控整個太陽系,源自太陽系的一切災害威脅對人類都沒有任何威脅了,就是太陽爆炸燬滅人類也有應對辦法。

第三級文明是星系級文明。這一級文明就是控制文明所在星系。對人類來說就是可以控制整個銀河系的全部資源和能源,銀河系幾千億顆恆星、其他各種星際物質以及黑洞,都可以為人類所用,人類在銀河系任意馳騁。達到這一級文明後,就是銀河系與仙女系相撞,人類也不怕了。這個時候就可以飛到外星系去旅遊了。對我們現在的人類來說,這已經就是大神級別的了。

卡爾達肖夫指數有一套完整的邏輯推斷和計算,所以得到科學界的普遍尊重,但僅僅作為一個猜想並沒有很牢固的觀測證據支撐。後來一些科學家又在這個理論上提出了四級五級乃至六級七級文明,最終是能夠在平行宇宙中自由穿梭。科學界在上世紀進行了一次紅外巡天掃描,發現了十幾顆疑似戴森球的星球,預示著銀河系可能存在著二級文明星球,但後來並沒有證實。

卡爾達肖夫指數中計算出了每一級文明所需的能源數量,那是非常巨大的。科學家們認為目前人類的文明指數還遠遠沒有達到一級,只有0.73級,而升級到文明一級還需要幾百年的努力,需要消耗現在所用能源的幾千上萬倍。而要達到二級文明,就要完全利用太陽能源,要以戴森球戴森雲的方式包圍太陽,把太陽系的所有資源全部利用,這個時候,人類就能飛出太陽系,在銀河系遨遊了。要達到二級文明,還需要至少3000-5000年的時間。

這些只是粗略的猜想,實際上人類現在連地球也沒有徵服,更別說外星球了。要實現恆星際之間的航行,有太多的科學技術需要提升,有太多的問題需要解決。但人類已經在躍躍欲試。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提出了“百年星艦計劃”和“百年改造火星計劃”,正在作著改造火星和飛出太陽系的努力,但真正要實現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任重道遠。

飛出太陽系才1光年,而銀河系直徑是10多萬光年。題目是要飛出銀河系,要達到三級文明才有這種力量,人類發展的時間就要更漫長了,我想至少需要幾萬年甚至幾十萬年時間計算了。


時空通訊


目前來說人類的科技水平,僅僅只能將不能載人的飛行器送出太陽系。載人飛行最遠的地方也僅僅只是月球,也就是說我們地球的文明僅僅還停留在地球這個層次,也就是行星級文明。讓人類飛出太陽系都還遙遙無期,人類要達成這個目標,就必須達到恆星級文明,也就是能夠完全掌控太陽能源的時候。

宇宙直徑大約130億光年,銀河系半徑是5萬光年。而我們所處於的位置距離銀河系的中心大約2.6萬光年,相當於銀河系直徑的一半。也就是說,人類如果想要飛出銀河系就要走完剩下的2.4萬光年。

人體的能量儲備是有限的,使能在宇宙空間中生存。 如果是飛船倒有可能 我們來系統地分析一下條件,有以下幾個前提 燃料、壽命、經濟前提、社會前提。 首先,是能源問題,飛出銀河系,飛船肯定不會太小,需要大量的能量。目前即使是核聚變恐怕也無法達到(至少需要上萬噸氫)。

比較有可能的是利用正反物質湮滅獲得能量,這是最高效的燃料。或者直接釋放出物質的終極能量(技術上更難實現)。預計從研究到大規模投入使用不會少於100年。 其次是人的壽命問題,如果按照人類現在一般的火箭飛行速度,飛出銀河系需要上億年,除非飛船的速度能接近光速,讓時間靜止。但這樣需要更高的能量支持(又回到第一個問題)。

如果解決了前兩個問題,相信那時的人類已經有了足夠的經濟實力,問題不大。 還有就是社會問題。即使以光速前進,飛出銀河系在地球看來也需要幾萬年。如果人體冷凍復活技術成熟,飛向更遙遠的地方還是非常有可能的。只不過現在的技術水平,我覺得人類飛越整個太陽系都是困難的事情。飛越銀河系反正我是沒機會看到,人類飛出銀河系的一天了。











時間的流浪者wo


現在的人也知道外太空十分的巨大,人類無時無刻的都想走出自己所在的星系去看一看,但是現在人類以目前的科技,是根本無法實現這種狀況的,要是有辦法解決的話,也僅僅是建立在理論的假設上而已。據小編了解到,愛因斯坦就曾經說過有靜態質量的物質,其速度永遠無法超越光速,人類到處的飛船最多也只能接近光速而已,雖然僅僅是接近光速,但是這也要比普通飛船飛得更快一些,或許這樣就有可能有勇氣遨遊遠方了吧。

那麼人類怎樣才可以飛出銀河系?科學家給出答案,其實想要飛船能飛出銀河系這並不容易,太陽系的直徑不到一光年,然而擁有接近光速的飛船就很容易擺脫這種束縛了。只是我們所處的銀河系,現在正在不斷的擴大,目前的直徑據我們人類瞭解到,大約是15萬光年左右,但是我們想要穿越這個遼闊的星海,可以說並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首先我們要將人類的壽命擴大到可以經歷這麼長時間的宇宙航行。

於是也就有人想起現在人工智能發展速度飛快,人類在未來或許可以和智能結合,從而也就可以實現“永生”,這樣也就不太需要考慮壽命的因素了。其實現在看來這種狀況並非完全不能實現,人類文明自從開啟了工業化時代以後,科技向前發展的腳步可以說是飛速,漸漸的原先那些科幻的東西,已經變成人類現實生活中的一部分了。

但是前面所提到的資金也都是一些遐想而已,現在人類想要遨遊星際還是非常的勉強,於是也有科學家提出多維度空間的想法,他們認為宇宙空間是有11種維度,而人類處於的世界是三維空間,也就會受到速度和時間的限制了。但是當人類進入更多高維度空間的時候,或許完全就不需要再考慮這種因素,橫跨時空也就變得非常容易了。

還有科學家已經將這種狀況和量子力學結合在了一起,其中量子糾纏能實現光年級別的“穿越”,在我們人類地球上的一顆粒子發生改變,或許在遙遠的另一邊,也就會發出同樣的反應,大家也都知道物質都是由基本粒子所構成的,目前這種穿越也僅僅只有粒子可以做到。假如在人類的未來發現物質也能夠同步的話,或許人類就可以在瞬間飛出銀河系,甚至也能可以讓人類的飛船在一瞬間飛出銀河系。

只有在遙遠的未來,當人類的文明達到卡爾達肖夫指數的3型文明時,人類才有能力漫遊銀河系,並且飛出銀河系。樂觀地估計,這個時間至少是在數十萬年之後,甚至數百萬年之後。不過,如果未來有一天突然出現技術突破,人類能夠製造出大型蟲洞(就像《星際穿越》中的那樣),那麼星系際的旅行很容易就能實現。


heaven黑牡丹


答:我們這輩子是看不到啦!甚至人類能不能看到都是問題,只能羨慕那些能進行星際航行的文明,可以暢遊宇宙,探索各個星系。


人類目前飛得最遠的探測器,是旅行者一號,1977年發射,現在已經飛了40年,才走了0.0021光年,這相對於銀河系尺度來說,簡直就不值一提!



旅行者一號,還要飛行4萬年,才能抵達下一個恆星系,也就是距離地球最近的半人馬座三星,半人馬座三星距離地球是4.2光年。



整個銀河系直徑超過了十萬光年,太陽系距離銀河系邊緣,最近處都有3萬光年!按照旅行者一號的速度,朝銀河系外飛,都要3億年才能走出銀河系呢!



目前傳統的驅動方式,是不可能把人類帶出銀河系的,甚至載人走出太陽系都不可能,除非未來發展了新的驅動方式,比如科學幻想中的曲速飛行、蟲洞、空間跳躍等等。



然而這些,目前理論上都不成熟,所以人類要向走出銀河系,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一千年?一萬年?甚至更長!


好啦!我的答案就到這裡,喜歡我們答案的讀者朋友,記得點擊關注我們——艾伯史密斯!


艾伯史密斯


說一千年、一萬年、一百萬年都可以,事實上是,無法預測。對於一個步入科技階段的文明來說,可能在百年時間裡取得質的飛躍,進而走出太陽系,走出銀河系。比方說人類自己,也難保在幾個世紀之後,又出現一位劃時代的科學家,一舉拿下星際航行的奧秘,至此,人類步入星際文明時代,這是有可能的。

如今我們仍在使用著最原始的辦法,先將航天器送入軌道,然後變軌機動,加速遠離地球。由於火箭推力的制約,導致人類無法送更重的貨物上太空。最好的辦法就是分批次運載,然後在太空中組裝。就這技術本身來說,現代便可以達到。

不過,有個問題是,帶多少燃料合適。我們知道,現代的航天燃料無非這幾個組合,液氧-液氫、液氧-甲烷、液氧-煤油。

本身就安全性來說就不高,而且自重很大。建造一艘飛船,2/3卻用來裝載燃料,實在是憋屈。

這就是能源問題了。沒有新的航天級能源出現,人類就別動離開太陽系的心思。

什麼時候可以脫去那笨重的火箭,什麼時候再去想走出銀河系的事情吧,因為,連走出太陽系都不知道何年何月呢。


科學船塢


地球人類要想飛出銀河系,必須乘坐來自中央核心妸姆星系的妸姆飛船,預計這個時間在2029年!

2018年,由盤古夫婦從妸姆飛船基地乘飛船再來地球,配合妸姆聯絡員策劃具體方案。請大家等著好消息吧!

具有中央核心力量的妸姆飛船,遠遠超過光速,能輕易脫離太陽系地球的引力,迅速進入拉尼亞凱亞超星系團內的長蛇半人馬座附近的妸姆飛船基地,旋即轉軌進入中央核心妸姆星系超巨大群團網——美好多維層套的極妙世界!

2017年10月19日光臨太陽系的是系外來客Oumuamua,這是一艘來自外星系的宇宙飛船,祂的準確中文名字叫‘妸姆飛船!’

目前,這艘系外訪客Oumuamua妸姆飛船正在太陽系試航!

這艘長400米的妸姆飛船上載有妸姆星系外星人和高級秘密裝置‘妸姆信息匣子’!

目前,妸姆飛船已經跟地球人成功地進行了信號對接!

在2017年~2029年期間,妸姆人會讓地球人掌握更高的科技,跟地球人聯手、引導地球人建造出妸姆飛船!

在2029年,妸姆人與地球人聯合建造的妸姆飛船成功,屆時會嘗試著載人飛離銀河系!開啟了地球人星際旅行及移民的新航程!





妸姆則天


銀河系直徑20萬光年,按照經典世界的計算公式,即使光速飛行,也要20萬年時間,而目前人類飛得最遠的飛行器旅行者一號速度我僅有18公里每秒,以只和速度飛出銀河系沒有任何可能性!

我們都知道第三宇宙速度是16.7公里每秒,這是飛出太陽系的速度,而想要飛出銀河系必須達到第四宇宙速度,這個速度大約120公里每秒!

顯然,速度才是能否飛出銀河系的關鍵所在,不提高速度是沒有任何可能的。而且有非常重要的一點,僅僅靠絕對速度飛出銀河系也是不現實的!

還好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告訴我們我們時空並不是絕對的,當我們以亞光速飛行,就會出現明顯的時間膨脹和尺縮效應。比如說如果一艘飛船以0.9倍光速飛行,銀河系的直徑對於飛船來說就不是20萬光年,而會比20萬光年短很多,具體短多少要看有多麼接近光速。理論分析,如果飛船以非常接近光速的速度飛行,就可以瞬間飛出銀河系!

不過這只是理論上分析,明顯的時間膨脹和尺縮效應必須非常接近光速才行,而這就需要極大極大的能量,是很不現實的!

所以,或許我們只有間接地“超光速”才能飛出銀河系,比如利用曲速引擎原理甚至更高級的蟲洞結構,可以輕鬆飛出銀河系。這兩種技術目前還停留在科幻層面,沒有個幾百年時間是很難實現的!


宇宙探索


人類何時才能走出銀河系?

這對於現在的地球文明來說,似乎是一個極為遙遠的話題!為什麼?即使盡全力達到300KM/S(“帕克探測器"的極速才230KM/S,而且是作弊的方式達到-太陽引力),您認為走出銀河系要多久?

太陽系在距離銀心2.6萬光年的位置,即使銀河系以10萬光年計算,那麼距離銀河系邊緣仍然還有2.4萬光年,以光速千分之一的速度(上文所說的300KM/S),也需要2400萬年!即使以光速仍然需要2.4萬年......這對於只有百年壽命的人類來說,絕對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即使以光的速度!!!

那麼看起來人類似乎就沒有機會了?好像也不是,但實現卻極為困難,因為到現在為止僅僅停留在理論上,並且即使在理論上仍然有走不通的地方,這個時間是在是遙遙無期,但那到底是什麼技術我們卻可以先來觀摩下!

您應該不會猜錯,就是這種能跨越狹義相對論桎梏的曲速引擎理論!唯有空間膨脹的速度才能超越光速並且不受時間悖論的限制!但要實現這個技術,我們需要在如下幾個方面需要有突破!

一、對空間和維度的理解

我們能理解到莫比烏斯環,卻不能理解克萊因瓶,因為無法現象處不與本身交匯卻又與自身交疊的空間結構,假如我們能在製造出一個克萊因瓶的空間,那麼我們距離曲速理論就只有一紙之隔了!

當然這是在自身所在的三維中製造扭曲空間,似乎難以理解!但如果能到更高的維度,或許就迎刃而解了!但似乎各種數學建模仍然對我們所在的空間一知半解!也許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二、找到能扭曲壓縮與拉伸空間的技術

肯定有一種技術或者能量可以強大到扭曲空間,因為這是曲速引擎的基本!

拉伸前方的空間、壓縮後方的空間,在空間的推動下驅動飛船前進,關鍵是還要將飛船包裹在一個扭曲空間內,讓其有周圍的空間隔離,沒有相對運動才能跨過光速的限制!只有空間與周圍空間的運動而已,與飛船無關.......

三、支持星際旅行的能源技術

毋庸置疑,扭曲空間肯定需要大量的能量,長時間的星際旅行也需要消耗能源,而常規能源在宇宙間肯定是不行的,太陽系裡土星軌道外就難以利用太陽能了,因此可控核聚變是必經之路,因為我們現在能想到的幾乎無限適合宇宙中使用的能源就是它了.....至少也要永遠的五十年之後!

最後我們來展望下,未來實現了曲速航行之後跨越銀河系需要多久時間!

假如我們實現曲速9.9999級別達到了199516倍光速,來計算下跨越銀河系10萬光年需要多久!!

Y=10萬/199516=0.5年

即使9.9999級的曲速,仍然需要半年的時間哈.......看來還需要再加快一點!!什麼時候才能實現這一點呢?可控核聚變50年後,100年後成熟,空間理論也許在這100年也能突破!也許在100年後可以會有一絲希望,但300年後應該非常有希望,500年內或許銀河系早已臣服!!

以上純屬空想,各位洗洗睡吧!!


星辰大海路上的種花家


500年內很可能是沒戲的,銀河系20萬光年的直徑,太陽系距離銀河系邊緣數萬光年,光都需要走數萬年,人類該製造怎樣的飛行器飛出去呢?

以往的觀測認為,銀河系的直徑在10萬光年左右,今年我國郭守敬望遠鏡結束又一輪巡天觀測,發現銀河系比原本認為的大得多,直徑可能達到20萬光年左右。只拿恆星系來說也是十分廣闊的範圍,太陽系的邊緣在哪裡現在並沒有確定,但是旅行者1號飛了40多年,仍在太陽系內,按照一些科學家的太陽系模型,太陽系直徑1光年以上,即便是按照距離最近的恆星算,太陽與比鄰星相距4.2光年,那單顆恆星的影響範圍也在1光年以上。

宇宙的層次結構都大的讓人絕望。在這樣的尺度下,一般的飛行器沒什麼指望了,即便是光速飛行,人類的飛行器飛出銀河系也要幾萬年,都不能在人的壽命期限內飛出銀河系。除非是跨空間的飛行器,能直接從蟲洞穿越;或者是掌握了人工冬眠技術,人的壽命有能相對無限的延長,可就算這樣,從銀河系外發消息回來,需要幾萬年才能被接到,那時候人類還存不存在都不大好說。

現在各國都沒有這樣的計劃,都是探測太陽系和觀測宇宙,希望通過長這樣的方式找到宇宙起源和演變的歷史,沒準可以發現一種宇宙更神奇的秘密,反過來又會推動人類的航天探測活動。


來看世界呀


人類現在仍然是化學動力的火箭,如果宇航技術沒有重大突破,人類走出太陽系都是不現實的更不要說銀河系了

人類現在用的最多的航天工具還是運載火箭,耗資巨大而且效率非常差,每次只能送幾個人或者幾噸物資到近地軌道上,稍微遠一點還得用重型火箭。


雖然說美國的埃隆.馬斯克搞出了火箭回收利用技術,但是也只是降低了成本而已,效率仍然不足以讓人類大規模的進入太空。火箭這種東西和導彈其實都差不多,都是用化學發動機做動力源把有效載荷送上天,這就註定了運載火箭的蹩腳運輸能力。

人類現在連走出地球都夠嗆,絕大部分人還是隻能在地球上生活去不了太空,雖然未來可能會有太空電梯讓人類大規模進入太空,但是太空電梯可不能送人類出銀河系


人類要想走出銀河系,那麼就需要一種全新的宇航驅動方式,最起碼也得是核聚變發動機無工質發動機甚至是空間曲率驅動,不然靠化學燃料人類連太陽系都走不出去。

從太陽系出發去銀河系邊緣,少說也是幾萬光年的航程,就算是無限接近光速飛行那也意味著和地球從此再無聯繫,因為飛船上的人的時間流逝速度和地球上是不一樣的,等飛船飛出來銀河系,地球上已經過了幾萬年了。

人類想走出銀河系,需要的是新的驅動技術,最根本的還是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突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