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你最喜歡蘇州哪家店的陽春麵?

謝京瀚


一望二三里,麵館四五家,作為南方人,蘇州人愛吃是天地可鑑,一天要吃掉500噸左右的麵條,當然不是燜面、不是燴麵、不是拉麵,而是陽春麵。

同樣作為南方人,壹周君也是蠻喜歡吃陽春麵。在蘇州遊玩的日子裡,幾乎每天泡到了麵館裡。

蘇州的麵館也有很多老字號,比如朱鴻興、裕興記、陸長興等。

朱鴻興當然是老字號中比較有名的,蘇州大面痴陸文夫在《美食家》裡為朱鴻興打了最好的廣告:眼睛一睜,他的頭腦裡便跳出一個念頭:“快到‘朱鴻興’去吃頭湯麵”。

朱鴻興如今依然是蘇州城裡頂興盛的老字號,加盟店很多,齊門店頗佳。

楓鎮大面方是正解,朱鴻興請來了“楓鎮大面”的祖師爺俞雪根加持:五花肉漂淨、鉗掉毛,燒至酥爛,豐腴鮮美;鱔骨吊湯,清澈見底,蔥花酒釀,解腥提鮮。

這件獨屬於姑蘇的消暑利器,天涼便難尋了。

春夏時節三蝦面的尾巴,蝦仁蝦子蝦腦,白玉瑪瑙,一盤琳琅,酒噴得厲害,勾芡味鮮濃。

陸長興的陽春麵,蔥很有特色,除了傳統的本地青蔥,還額外加入油炸過的蔥增香。

許多老蘇州人喜歡順仁興,他們家麵湯晶瑩剔透 清香鮮爽微甜。什麼澆頭也沒有,僅僅光面,也很好吃。“湯水象白色、面如鯽魚背”。不少老蘇州稱,吃到了小時候陽春麵的原汁原味。

陸振興是百年老字號(始創於清同治三年1884年)。這裡的澆頭陣容齊整,還有外面不多見的奧鵝面供應。

碗燙湯燙,紅湯澄清,更兼有一層熟豬油鎖住熱量。

蘇州的湯麵都是龍鬚麵,冷麵都是小闊面,蘇州人喜歡叫它“風扇冷麵”。

“風扇”是指用電風扇吹涼麵條,上海的冷麵亦如此,不同點在於:上海的冷麵是蒸出來的,蘇州的冷麵是下出來的,上海冷麵必須要有花生醬拌,而蘇州則只用醬油與米醋。

蘇州的陽春麵,各花入個眼,在吃貨壹周君看來,沒有最好,只有更舒服,一碗暖暖麵條下肚,喜歡才是最高境界。


武漢壹周


我是蘇州人,喜歡吃麵,不僅大街小巷的蘇式面,外地的一些比較有名的麵條也嘗試過很多。個人覺得,很難用某一個標準去判斷哪種麵條更好吃,因為這本身就不科學,每一種麵條都是原產地飲食習慣影響下的產物。時代在進步,人口在融合,大眾的口味也在逐漸變化著。

傳統蘇式面講究的是湯水、澆頭和麵條。湯水一定是現熬好的清高湯。絕不是一袋調味粉一袋雞精一袋鹽就能調出來的。以前的麵店都是天沒亮就開工熬高湯了,6點鐘第一批客人來時高湯才剛剛熬好,現在絕大部分麵店早上6點上班,6點半就賣面了,這湯你懂的。當然現在還是有少數依舊遵循古法熬湯的店,用豬大骨、雞等做主料的獨家配方熬湯,一天就只賣固定的碗數,賣完就收工。澆頭必須是熬製高湯時同步開始製作,蘇式面最常見的澆頭有:燜肉、爆魚、素澆、雪菜、面巾、爆鱔、炒肉、辣醬等,還有就是現炒的澆頭,品種就更加豐富了。蘇式面的澆頭相對其他面來說,更像是一個獨立的菜品。最後是麵條,傳統蘇式面都是細面,入水一滾即可撈出,熟而不爛略帶韌勁。現在的主流麵館裡用的麵條都已經比以前粗了一圈有餘。

寬湯、緊湯、拌麵是食客對湯水多少的要求,重青、少青、免青是食客對青蒜碎數量的要求,硬麵、軟面是食客對煮麵條時間的要求。這些詞彙在如今蘇州麵館中依然廣泛使用著,但是蘇式面的口味變了。我這個在蘇州生活了四十多年的吃貨還是有資格這麼評論的。三十年前蘇州人不吃辣,那時唯一能見到的辣醬是吳江產平望辣醬。三十年前蘇州人做菜重油重糖,炒菜都經常放點糖。三十年前天矇矇亮我就騎車去觀前街的美味齋和朱鴻興,就為吃碗頭湯麵。現在,這些都變了。現在大大小小的超市裡密密麻麻擺滿了各種產地各種口味的辣醬,銷量都不錯。現在蘇州人做菜不放豬油了,糖也不放了,少油少鹽的輕食是主流了。天矇矇亮不能吃到頭湯麵了,因為太早了,麵店工人還沒上班,而且那也不是印象中的頭湯麵了。蘇州人的口味變了,蘇州的面能不變嗎?

陽春麵,曾經每個麵店價目表第一行第一格都是這個,現在幾乎沒幾家的價目表上還有了,當然你堅持要也還是能買到的。陽春麵不賺錢,附加值太低了。陽春麵不好做,對湯和麵的要求太高。就像考教川菜廚師的水平就要做魚香肉絲麻婆豆腐一樣,考教一碗蘇式面的水平就要做陽春麵,越是看似簡單的菜品越能體現廚師在廚藝理解上的深度。也不知道是我的口味變太快了還是我的口味沒有與時俱進,最近一年裡吃過的各家蘇式面,完全滿意的真是沒有,只有書院巷的瓊靈閣感覺還算行。


會做飯的浩哥


韋復興麵館


穹窿碩鼠


我七十歲,土生士長的蘇州人,馬馬虎虎稱得上陸文夫筆下的美食家了,要講蘇式交面,現在已經是面目全非了,恃別是幾家老字號的店,其麵條更難吃,蘇州現在的麵店,能吃吃的僅有兩家一是書院巷的瓊靈閣,二是十字街的同德興,當然價格略貴些。現在的蘇州面,己經不能稱為美食,只是一碗能充飢的食物而己,我可以坦白地說,現在會撈麵的師傅是一個沒有,撈在碗裡的面鍋水都甩不幹,面能好吃嗎?


朱繼明68179717


韋復興真正有良心的蘇州人喜歡吃的麵店!店址齊門路11號,這個麵店老闆用料真湯實料,吃了他家的面,一上午都不嘴幹,說明未添加任何味精,自然味道,3元一碗陽春麵,全市可以講沒有了!實在是好吃!


不上船


隨著氣候,環境的改變。小河沒有原來的純潔了,這樣的水洨灌出來的莊稼。還能有小時候的麵粉香嗎?多吃說不準還有危害身體健康呢?


用戶98301912977


“陽春麵”以前叫“光面”,指沒有澆頭的面。上世紀八十年代前,人們收入晉遍較低,能吃“點心”的人很少,吃“澆頭面”的人更少。那時一碗“大光”(二兩半)九分錢,二兩半糧票。說實話,那時的面確實比現在好吃,主要是湯鮮卻吃不出味精的味道。再看現在,一碗麵吃兩口後就不想吃了,為什麼,太鮮了。再說現在一碗“陽春麵”在五元以上,還不是爿爿店都有。


風雨後的陽光613


現在如果只吃一碗陽春麵 店裡一般會送兩個澆頭 一個是疑惑的眼神 一個是冷冷的白眼


猴哥我餓


蘇州的陽春麵,理論上叫光面,沒有澆頭的面,以前是觀正清的光面比較好吃,光面雖沒有澆頭,但湯水好,味極鮮,再說,過去的面是鹼水面,好湯配好面,入口有勁道,現在還能吃到鹼水面嗎!


春之媚兒


在我吃過的面中,唯一好影響的是胥城大廈的奧灶面,真的是用東西熬出來的湯。不像其他家的麵條真的是醬油麵,吃了對比才知道,雖然價格貴了一點,但是就是好,最起碼上來麵碗湯都是燙的,一年四季亦如此,每天人流量很大(希望大家大家多多指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