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從戴著皇冠的劊子手到東正教的殉教聖徒,俄國末代沙皇的一組照片


尼古拉二世·亞歷山德羅維奇,史稱尼古拉二世,是俄羅斯帝國末代皇帝,羅曼諾夫王朝的最後一位沙皇。這是為紀念羅曼諾夫王朝三百週年而拍攝的一系列照片之一,由皇室最喜歡的攝影師Boissona拍攝於1913年。圖片來源:高品圖像

1917年3月15日,尼古拉二世宣佈退位,全家被轉移到西伯利亞,十月革命後又被轉移到葉卡捷琳堡,1918年7月16日深夜,尼古拉二世家族及僕人近10人被布爾什維克秘密警察趕到地下室,使用機關槍集體處決,屍體被澆上硫酸和汽油銷燬。圖為沙皇一家被處決的房間,布爾什維克稱沙皇為“戴著皇冠的劊子手”。圖片來源:高品圖像

1998年,根據俄羅斯總統葉利欽的命令,沙皇一家的遺體在被找到後安葬在聖彼得堡的教堂中。2000年,尼古拉二世全家被俄羅斯東正教會追封為殉教聖徒。2008年10月1日,俄羅斯最高法院正式為尼古拉二世平反,宣佈他的家族是蘇聯鎮壓下的受害者。1906年,沙皇尼古拉斯二世在第一屆國家杜馬上講話。圖片來源:高品圖像


1910年,沙皇尼古拉斯二世和家人野餐。尼古拉二世的皇后是英國維多利亞女王的外孫女,將血友病帶給了皇儲阿列克塞·尼古拉耶維奇。此後,為了挽救兒子,皇后篤信神秘主義,將一個名叫拉斯普京的神父帶入權力圈,拉斯普京對權力的濫用,嚴重損害了沙皇統治的根基。圖片來源:高品圖像

備受沙皇夫婦信任的神父,被稱為“妖僧”的拉斯普京,與他的眾多擁躉在一起。圖片來源:高品圖像

1890—1891年,沙皇亞歷山大三世派尼古拉出國旅行。尼古拉經過希臘、埃及、印度、日本和中國,再從西伯利亞返回。其間曾在日本大津被刺傷。他是俄國皇帝中第一個到過亞洲的人。圖片來源:高品圖像

1903年,沙皇尼古拉斯二世與奧地利皇帝弗蘭茨·約瑟夫一世。圖片來源:高品圖像

1915年,俄國沙皇尼古拉斯二世在第一次世界大戰視察軍隊。圖片來源:高品圖像

1916年,Nicholas II, 沙皇尼古拉斯二世和家人與哥薩克騎兵合影。圖片來源:高品圖像

1917年3月,沙皇尼古拉斯二世退位後,革命軍人和代表清理沙皇村的宮殿。克倫斯基政府出於保護沙皇的目的,將其安置在西伯利亞的前總督府,過著相當舒適的生活。圖片來源:高品圖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