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銀行為什麼每年都要招大量的櫃員,做過櫃員的,經歷的最崩潰的事情是什麼?

c陳斌


簡單一句話,櫃員是最基層的工作,錢給的不夠,受委屈了,然後有人走了,就需要補充新的人員進來。

雖然我自己沒有在銀行做過,但是我身邊有幾個同學是在銀行做過櫃檯的,不過目前有2個人已經離開銀行去做別行業了。

我來說下其中一個人為什麼要離職

畢業那年這個哥們進了銀行,大家都羨慕不已,可是這個哥們在銀行幹了一年多之後離職了,原因大概可以歸為幾個:

1、工作任務繁重

不要羨慕銀行銀行櫃檯,他們估計是銀行當中幹活最多的一個崗位,因為坐在櫃檯前,除了吃飯和午休時間,基本都要坐很久,很少能停止手中的活,因為客戶一個接著一個來;


2、工作時間長

雖然銀行基本都是朝九六下班,但對於櫃檯工作來說那只是表面,實際他們的工作時間要長很多,早上估計8點半就得提前到崗,把相關工作準備好,而晚上下班之後還要做各種核對,哪一天核對不上了你就得加班到很晚。

3、工資收入不高

別看銀行個個光鮮亮麗,其實很多櫃檯崗位收入真的不高,我那哥們剛進入銀行的時候扣除各種費用之後拿到手的也就4000多,雖然比其他行業要高些,但是和銀行其他崗位比差距太大,乾的活最多,拿的最少,是誰都心裡不平衡;

4、委屈

因為那哥們剛進銀行的時候工作不是太熟練,經常被客戶罵,經常被投訴,而且這些委屈不能對客戶發洩,只能自己扛著,所以很憋屈;

5、晉升希望渺茫

這哥們說他們那個支行有一個櫃檯老大姐,做了十幾年櫃檯,目前還在做,因為她能力有限,而且關係也不硬,這個哥們看到這是之後也擔心自己未來的晉升通道受阻;

銀行為什麼要招聘那麼多櫃檯崗位呢?


1、有人離職就得招聘補充


銀行的櫃檯崗位只最留不住人的,原因無非就是我上面列舉的那幾個原因,所以每年銀行都會有很多人力離職,這些人離職了銀行肯定要補充新的人進來,所以只能不斷的招聘;

2、正常工作調動的人員補充

銀行很多人都幹過櫃檯,所以櫃檯崗位調動也很頻繁,很多幹櫃檯的人稍微有些能力,或有點關係的基本都會調到其他崗位去,那空出來的崗位怎麼辦?總不能讓對公業務的人去幹櫃檯吧?他們肯定不樂意啊,所以只能招聘補新;

3、銀行擴張新增崗位

雖然近些年銀行的日子不好過,但是銀行並未停止擴張的步伐,很多新的營業網點還是不斷的開,中國銀行業協會在3月份發佈的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新增營業網點800多個,年內改造營業網點1.07萬個,社區網點7890個,小微網點2550個。

這麼多網點的新開及改造肯定是需要很多櫃檯業務崗位。

4、銀行業基數大


目前銀行業總體有22.87萬個網點,從業人員超過300萬,光四大行的員工數量就超過150萬人,即使每個網點一年新增一個櫃檯招聘崗位就有超過22萬的招聘需求,所以顯得很多。


貸款教授


社會上普遍認為,銀行是壟斷行業,收入高,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躺著就可以賺錢。幾年前有行長參加開會,說銀行是弱勢群體,總理都笑了。

隨著政策開放,許多地方性小銀行越來越多。開銀行,首要的當然是要有人,而櫃員,是需求量最大,同時門檻相對低的行業,到其他行挖現成的熟練員工,省了培訓費和適應期,當然是最好的選擇。

銀行櫃員,做的全是最基礎的工作,是支撐銀行業的基礎,但同時,又是最不被重視的崗位。

銀行作為服務行業,一線櫃員經常遇到各種各樣的奇葩客戶,但櫃員不能和客戶吵架,有了委屈,只能自己吞進肚子裡,可依然會被投訴,面臨內部處罰。

銀行櫃員每天上班最早,休息最晚,節假日也不一定能休。

櫃員經常因操作風險被處罰,同時在發生現金差錯時,長款歸公,短款自賠。

櫃員除了本職工作,其他任務一樣不能少。但為了任務營銷客戶影響了櫃面工作,同樣會被投訴。

總的一句話,櫃員崗位,對員工沒有吸引力。

現在到銀行挖人的,除了其他小銀行,還有證券、保險和各種投資公司和互聯網金融公司。機關的人走了,一般得從櫃員中挑人來補充。

銀行新入職員工,為了讓他們瞭解銀行業務流程,一般都從櫃員做起,幾年以後成熟了,再進行多崗位輪換。

一般櫃員,幹了幾年後,都會想方設法調到支行機關或發達地區、分行機關。

有關係的肯定走,年輕有能力的也有人要,造成櫃員老齡化嚴重,接受新業務慢,效率低下,餘下的櫃員工作量增加。

很多大學生,只是把做銀行櫃員作為一個過渡,目標依然是收入高,穩定的公務員和事業單位。

這就造成了縣域支行,每年新進的大學生,還沒有出去的多。最底層的櫃員崗位,很少留得住人。

因此,銀行只能每年招大量的櫃員,來填補離職上調造成的缺口了。


古一的胡言亂語


最崩潰的呀

想想算是上次一個大客戶過來存錢,因為怕引起注意,就蒙著黑袋子帶到大客戶室存了,先不說這樣會不會更顯眼,咱重點說說這錢,不知道各位有沒有點過那種陳年舊錢,像多動兩下就會碎掉一樣,而且粘在一起,一股埋在土裡的腐爛的味道。

正好我們快下班了,客戶基本都辦完出去了,然後動員的行裡所有人手過來點錢,一把機子根本過不去,就一張一張的過,200萬平常不到一個小時就可以點完的,那天我們點了三個多小時,款車來了又走,整整兩天營業室都瀰漫著這個味道,我覺得食慾都消退了許多,哈哈。

謝謝~


凝安寧


銀行之所以每年要招大量的櫃員,這是因為銀行是一個人員流動性非常大的一個職業,大學畢業剛進去的大學生往往做不了幾年都跳槽去其他行業或者公司了。

在別人眼裡,銀行是一個光鮮的職業,看上去西裝筆挺,皮鞋鋥亮。然而,其實銀行員工的工資並不高,也許剛進銀行,你的工資是同學中比較高的。然而近兩年,由於銀行整個前景並不高,銀行員工的工資可能已經10多年沒變過了。拿著10年前的工資,做著遠比十年前忙碌的工作,相信許多人都會選擇辭職。

認識一個銀行的老員工,10年前工資確實當時來說是還不錯,但10年後的今天,身邊的人工資已經遠遠超越了他,翻了兩三倍還多。況且大家可能覺得銀行是爸媽輩眼裡的好工作,不斷有985,211高校畢業的投簡歷,實際上他們是有實力找到比銀行潛力更強的工作的。

至於銀行遇見最崩潰的事情那就太多了,點錢點個幾百萬,點好幾遍,客戶等急了發火,紙幣上印宣傳語,精神病患者來辦理業務等等,世界那麼大,真是無奇不有。


huToni


作為銀行過來人,對於銀行櫃員崗位我有話說。



銀行的櫃員崗位主要是通過這兩種方式招聘。一是校園招聘,二是社會招聘。



校園招聘的櫃員崗位主要是國有銀行,比如四大銀行。此類招聘要求相對比較高,大部分要求211.985院校應屆畢業生,學歷要求本科以上,還要有一定的英語水平。國有銀行的體制比較完善,大部分是一個蘿蔔一個坑,晉升的機會和空間比較少,這類的櫃員崗位一般是作為銀行的人才儲備幹部培養,很多高等院校畢業的高材生一做就是三五年,每天重複著同樣的工作內容,一眼望不到頭。所以很多人到最後都熬不住,越來越多人選擇跳槽轉行。



而社會招聘的櫃員崗位主要是股份制銀行,城商銀行,如農村信用社,這類招聘要求相對較低,主要是那些學歷大專,且專業不對口的人進入銀行工作的一個好機會。雖然對這類人員的硬件要求放低,但是他們大部分有業績優勢。主要是利用自身的人脈資源,給銀行帶來業績的發展和收益。通常都是以勞務派遣為用工形式,經過兩三年的工作,再由內部進行考核,專為正式工。但由於用工形式和正式工有很大的區別,福利待遇也有所不同,所以崗位的流動性比較大。比如我們常見的城商銀行,農村信用社的網點櫃員,基本上是勞務派遣員工。

但無論作為哪一類型的銀行櫃員崗位,都會遇到崩潰的事情就是,每天都會遇到各種奇葩的客戶,卻還要微笑服務。

當然,我們常看見或聽到類似銀行員工集體跳槽,銀行迎來辭職熱潮之類的話題,其實大部分指的是銀行櫃員崗位的工作,真正的銀行員工,會捨得放棄這樣一份自帶光環的工作嗎?

如果喜歡💕記得關注我,覺得有用就點個👍!


吐槽小密圈


我是昇財經,12年銀行工作經驗又做過櫃員的銀行老臘肉來為你講講這個問題。

銀行為什麼每年要招大量的櫃員?

其實這個所謂大量,只是總體數字上的大量,無論是跟銀行總員工基數相比,還是跟銀行網點數量相比,都顯得沒那麼大量了,算下來,平均每個網點都分不到一個,銀行每年都要新開網點(近兩年可能少了,部分某銀行還可能減少網點),人員也差不多有2%左右的流失率,自然要招“大量”的櫃員來補充啊。

為什麼招大量的畢業生

其實你看銀行的招聘網站,招聘一般分校招和社招兩種,校招就是你說的在各大學校招聘應屆畢業生,一般要金融、會計、計算機等對口專業的,而社招就是面向社會,尤其是其他行有相關工作經驗的專業人士,但社招的比例一般很少,首先一個蘿蔔一個坑,一般只有相關崗位缺人了,或者新開部門了,業務調整需要了,才會進行社招。

其實校招也分兩種,一種是普遍的招櫃員,畢業生進銀行夠一般要從事幾年的櫃面業務才能轉崗,另一種比較高級一點,叫管培生,就是根據專業和潛力做為專業或者管理崗的培養對象,不用從櫃員做起。

最奔潰的事?

其實有很多故事,有興趣的可以看我的頭條號有相關文章。

就舉一個例子吧。

人們可能想象櫃員是這樣子的

良好的辦公環境,輕鬆的工作。

但實際上,櫃員接觸最多的可能是錢,還有一項工作叫挑殘損幣。它可能是這樣子的。

什麼樣的都有,這圖不算啥,最讓我崩潰的有次和同事一起處理了近一噸的殘損幣,那幾天都吃不下去飯,你可以自行腦補一下畫面。

所以啊,櫃員不易,且行且珍惜。


鑫財經


銀行每年招櫃員,主要是為了補充退休人員帶來的空缺。

每年,各大銀行都會進行校園招聘,以本科及以上學歷為主,根據學歷不同,會分配到不同的崗位工作,而絕大部分應屆畢業生會分配到基層櫃員崗。一方面是為了補充退下來的老櫃員崗位,別一方面也是為了提升銀行的外部形象,畢竟年青有朝氣的青年員工給客戶帶來不一樣的體驗。

做為櫃員,經歷最崩潰的事情屬銀行設立的“委屈獎”了。

銀行為了提高客戶體驗,要求員工做到:“客戶有理的要求,你要照辦,無理的要求,你儘量解釋”。嚴禁與客戶頂嘴、吵架,做到打不還手,罵不還口。如果核實,確實是客戶無理取鬧,造成櫃員精神損失,則銀行給予一定數量的資金補償。

記的,有一女櫃員在給一老大媽辦理存摺密碼掛失業務時,老大媽說:“我的錢,要什麼密碼,你必須給我取”,女櫃員解釋不聽,老大媽極盡侮辱的破口大罵,使的女櫃員受不了辱罵,放聲大哭。

這個規定執行了一段時間後,由於櫃員受氣特別嚴重,出現怠工現象,最後,“委屈獎”不了了之。

這是我見過的最令人崩潰的事情了。


尋利者


因為櫃員流動性強、離職率高、工作量大、工資少,所以銀行每年都要招大量的櫃員。別看衣著光鮮靚麗,男的帥氣、女的貌美,但這都是假象。


可以說櫃員經歷的崩潰事簡直不要太多,可以說是沒有最崩潰、只有更崩潰!

  • 業務處理出現差錯

平日櫃員業務量大、等待客戶多,櫃員只能以最快的速度處理繁忙的業務。人無完人,忙不出錯不可避免,像再找客戶籤個名、蓋個章還是比較好處理的錯誤;比較難處理的就是多給了客戶錢,錢少的話客戶不還自己墊付不說,還得面臨行內罰款;錢多的話雖然不怕客戶不還,但是下班以後也得上門給客戶帶來的不便道歉,碰到好說話的客戶還好解決,不好說話的櫃員真的得向孫子一樣好說好禮的伺候著。



  • 經常被投訴

因為櫃員每天面對大量的客戶,不可避免的會碰到幾個非常刁難的客戶,一旦讓他等待10分鐘或者說了一個微笑,分分鐘就會被投訴。投訴對櫃員的影響就太大了,一次罰款少說幾百元,多的話甚至可以頂的上半個月的工資,最讓櫃員委屈的就是隻能客戶投訴櫃員、卻沒有銀行站在櫃員角度為櫃員說話的時候。

  • 工資待遇處於銀行所有崗位最底層

大家對銀行的印象是待遇好、工資高,這其實是一種假象,因為櫃員是屬於被平均的弱勢群體,櫃員一個月工資加績效四五千塊錢,領導一個月四五萬,兩者一平均一個月就是兩三萬,所以大家看到銀行機構薪酬待遇的時候感到為何如此之高,卻不知我們作為可憐的櫃員真是為領導背了一口很大的鍋。


  • 沒有節假日、中午沒有休息時間

銀行業務部門或者辦公室的員工,中午是有午休的、週末也是雙休,可以說是過著朝九晚五的公務員生活;而櫃員大家都知道,從早上7點入行開始一直工作到晚上7點還不一定下班,中午也沒有午休時間,工作量可以說是非常的大!

  • 攬存任務重

在任何銀行攬存任務最重的都是支行一線工作人員,包括行長、客戶經理以及櫃員。他們的績效和攬儲任務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存款多發的就多、存款少發的就少,而部室員工不拉存款不說,發的也比櫃員多,櫃員怎麼可能沒有怨言!


所以,櫃員大規模離職或者轉崗的現象完全可以理解,畢竟拿著最底層的工資、幹著最多的活、放著最少的假,銀行不得不每年都招大量櫃員。大家要是成為這樣的櫃員,會怎麼看?


奇葩財經說


首先是現在銀行有很多,全國各地大大小小那麼多營業網點肯定是需要大量的櫃員才能支撐啦。

其實櫃員是每個銀行的基礎崗位,一般進入銀行新員工都要從櫃員做起,因為每個員工只有在基礎崗位上了解銀行業務狀況和運行機制,才能在未來的工作中有更好的發展。

最後就是市場需求旺盛、雖然剛入職要從櫃員做起,但在銀行櫃員的人數比例不是很多,還有很多人在後臺做經濟金融分析、理財產品、風險控制等工作。

那為啥每天都要招大量櫃員?其實很簡單因為每年都有老櫃員被轉崗或提任,當然也有很多跳槽的。

不過今後銀行櫃員將會慢慢的變得越來越少..

因為今後的無人銀行將會越來越多,4月9日中國首家無人銀行已經營業了。

裡面沒有一個櫃員和大堂經理,取而代之的是智能機器人。

今後各大銀行都會陸續的試點無人銀行..

這是時代的趨勢..我想等到無人銀行普及時櫃員也就不需要這麼多了吧。


熊林


銀行每年都缺櫃員,每年都有很多櫃員辭職。這是為什麼呢?(申明本人沒有做過櫃員,一直信貸部)

1,櫃員工作壓力大…每天服務客戶,有可能被客戶投訴,每天上班時間較長。

2,櫃員崗位沒有成長性…每天做機械工作,沒有意思,做十年二十年,也不會長經驗。學到東西。更沒有發展通道。

3,櫃員收入不高…大部分櫃員收入都不高。

4,櫃員不喜歡老人……都喜歡用年輕的小妹妹,小哥哥去做。上級對老人不友善。

因此,一個沒有前途,收入不高,還挺累的崗位自然沒有人做了。

為什麼櫃員還有那麼多新人願意做呢?主要是就業壓力大,而且很多人看見櫃員,衣冠楚楚很羨慕。

至於櫃員奇葩事,現在各家銀行都在發生。就是迫使櫃員在做好服務同時去賣各種產品,貴金屬,理財,保險,基金等等。發一份錢做兩份工。因此櫃員辭職的更多了。

注意…本人銀行信貸員20年,炒股韭菜20年。將發佈兩種內容…1,腦洞新聞…快樂生活。2,成功學內容……如有興趣,請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