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伊朗憑什麼成為以色列的中東剋星?

建章君


因為伊朗是目前中東唯一有能力能夠威脅以色列的國家。伊朗不怕美國、堅持武器國產化、戰鬥力在線。而其它國家忌憚美國,根本不敢打擊以色列,所以伊朗就成了以色列在中東最擔心的國家。

能威脅到以色列,首先得有足夠的軍事實力,伊朗肯定是

中東國家的戰鬥力一直是個謎底,從以色列建國以來,阿拉伯聯軍5次和以色列交戰,但每次都以阿拉伯失敗告終。阿拉伯國家成員眾多、兵員充足、還從蘇聯獲得不少武器,但是在這種情況,依然慘敗。

雖然以色列背後由美國的因素,但是阿拉伯也有蘇聯的支持,而且從人口、領土面積、軍隊力量上都遠遠高出以色列。阿拉伯沒道理敗的那麼慘,現在我們只能簡單地理解成阿拉伯國家戰鬥力有待提高。

但是伊朗可是一個不一樣的角色。伊朗和伊拉克打了8年的兩伊戰爭,現在有數萬軍隊在敘利亞參戰。而伊朗支持的胡塞武裝碾壓沙特領導的10國聯軍。可以說,伊朗的實戰經驗十分豐富,這和其他阿拉伯國家相當不一樣。

伊朗不像沙特那麼富有,但是有自強的信念,堅持武器國產化

伊朗是中東為數不多能夠生產重型武器的國家,包括在T72基礎上改進的國產坦克,甚至包括中程導彈流行3型。雖然伊朗的武器在性能上和西方有很大差,但是我們看重的是伊朗的這種決心。伊朗在中東不算太富有,但卻在堅定地推進武器的國產化。

反觀中東的其它國家呢?因為石油財富大肆採購西方武器,堅持不求最好,只求最貴。但沙特的軍事力量並沒有得到相應的提高,在和胡塞武裝的作戰中,屢屢受挫。事實證明,金錢是無法買來一支強大的武裝的。所以,伊朗雖然不富有,但卻有著武器國產化的信念,沙特雖然要錢有錢,又能採購西方武器,卻始終不能樹立威信。

其他中東大國,早就投靠美國了,是不能觸犯美國去打擊以色列的

以色列和美國有著特殊關係,幾乎每次中東戰爭,都有美國在幫助以色列。美國政府忌憚華爾街的猶太財團,不得不全力支持以色列。所以,美國在中東的盟友不可能違背美國的意志去打擊以色列。

沙特、約旦、埃及等國都是美國的盟友,所以他們反而和以色列緩和關係。而伊朗一直和美國關係緊張,自然不用擔心和以色列衝突。因為伊朗連以色列背後的美國都不怕,有何懼以色列呢?

因為伊朗不怕美國、堅持武器國產化、戰鬥力在線。所以伊朗就成了以色列在中東最擔心的國家。尤其是伊朗已經擁有足夠的導彈技術,如果伊朗重啟核計劃,那麼伊朗就能徹徹底底威脅到以色列。而反觀其他中東大國,早就投靠美國了,為了自己的利益,是不能觸犯美國去打擊以色列的。


風雲世界觀


題主說反了吧,以色列才是伊朗的剋星才對吧。這是拿實力說話,而不是依賴國土面積和人口數量多少的事情。就經濟、科技、軍事實力和人力資源素質而言,以色列名列世界前茅。戰略和戰術能力、反應速度、軍事情報,以色列也早已百戰成鋼。

反之,就軍事實力而言,伊朗在中東地區比得過土耳其和埃及嗎?還有後起的沙特阿拉伯?最多是伯仲之間有一拼而已。還有,包括伊朗在內的上述中東地區軍事強國,不用說與歐美比,就是相較於以色列,戰略思想落後,戰術能力較差,軍事情報難以支撐。

伊朗的人均GDP是5193美元,以色列的這個數字是3.8萬美元。伊朗的軍費開支是74億美元,以色列的這個數字為170億美元。兩國的國防預算佔GDP的比例,以色列比伊朗,也要高得多。軍事力量方面,除了步兵和軍艦伊朗在數量上佔優,其他方面並不具備優勢。

由於科技和教育落後,又加上長時間的國際禁運禁售,伊朗的武器裝備,落後以色列恐怕不止一兩個量級。許多武器,還是當年俄羅斯和法國的換代產品。而以色列,無論是自己生產的,還是進口的武器裝備,基本上都是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

以色列是全世界排名前5的武器出口大國,可見其國防能力之強悍。比如以色列的梅卡瓦主戰坦克,就被稱為二戰後最優秀的坦克之一,進攻和防衛能力都十分突出,尤其適合在山地和沙漠地區作戰。車身表層的複合盔甲,還能有效保護自己的作戰人員。

以色列和伊朗之間,口水仗不斷,互相針對的暗殺、自殺式襲擊也常有。但是,面對面的正規的軍事衝突,尚未發生。因為這兩個國家並不挨邊,中間隔了4個國家呢。所以,即便是口水仗,有往往要借第三國之名。

伊朗從資金、武器到人員,都贊助了黎巴嫩真主黨、伊斯蘭聖戰組織和哈馬斯,讓他們或者通過恐怖襲擊暗殺之類打擊以色列,或者在敘利亞、埃及、黎巴嫩、戈蘭高地,參加與以色列的戰爭。而這些戰爭,大多以以色列的勝利而告終。誰是誰的剋星呢?

2013年1月,伊朗聲稱,任何針對敘利亞的襲擊,都被視作對伊朗的冒犯,伊朗將給予堅決的還擊。但是,以色列攻擊了敘利亞之後,伊朗只是稱“以色列將感到後悔”,卻並沒有實際的軍事行動。這樣的狀況,伊朗如何成為以色列的中東剋星?

歷史上,以色列和伊朗之間,也並非從來就是敵人。伊朗是繼土耳其後,第二個承認以色列建國的穆斯林國家。巴列維時期,伊朗不但向以色列提供石油,其出口到歐洲的石油,也經由以色列的港口和輸油管。兩國貿易活躍,特拉維夫和德黑蘭之間,還有直航班機。

1977年至1979年間,兩國還開展了一個代號為“鮮花行動”的聯合軍事項目,共同生產由美國設計的、能發射核彈頭的導彈,以及軍事用途的巡航設備。但是,1979年以後,兩國關係逐漸惡化,直至徹底交惡。


世界真的很大


以色列的剋星?不存在的!

目前的中東已經打成了一鍋粥,但是仔細分析發現,其實都是圍繞穆斯林內部遜尼派和什葉派的衝突。再加上強權大國們為了自己的利益挑撥離間,中東地區才顯得如此混亂。

世界穆斯林分佈圖,綠色的是遜尼派國家,深綠色是什葉派國家。總體上遜尼派佔多數,什葉派只在伊朗、伊拉克東南部、阿富汗中部、也門南部、敘利亞沿海地區有分佈。目前中東亂成一鍋粥的主要原因就是以沙特為代表的遜尼派與以伊朗代表的什葉派的對抗。

在穆斯林世界內部打破頭的情況下,目前以色列的國家安全形勢可能是建國以來最好的時候,沒有哪個穆斯林國家能對其構成絕對威脅。這是出於這樣的考慮,以色列對敘利亞內戰其實採取的是不干涉的態度,而且實際上也沒有要求阿薩德下臺。就這麼看著兩派穆斯林撕來撕去,以色列何樂而不為呢?

當然,以色列自敘利亞內戰以來對敘利亞境內的多個目標發起過數百次攻擊,但都是對伊朗及其支持的黎巴嫩真主黨武裝在敘軍事目標。黎巴嫩真主黨是目前對以色列最強硬的穆斯林勢力,而黎巴嫩真主黨的幕後支持者正是伊朗。可以說,伊朗目前是以色列最主要的對手,但是遠遠讓不上是什麼剋星,因為伊朗目前沒有能力對以色列的國家安全造成威脅。

這是4月9日被以色列打擊後的敘利亞T-4機場照片。自伊朗干涉敘利亞內戰以來,以色列已經對伊朗在敘軍事目標發起過上百次空中打擊,造成了伊朗重大的人員傷亡,但是伊朗從來沒有報復過,因為它既沒能力,也無膽量。

伊朗自革命以來飽受西方制裁,主戰軍事裝備非常落後,從技術能力上來說基本喪失了遠程打擊能力。只有伊朗在困境中堅持發展的彈道導彈勉強能威脅到以色列。至於伊朗的核計劃,它現在連濃縮鈾都沒完全搞利索,所謂的核計劃更大程度上只是其與西方國家討價還價的工具而已。而以色列是實實在在有能打到伊朗的核武器的。

伊朗流星-3中程彈道導彈,射程1500公里。從伊朗邊境發射勉強夠到以色列。但是以色列裝備了美國愛國者-3防空導彈和自己研發的箭-2防空系統,可以有效攔截這種突防花樣較少的老式彈道導彈。而且伊朗目前沒有核武器,即便彈道導彈打到以色列,除了招致更大規模的打擊之外,沒什麼實質意義。

以色列目前獲得了有效打擊伊朗本土的利器---F-35,而且以色列的F-35已經形成了作戰能力,隨時可以執行任務。

以色列是中東地區唯一一個事實上擁有核武器的國家,雖然以色列從來沒有承認過。以色列的核打擊包括路基的“傑里科”彈道導彈和海基可發射巡航導彈的“海豚級”常規潛艇。

以色列最新型號的“海豚級”常規潛艇以德國的燃料電池AIP潛艇212A級為基礎研製,其採購費用部分由德國承擔(三分之一左右,德國自覺理虧,心甘情願)。與德國的212型潛艇相比,以色列的“海豚級”擁有4具口徑為650毫米的魚雷發射管,這是前蘇聯用於發射重型魚雷採用的大口徑發射管,西方國家現在都不用了。以色列之所以採用如此大口徑的魚雷發射管,據稱是為了發射其自主研發的可搭載核彈頭的巡航導彈。


網上流傳的據說名稱為“渦輪突眼”的巡航導彈。以色列當年向美國求購“戰斧”導彈未果,自己研發了這款既可攜帶常規彈頭、又可攜帶核彈頭的巡航導彈,據說射程超過1500公里。以色列可以利用先進的潛艇滲透至紅海或者阿拉伯海上對伊朗進行巡航導彈打擊。據說該導彈參與了4月9日對敘利亞T-4基地的打擊。


從此蕭郎是路人甲


搞笑了吧,應該是:為什麼以色列是所有中東國家的剋星,現在首先是伊朗的剋星!

伊朗倒真的是伊拉克薩達姆的剋星,是現在以沙特為首的遜尼派國家剋星。兩伊戰爭伊朗的血海深仇伊朗上下都把它算到了薩達姆的頭上,後來的伊拉克戰爭戰機扣留不還,至今對薩達姆絞刑審判拍手稱快最熱烈的人恰恰是伊朗。目前的伊朗打造“什葉派新月之弧”,伊朗兵出敘利亞,扶持黎巴嫩真主黨武裝、巴勒斯坦哈馬斯、也門胡塞武裝,伊朗可謂四面出擊,戰果非凡,搞得沙特、阿聯酋等一眾遜尼派大佬一籌莫展、心驚肉跳。



恰恰是號稱中東小霸王的以色列挺身而出,不惟對伊朗的核計劃嚴防死守,攪黃了伊朗日思夜盼而成的“伊核協議”,而且出動戰機打遍敘利亞戰場如入無人之境,逢伊朗導彈基地就炸,見伊朗軍火庫就打,伊朗損兵折將怨氣沖天。就這以色列人依然不依不饒,聲言“絕不允許伊朗在敘利亞的軍事存在”。巴沙爾急忙辯解說“在敘利亞的只是軍事顧問”,沒有“伊朗軍事部隊存在”。俄羅斯人當然心知肚明,趕快勸解伊朗該退就退、該讓就讓,這就有了伊朗在戈蘭高地的近百公里“退避三舍”。伊朗那個恨呀,可謂氣衝牛斗,但沒有辦法啊,俄羅斯人都要幫以色列說話,伊朗只好忍氣吞聲。


這不,沙特等伊斯蘭世界的大佬沒有辦法解決的問題,以色列三下五除二就弄得清清爽爽,伊朗口不服心不服但拳頭硬了就服。沙特率眾竟然不可思議地和猶太人眉來眼去,據說以色列軍事顧問已在訓練沙軍,更有以軍戰鬥人員前往也門參與打擊胡賽武裝。

伊朗的神權政治千秋大業竟然在以色列的野蠻強橫面前裹足不前,以色列人成了伊朗的眼中釘肉中刺,以色列豈不是伊朗的剋星?

伊朗騷亂

在伊朗和以色列的對戰中,以色列大不了傷點筋,流點血,可伊朗就不一樣了——籍由外戰引爆的國內矛盾就會演變成改朝換代的革命!連巴列維王朝的支持者都在覬覦、等待……


今古達觀



伊朗真的是以色列的剋星?筆者認為情況並不是這樣。伊朗仇恨以色列是在上個世紀80年代之後,之前伊朗與以色列都是美國的盟友,雙方相互支持,惺惺相惜。但是伊朗與美國因為美國保護前國王巴列維之後翻臉,扣押了美國大使館人員,這樣伊朗與以色列的關係也是直轉而下。之後以色列與巴勒斯坦之間的武裝衝突,更加加深了這兩國的之間的對立。到了上個世紀末,傳出伊朗研製核武器的消息以後,以色列認為伊朗將成為以色列的敵對國,就加大了對伊朗的遏制行動。


兩國在中東的大舞臺上你來我往。其中最著名的例子就是伊朗支持在黎巴嫩的什葉派武裝真主黨,不斷對駐留在黎巴嫩南部的以色列軍隊偷襲,雙方戰鬥不斷。甚至真主黨還綁架了以色列的士兵,為了“嚴懲”真主黨,以色列出兵黎巴嫩,卻被真主黨打敗,以色列發現真主黨背後伊朗的支持。到了敘利亞內戰,一個分崩離析的敘利亞對以色列是非常有利,卻沒有想到,伊朗為了建立大什葉派走廊(新月型聯盟)也插手敘利亞,原來岌岌可危的敘利亞被挽救,並且伊朗之前還與美國奧巴馬政府改善了關係,以色列感到不安,如果伊朗經濟實力發展,將來就是以色列的勁敵,因此以色列千方百計說服美國特朗普總統退出伊朗核協議,遏制伊朗的發展。


以色列自身有核武器,在常規武器上也遠遠勝過伊朗,以色列最近與沙特等溫和派阿拉伯國改善關係。所以真的發生戰爭以色列並不害怕伊朗,但是以色列擔心的是未來經濟,軍事實力大發展以後的伊朗,國力強勁以後,國家規模上,以色列是難以抗衡,這才有了現在以色列死磕伊朗的局面。但伊朗並不是以色列的剋星,而是敵人之一。


橋本看日本


伊朗首都德黑蘭

1.伊朗是反美的中東強國。伊朗人口8027萬,領土面積達164.8萬平方公里,經濟總量為4276.66億美元。伊朗工業以開採業為主,但鍊鋼、鋼鐵、電力、汽車製造、機械製造等工業也較為發達。在中東,伊朗、沙特阿拉伯與土耳其是除以色列之外的三大強國:沙特因為美國的關係與美國走得很近,已經同以色列握手言和:土耳其與以色列沒有矛盾;伊拉克的薩達姆政權被推翻以後,已經淪為中東的二流國家;只有伊朗伊朗與美國關係惡劣,也是最敵視以色列的中東強國。

伊朗軍隊

2.政教合一的政權讓伊朗凝聚力非常強。1979年,伊朗宗教領袖霍梅尼發動了伊斯蘭革命,推翻了巴列維王朝,建立了政教合一的伊朗現政權。《伊朗憲法》明確規定了神權高於一切,國家最高領導者不是總統,而是最高宗教領袖。第一代宗教領袖是霍梅尼,現在的宗教領袖是哈梅內伊。甚至伊朗的法律都是以伊斯蘭教法為主!這樣的國家,凝聚力很強,特別是在爆發站長時。例如,發動兩伊戰爭之前,伊拉克號稱是世界第四軍事強國,卻也沒有打敗剛剛建立的霍梅尼政權。所以,政教合一的伊朗猶如巨大的馬蜂窩,以色列也不敢輕易去捅。

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

3.伊朗不僅僅代表伊朗,也代表著整個中東什葉派穆斯林。伊朗不僅僅代表著8000多萬伊朗人民,還是所有中東什葉派穆斯林的大本營。也門的胡塞武裝,黎巴嫩的真主黨,敘利亞的巴沙爾政權,甚至現在伊拉克什葉派政權,都與伊朗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以色列與伊朗為敵,不僅僅要面對8000萬伊朗人,還要面對中東所有的什葉派穆斯林。

也門胡塞武裝

正是伊朗強勁的綜合國力、政教合一的政權、什葉派領袖地位,才能成為以色列在中東的最強勁對手。


美國觀察室


就憑核武器這一項就讓以色列無法忍受,再加上伊朗國土面積比以色列大的多,又和敘利亞改善了關係,在敘利亞有超過10萬伊朗什葉派自由軍在作戰,伊朗最近還把導彈搬了過去,你說以色列著不著急?

首先,以色列作為中東地區的“小霸主”,在中東地區很有話語權也很狂妄,但是隨著伊朗近幾年綜合國力的提升以及在伊斯蘭世界中的特殊地位,已經嚴重威脅到了以色列。因此以色列將伊朗視為眼中釘這就是原因之一。

其次,伊朗是美國在中東地區典型的打擊對象,美國為了它的霸權利益已經逐漸剷除了中東阻礙它的勢力,但是伊朗不但不屈服還拉攏到俄羅斯這一大國的幫助,使得美國多年來的制裁沒有達到想要的效果,美國記恨伊朗。而以色列作為美國最忠實的盟友一向喜歡替美國排憂解難,所以打擊伊朗就是以色列所該肩負的“責任”,也是它向美國表現自己的最好機會。

因為伊朗政教合一的政體使得它有著很強的凝聚力,再加上伊朗在中東所有什葉派心目中的領導地位,使以色列不敢輕易攻打伊朗。而眼下美國退出伊核協議後,伊朗也揚言重啟核武器研發進程。

一旦伊朗擁有核武器,再加上伊朗實力不俗的彈道導彈,以色列想打擊伊朗就更不可能了,而伊朗也將會是以色列更大的威脅。因此,趁事態還沒發展到那一步,以色列肯定想提前一步將這個威脅扼殺在搖籃裡,所以藉著美國撐腰處處針對伊朗。前不久以色列空襲伊朗在敘利亞的軍事基地,就是最好的證明。

最後,伊朗和以色列積怨已深。因為當年以色列入侵黎巴嫩時,伊朗就曾支持黎巴嫩真主黨組建武裝部隊來抵抗以色列。至今,真主黨還是以色列的心腹大患。所以以色列就將伊朗視為其在中東的剋星。


迷彩先生-軍事科普和時評,用專業易懂的語言解讀最新軍事資訊,期待能夠在評論區和大家積極討論,歡迎大家關注和訂閱。


迷彩先生


伊朗和以色列可以說是一對老冤家了,從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兩國一直衝突不斷,這種狀況一直持續了近40年的時間。伊朗雖然沒有改變猶太人在中東地區建國的事實,但是卻一直被以色列所忌憚,伊朗為何讓以色列如此的恐懼呢?主要原因有三

第一、是歷史原因:其實一開始兩國並沒有什麼太多的利益糾葛,巴列維政府執政時期兩國關係一度非常的友好,但自從和美國關係曖昧的巴列維政府垮臺以後,兩國原本和諧的關係開始出現裂痕,一方面是因為美國對新政府持敵對態度,另一方面是伊以兩國的意識形態已經產生了根本的分歧。

第二、伊朗新政府的執政需要:作為一個政教合一的統治集團,反美是其執政的其中一個方針,也是其執政的基礎,另外,這個新政府相當於是中東什葉派穆斯林的代言人,很明顯和以色列在宗教問題上顯得格格不入,這就促使伊朗勢必會對以色列有所動作,其大力扶持以色列的敵對勢力讓以色列頭疼不已。

第三、從軍事層面上講:伊朗是中東地區的一個軍事強國,在擁核的同時,是為數不多能夠自己製造導彈的國家,對於沒有國土縱深的以色列來說,這確實是懸在頭上的一把利劍,而以色列除了被動的防守外沒有太多其他的辦法能夠改變這一窘境,兩國的局部衝突一旦升級為全面戰爭,在沒有外援的條件下,以色列是耗不起的。


利刃號


沒看到伊朗是以色列的剋星,因為沒有實際表現,我們只看到伊朗在嘴皮子上和以色列懟而已。伊朗的做法,和之前一些有心成為中東領袖的阿拉伯國家一樣,都是為了在穆斯林世界豎杆旗,爭搶穆斯林世界領導地位,而以色列是穆斯林世界普遍認定的對頭,是再好不過的罵仗標靶。

儘管伊朗不屬於阿拉伯國家,什葉派和阿拉伯國家佔主流的遜尼派也不對付,但在對以色列的態度上卻容易找到共鳴。伊朗挑戰以色列,倒更像是向阿拉伯國家的民眾喊話,不要指望那些和以色列媾和的統治階層,他們沒有膽,只有伊朗才敢於挑戰以色列。也就是說,伊朗拉攏的是阿拉伯民眾,以自己強勢對抗以色列來獲得阿拉伯民眾在道義上的同情,為爭搶中東地區霸主地位佈局。客觀上說,伊朗的這種做法是有效果的。在阿拉伯大國不反對以色列,甚至承認以色列或者與以色列交往的情況下,底層廣大的阿拉伯民眾心裡是失望的,所以他們盼望能有一個敢於和以色列叫板的國家出現。對此,伊朗是看得很清楚的,所以才對以色列如此強硬。
實際上,以色列和伊朗離得那麼遠,八竿子打不著,歷史上沒有深仇大恨。伊朗如此起勁反對以色列,完全是政治上的需要,是伊朗地區爭霸的需要。現在,伊朗已經串起了什葉派之弧,特別是通過介入敘利亞內戰,其軍事力量已經到了以色列身邊,令以色列極為不安。而從伊朗的實際動作來看,除了嘴上罵的厲害,但其在敘利亞的軍事力量遭到以色列的空襲後,伊朗並沒有讓地面力量對以色列進行襲擊,可見伊朗的隱忍,不是腦子熱的衝動者。
美國和以色列為什麼對伊朗如此仇視,也是看到伊朗為了地區大國地位,能“立得起蹲得下”,極有耐心,比阿拉伯國家更可怕。(S)


聯合防務


因為伊朗有獨立工業能力,這是中東地區除了以色列之外擁有本國製造武器能力的國家!雖然伊朗自己國產的武器不論從先進程度還是殺傷力上跟歐美國家的武器仍然有代差,但是呢,有炸彈扔過來不管會不會爆炸首要就得跑,萬一響了呢。

現在全球能夠在美國製裁下堅持四十年還能夠不倒的國家也就只有伊朗了。這主要得源於四個原因。一個是伊朗堅定不移的反美!這點相當重要,這使得其他反美或者不反美的勢力都能夠放心的去援助伊朗,前者是因為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後者則是不擔心伊朗會因此對美國出賣自己。所以我們會看到俄羅斯對伊朗的援助幾乎是無保留的,從糧食日用品到武器全都可以買可以賒可以拿石油換;而英法德三國也是私下裡對伊朗援助許多。

其次,伊朗擁有成為地區強國的各種硬件條件,有國土縱深,能夠打持久戰;有人口,能夠成軍數量多;有資源(石油),能夠引起大國重視。

第三點,政治因素。由於美國曾在伊朗扶持了親美的伊朗國王勢力,這伊朗國王在當地橫徵暴斂欺壓百姓,這使得伊朗人極度仇美,仇美成了伊朗的國家凝聚力。

第四點,魯哈尼的執政智慧。我們仔細去觀察會發現伊朗的執政黨非常聰明,他們儘量都立足於國產跟自力更生,他們在採購國外產品的時候都是連同生產線一起買,這使得他們即便離開了外國的支持仍然能夠獨自撐起一根大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