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2 没有办法触摸天上的星辰,那就在实验室里造一颗

没有办法触摸天上的星辰,那就在实验室里造一颗

天文学在很大程度上是一门观测科学。但科研人员打算在地球上还原恒星内部的物理环境,复制出超高温、超高密度的等离子体。Randy Montoya

美国天体物理学家打算耗资700万美元,重建恒星内部的实际环境。他们希望通过这样的实验,进一步缩小在估算致密天体——比如白矮星——的大小和年龄时可能产生的误差。

该计划已获得美国能源部核安全管理局的批准,资金被授予了德州大学,预计在5年时间内,一个天体物理学等离子体特性研究中心(CAPP)将被建立起来。科学家希望能够通过实验科学,来推进天文学的发展。

中心研究者未来进行的实验,将在与恒星内部保持一致的极端温度和密度环境下进行。在桑迪亚国家实验室的全球最强X射线源——Z机器配合下,科研团队将要制造的,是超高温、超高密度的等离子体,亦即恒星内部的物质。

没有办法触摸天上的星辰,那就在实验室里造一颗

该计划最重要的意义,是它能够改变天文学的研究方法。天体物理学的传统研究方法主要靠观测,实验也只能在比实际情况缩小很多个数量级的条件下进行。因此实验结果很容易和观测结果不一致。

这种不一致在计算白矮星质量时会表现得非常明显。白矮星是恒星的尸体,它们的质量如果通过不同的方式测量,会有10%至15%的差异。而当天文学家进一步使用这些数据进行推算,比如推算星系的年龄时,误差会扩大至几十亿年。

重建恒星内部环境,能够让科学家在实验室里获得一手数据,结果会更准确。而只有更准确的数据,才能消除误差,把现有模型的精度提高到新水平。

未来的天体物理学家可能是幸运的,他们有机会把太阳和恒星放在显微镜下仔细观察。

没有办法触摸天上的星辰,那就在实验室里造一颗

恒星内部物质制造原理。Jenna Luecke

参考:https://mcdonaldobservatory.org/news/releases/20180419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