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8 明星微博粉絲破億遭網友質疑,尷尬了誰?

明星微博粉絲破億遭網友質疑,尷尬了誰?

文娛資本導讀:每個平臺都有百萬級的‘網絡水軍’,加起來可能是在千萬級以上。他們覆蓋了微博、微信公眾號、豆瓣、知乎、百度貼吧、各大論壇、新聞網站、直播平臺,還有這幾年比較火的今日頭條、小紅書、快手、抖音等。

綜合自每日經濟、央廣網、法制日報等

昨天下午18點整,謝娜微博成為了娛樂圈首位微博粉絲上億的明星,一時間引起熱議,有的網友表達了祝福,有的網友則是質疑粉絲數的真實性,祝福與質疑齊飛不由得讓人有些尷尬。

明星微博粉絲破億遭網友質疑,尷尬了誰?

明星微博粉絲破億遭網友質疑,尷尬了誰?

明星微博粉絲破億遭網友質疑,尷尬了誰?

可以說伴隨著質疑和爭議一路努力打拼的謝娜,自有其引起輿論廣泛關注的魅力,但對於微博粉絲破億這個事情而言,相信還是會讓很多人懷疑,根據2017年微博用戶發展報告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9月,微博月活躍用戶共3.76億。

明星微博粉絲破億遭網友質疑,尷尬了誰?

對於事件本身我們不做過多評論,而是關注在當下整個互聯網行業中無法否認、無處不在的一個群體——水軍。

水軍活躍在各個平臺,微博、微信、豆瓣、貼吧、淘寶等等,從選秀節目的投票、電影上映推廣、APP下週榜、企業公關、漲粉、熱搜、明星輿論罵戰、淘寶刷單、貼吧蓋樓,你都能看到水軍的“身影”。

包括最近大熱的《偶像練習生》,炒話題,刷熱度,學員轉評驚人,粉絲瘋狂的為自己中意的偶像大量買號刷票應援,裡面也少不了水軍的參與,粉絲的自來水與職業正規水軍夾雜其中往往讓人傻傻分不清。

公司化運營的網絡水軍

據央廣網記者對資深網絡安全工程師李翔的採訪稱“每個平臺都有百萬級的‘網絡水軍’,加起來可能是在千萬級以上。他們覆蓋了微博、微信公眾號、豆瓣、知乎、百度貼吧、各大論壇、新聞網站、直播平臺,還有這幾年比較火的今日頭條、小紅書、快手、抖音等。”

目前在網上搜索“水軍”這一關鍵詞,排名前幾位的搜索結果都是聲稱可以幫刷流量的“水軍公司”,不過為了掩人耳目,這些公司和“網絡水軍”一樣給自己穿上了馬甲,叫“網絡營銷公司”。

央廣網記者以“買水軍”的名義,與一家“網絡營銷公司”取得聯繫。該公司的謝經理介紹,他們已經“幹了三年多”,目前業務範圍很廣,只要能想到的平臺他們都可以“刷”。以微信公眾號刷流量為例,他向記者報價,“微信公眾號刷閱讀量,我們一般按‘萬’來算的,現在差不多是300元刷1萬的閱讀量,比如你原來閱讀量是1萬,現在給你刷1萬,變成2萬。”

也就是說,一篇“10萬+”爆款文,在“網絡水軍”的黑色產業鏈中,差不多3000元就能搞定。

另外,微信公眾號刷評論1元1條。頗有意思的是,當記者詢問微信公眾號刷粉絲數的價格時,謝經理回覆:“需要查查,因為這個價格和菜價一樣每天都有波動,人工刷的話現在是5毛錢1個,機器刷的話價格暫時沒法確定,因為機器刷用的賬號可能會被系統後臺屏蔽,所以存在不確定性。但是機器刷總體要比人工刷便宜很多。”

對此,李翔解釋,目前成熟的“網絡水軍”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機器人賬號,一種是真人賬號。機器人賬號一般是在各大網絡社區建立初期,由網絡黑產從業人員通過郵箱和手機號註冊,一些平臺上甚至已經出現了AI“水軍”,這無疑將更加考驗後臺的反作弊和風控系統。

而另一類真人賬號則大多由一些網絡兼職人員在背後進行操作,數量十分龐大。正是依託於這種所謂的人數優勢,謝經理曾向記者強調:“多大的量都可以刷,只有下限,沒有上限。比如微信公眾號刷1萬的真人粉絲,我們一個下午就能完成。”

網上出現的“在家輕鬆賺錢”“動動手指就能掙錢”等所謂的兼職,其實就是類似的業務。真的能夠做到一呼百應,真人點擊、評論、刷投票等都可以。

2017年,江蘇省邳州市公安局就破獲一起特大非法控制計算機信息系統案件,撬開了依附於微信上的增粉、刷量灰色產業鏈的冰山一角。這個團伙通過木馬程序植入,將全國各地94萬部手機當成隨意玩弄的“肉雞”,給一些公眾號增粉、點贊,刷閱讀量,獲利高達100餘萬元。

“至於費用,就回到了市場上的價格。成本40元,100個真人評論。”知情人士透露,在他們的圈子裡就需要這樣的“水軍”。時尚博主包括時尚博主後面的經紀公司,製造假流量,獲取收入,“有些博主不願意刷,廣告公司會投入費用幫助他們刷,以完成品牌方的數據指標。品牌主也需要這麼做,因為數據好看才能夠給老闆交代,並且裝點門面,不至於冷清”。

“其實這是一種惡性競爭。”在一家網絡推廣公司擔任運營總監的白敏無奈地說,“比如App下載量,中小企業好好做的話可能會有幾千的下載量,可是別人輕輕鬆鬆一刷,一兩天的時間就有幾十上百萬下載量,量越大排名就越靠前。”

而對於當下流量為王的娛樂圈,我們似乎很難找到有效手段來評判明星在社交平臺上粉絲數量的真實性,有榜單需要量的地方就有水軍,在業內人士看來,網絡“水軍”已經影響了互聯網信息的質量。

如何管控網絡水軍

目前,除了對網絡“水軍”進行有針對性的治理,更需要法律對此進行硬性約束,打破網絡“水軍”“死而復生”的怪圈。

據新華網2月報道,2017年5月以來,公安部部署各地公安機關開展打擊“網絡水軍”全國集群戰役,已破獲“網絡水軍”違法犯罪案件40餘起,涉案總金額上億元,抓獲違法犯罪嫌疑人200餘人,查獲並關停涉嫌非法炒作的網絡賬號5000餘個,關閉違法違規網站上萬個,涉及網上惡意炒作信息數千萬條。

在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看來,“網絡水軍”在網絡空間中製造的聲響越來越大,已經嚴重擾亂了正常的網絡秩序,

現在我們的網絡秩序更多時候是靠信用、靠口碑來維護的,但是好多‘水軍’把正常用戶的聲音都覆蓋和淹沒掉了,“水軍”的危害不言而喻。

實際上,“網絡水軍”早已不是第一次進入大眾視線,但經過多次曝光後為何依然屢禁不絕?

朱巍認為,從整治“網絡水軍”的角度來看,國家在法律層面已經面面俱到了,只不過落實的力度還不夠。整治“網絡水軍”關鍵在於進一步落實《網絡安全法》中提出的網絡實名制,

如果網絡實名制能夠得到徹底落實,如果某個賬號被確認為“水軍”,就會被封禁,那麼賬號所有者之後也可能無法繼續“水軍”的行為了。

李翔對此持不同看法,他指出,真人的“水軍”賬號本質是用戶賬號,依然可以通過申訴來進行恢復,“網絡水軍”現象之所以無法得到根治,是因為“網絡水軍”在一定程度上為平臺“貢獻”了流量,平臺也需要流量,所以也表現了一定的默許。不過,在目前的環境下,整治“網絡水軍”可以從不斷提高反制技術入手,循序漸進做到對“網絡水軍”的可感、可知和可控。

第一個層次就是可感,也就是有沒有“水軍”,必須先做一個判斷;第二個層次是可知,需要通過一定的技術或者數據去知道“水軍”的數量有多少,他們平時的行為是怎樣,然後總結出一定的規律;最後是可控,當知道“水軍”一定的行為和規律後,再從技術層面加強管控。

明星微博粉絲破億遭網友質疑,尷尬了誰?

事實上,社交媒體營銷衍生出的虛假現象熱使得已經真假難辨的信息爆炸時代更加複雜。雖然目前各大平臺已經開始陸續出來政策整治網絡水軍,國家亦修訂了反不正當競爭法對刷單、虛構交易、網絡水軍都將加強嚴格管制。但對網絡水軍的鬥爭仍任重道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