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2 譚鈞作品:從焦慮沉重的生命 到糾結破碎的身份

譚鈞作品:從焦慮沉重的生命 到糾結破碎的身份

藝術家 譚鈞

譚鈞 (本名 譚軍),職業畫家,商道文化簽約藝術家,世界華人藝術家聯合總會理事。1986年畢業於四川美術學院,1988年參加創辦廈門理工大學藝術系,並執教至1997年,1989年在廈門大學完成碩仕研修。


每個生命個體都有其自身的問題,在弗洛伊德看來,生命的核心問題,是本我(Id)被自我(ego)壓抑的問題。本我就是生命的本能,弗洛伊德稱為“力比多”(libido),自我是人的社會性,它要求人遵從社會規範,不任由本能驅使,這就造成了人的社會性對本能的監禁,本我對自我的壓抑。在西方思想史上,這是對人性認識的深化:從中世紀的靈魂論,到文藝復興的肉體論,再到弗洛伊德的生理心理論;從every soul(靈魂的人),到everybody(肉體的人),再到each individual(個體的人)。

譚鈞作品:從焦慮沉重的生命 到糾結破碎的身份

譚鈞作品

中國的儒家思想也關注人,這個人,是社會意義上的人,因此給出整套需要遵從的社會規範,要求人“克己復禮”,遵從綱常倫理,在弗洛伊德的理論中,這是典型的用自我壓抑本我,用人的社會性壓抑人的生命本能。從清末開始,維新變法,救國救亡,國共內戰,抗美援朝,政治運動,自然災害,脫貧致富等重大國家問題成為社會主旋律,無暇顧及人性問題。但這並不意味著問題的缺失,恰恰相反,現代化進程推動的都市化,使越來越多的人成為都市中的孤獨個體,隨著國力的強盛和經濟水平提高,個體問題越來越突出,糾結和焦慮已成為幾乎所有社會成員的口頭禪。

譚鈞作品:從焦慮沉重的生命 到糾結破碎的身份

譚鈞作品

作為最敏感的社會成員,藝術家會意識到被普遍忽略的問題,對普遍意識到問題有強烈的感受和認識。

譚鈞近年創作的油畫作品,就體現了在自我的社會性制約下,生命本能的壓抑和焦慮。

2013年,譚鈞創作了兩件作品《孕育》和《局》,這時,力比多衝動還不明顯,只是黑暗的畫面體現出壓抑的夢境,在弗洛伊德的理論中,被壓抑的本我是以潛意識的形式隱藏在人的內心深處,只有在夢境中才釋放出來。不論是真實的夢還是比喻的夢,都有美夢和噩夢之分,而被壓抑的本我絕對談不上美夢。兩件作品的標題的指向性也比較模糊,《孕育》勉強和力比多沾邊,《局》甚至連邊都不沾。這種作品和標題都缺乏鮮明指向性的現象,在設定創作方向階段是常見的。

譚鈞作品:從焦慮沉重的生命 到糾結破碎的身份

譚鈞作品

譚鈞作品:從焦慮沉重的生命 到糾結破碎的身份

譚鈞作品

2014年,他創作了《禁果開花》 、《蓓蕾擊發》 、《揹負》 、《華夏之初》 、《通寶》 、《伊甸園的自由落體》 ,僅從標題中的“禁果”、“蓓蕾”、“伊甸園”、“華夏之初”這些用詞,就能看出創作方向已經明確,因此在2015年創作的《結》 、《寒風》 、《蝶變》 、《貨幣戰爭》 、《不在服務區》 、《鑰匙在哪裡》 、《水岸》中得到延伸和深入。

在剛度過一半的2016年,又增加了《午夜月光》 、《臀部交流的輝點》 、《熊抱》 、《腹部的動能》 、《充血》, 還有尚未完成或命名的。

譚鈞作品:從焦慮沉重的生命 到糾結破碎的身份

譚鈞作品

譚鈞作品:從焦慮沉重的生命 到糾結破碎的身份

譚鈞作品

在上述作品中,夢境中的慾望人體構成主旋律,多數為突出敏感部位或飢渴身姿女裸體,也有隻截取生殖器官或增加一個男裸體的。由於是夢境中的生命衝動,因此藝術家做了模糊處理,一種是用綿密的細線把人體變模糊化,另一種乾脆把人體徹底模糊掉,只剩下隱約的人形,甚至連人形也難以辨認,這時,生命衝動的外部形態就讓位於內在情緒。作品的標題,有的比較直接,如《腹部的動能》 、《充血》 ,有些則比較隱晦,如《蝶變》(女性外陰的隱喻)、《水岸》(女性生命衝動的隱喻)、《鑰匙在哪裡》(男性生殖器缺席的隱喻)、《揹負》(人體契合關係的隱喻)、《寒風》(體溫需求的隱喻)、《結》(性結合部的隱喻)、《不在服務區》(性伴侶的缺席的隱喻),而《通寶》與《貨幣戰爭》則指向兩性關係在歷史與現實中的商業性,也就是異化。順便提一句,譚軍還是位詩人,因此,畫的標題可以理解為詩的標題,只是內容部分不是文字,而是圖像。

譚鈞作品:從焦慮沉重的生命 到糾結破碎的身份

譚鈞作品

除了每個人都有的個體生命的焦慮,作為中國藝術家,譚鈞的創作還體現出個人身份的糾結,二者之間的關係,一方面體現在《貨幣戰爭》里美元和人民幣所代表的交配權問題上,另一方面體現在他的抽象水墨和彩墨畫的創作中。

在油畫創作過程中,譚鈞還穿插了抽象水墨和彩墨。前面說了,他的油畫有一種是用生命衝動的內在情緒取代外在形態的,他的抽象水墨和彩墨可視為這一類型的油畫延伸。由於水墨無法擺脫的民族文化屬性,於是生命的焦慮也就增加了一層身份的糾結,比較而言,彩墨由於色彩的作用而偏向於生命敘事,身份敘事成為低音部,水墨則由於色彩的缺席而偏向於身份敘事,生命敘事成為低音部。生命敘事在談譚鈞的油畫時已經談過了,就不在重複。身份敘事,除了在壓抑、掙扎、焦慮不安這些和生命敘事相同或相似的部分,還有分崩離析、千瘡百孔、枯竭衰變的一面,想一想我們今天的民族文化身份,是不是像譚鈞在他的水墨和彩墨作品中表現的那樣?

譚鈞作品:從焦慮沉重的生命 到糾結破碎的身份

譚鈞作品

經常有人問,畫家是這樣想的嗎?他也許沒這樣想,但他這樣做了,我們沒過腦子就做出來的事情還少嗎?再說,批評家主要是看藝術家做了什麼,他們怎麼想的由他們自己說比批評家說要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