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9 一個好的人生應該具備哪些特質?

一個好的人生應該具備哪些特質?

做一個有精神目標的人

精彩問答節選

《鋼鐵是怎樣煉成》裡那段名言大家都很熟悉,我借它來問您一個問題,您覺得人的一生應當怎麼度過,才不枉來這世界走一遭呢?

一個好的人生應該具備哪些特質?

周國平:如果在一生中已經盡我之能品嚐了人生的美好,也承受了人生的苦難,就可以說不枉來這世界走一遭了。然而,正因為如此,只走一遭未免太少了。一個好的人生留給人的既是最大的滿足,又是最大的依戀。

一個好的人生應該具備哪些特質?

您身上有很多標籤,哲學家和作家這兩個身份,您更喜歡哪一個,更願意把哪一個當作主業?或者說,它們是如何有機地融合到一起的?

一個好的人生應該具備哪些特質?

周國平:我完全不在乎標籤和身份,隨人們怎麼稱呼,我無所謂。我一向認為,在精神領域是不存在嚴格分工的,文史哲本是一家。就我自己而言,我自小喜歡想哲學問題,也喜歡看文學書籍,因此,在後來的寫作中,用文學的方式寫哲學的內容,就成了一件自然的事,我覺得這樣做最舒服,和我的性情最吻合。

一個好的人生應該具備哪些特質?

是什麼讓您能夠將生與死、靈與形、愛與孤獨、執著與超脫、苦難與幸福等問題思考得如此深刻?這需要忍受常人無法忍受的某些精神上的壓力嗎?換言之,您為之付出了哪些代價?

一個好的人生應該具備哪些特質?

周國平:其實,對於我來說,你提到的這些人生大問題完全不是抽象的,它們都是我的生活中和靈魂中的問題。因此,我不是刻意去想這些問題,而是無法迴避,必須開導自己,為自己解除困惑。我不認為我的思考有多麼深刻,事實上,許多困惑仍在,我做到的只是比較真實罷了。既然是我自己的問題,我就不能騙自己,給自己一個虛假的解決。我不覺得這個過程給了我多大的精神壓力,或讓我付出了什麼代價,問題已經在那裡,你不去想,它們成為隱痛,更受折磨,不如坦然面對它們。

一個好的人生應該具備哪些特質?

有人說,您的文章更多地關注自身修煉而非家國大事,就停留在“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修身”境界。您對這個說法怎麼看?誠然,這個社會存在這樣那樣的不如意,假如您是手握手術刀的醫生,您會從哪個方面開始治療?

一個好的人生應該具備哪些特質?

周國平:儒家把修身看作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前提和基礎,是有道理的,不過這個修身不能侷限於道德修養,應該深入到靈魂的層面,關注人生覺悟和精神素質的提升。現在的問題是,關注這個層面的人不是多了,而是少了。今天的中國知識分子太熱衷於在治國、平天下方面一展抱負,恰恰不重視靈魂層面上的修身,在這一點上還不如古人。

一個內心沒有精神目標的人,他對社會問題的關注,在內涵上會是膚淺的,在動機上可能是功利的。其實我也並非不關心社會問題,你們看一看我近些年的文章和講演,對此多有涉及。我一直強調的觀點是,在轉型時期的中國,我們最缺少、最需要的東西,一是信仰,二是法治,沒有精神文化轉型和社會秩序轉型的配套,經濟轉型決不可能孤立地成功。

一個好的人生應該具備哪些特質?

您說過,“要讀那些永恆的書”,什麼叫永恆的書?現在社會節奏很快,人們留給書籍的時間越來越少。一些赫赫有名的世界名著,竟然很多都被束之高閣,甚至有些孩子連中國四大名著是什麼都不知道了。作為一個哲學家,您對這種現象怎麼看?作為一個作家,您是否擔心自己著作的明天?

一個好的人生應該具備哪些特質?

周國平:我說的永恆的書,是指古今中外的經典名著。經典之為經典,就在於其中凝聚了對人類基本境況的觀察和思考,因而具有永恆的價值。現在社會上急功近利的風氣和網絡媒介的強勢對於閱讀經典的確造成了巨大沖擊,我認為是很可悲的。不過,事實上,經典作品仍在源源不斷地出版,證明它們仍擁有基本的讀者群,火種仍在傳承,絕不會熄滅。至於我自己的作品,我不關心它們明天會怎樣,今天擁有眾多讀者就可以了。我從來不認為我的作品有傳世的價值,因此也絕不追求這個目標。我一再說,我的作用僅在於把讀者引到經典作品面前,我不會無知和自信到認為我的作品能成為經典。我二十多年前的作品現在仍有許多人喜歡讀,這個情況已經大大超過我的期望了,為此我既感到滿意,又感到慚愧。

一個好的人生應該具備哪些特質?

現在看哲學的人比以前明顯少了,人們都一股腦兒湧向那些容易就業、收入不菲的專業、行業,對於哲學的這種“沒落”,希望聽聽您的見解。

一個好的人生應該具備哪些特質?

周國平:我的文章曾經多次談到這個話題。在今日社會急功近利的總體氛圍中,一般考生把就業前景樹為選擇專業的首要標準,因此,毫不奇怪,不但文史哲一類人文學科,而且數理化一類自然科學基礎學科,都在不同程度上成了冷門,而財經、法律、計算機等實用性強的學科則成了顯學。

不過,我一向認為,一個國家不需要有許多以哲學為專業的人,就像不需要有許多數學家、理論物理學家一樣。更確切地說,不是不需要,而是不可能,作為一門學科的哲學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思辨性,對之真正有興趣和能力的人是決不會多的。

但是,這決不等於說一個國家不需要哲學。作為對世界和人類根本問題的思考,哲學代表了一個民族在精神上所站立的高度,決定了它能否作為一個優秀民族在世界上發揮作用。真正令人憂慮的是我們民族今天所表現出來的嚴重世俗化傾向,對於物質財富的熱中和對於精神價值的輕蔑。

如果青少年中智商較高的人都一窩蜂奔實用性專業而去了,我們就很難再指望哲學人文科學會出現繁榮的局面。其實,即如經濟、法律等似乎偏於實用的學科,從業者若沒有哲學的功底,也是決不會有大出息的。不過,如果廣義地看哲學,哲學在商業社會的處境是矛盾的,一方面,追逐實利的普遍傾向必然使它受到冷落,另一方面,追逐實利的結果是精神空虛,凡是感受到這種空虛並且渴望改變的人就可能愈加傾心於哲學。所以,我曾經說過:哲學既是這個時代的棄婦,又是許多人的夢中情人。

一個好的人生應該具備哪些特質?

現代社會十分看重財富、名利等物質的東西,而且往往以這些來衡量一個人的價值。也不是不知道這是不對的,但社會就有一種力量推著你不得不去遵從這樣的價值觀。這種悖論,要怎麼逃離?

一個好的人生應該具備哪些特質?

周國平:不得不遵從?為什麼?關鍵是你是否確立了自己清晰而堅定的價值觀,如果確立了,你就不會被社會潮流推著走。在我看來,人在世上活的就是一個價值觀,不同的價值觀造就了不同的人生。因此,在價值觀的問題上,一個人必須認真思考,自己做主。

當然,現在許多年輕人都面臨著巨大的生存壓力,我不主張清高,生存問題不解決,是清高不下去的。但是,內心要清醒,要有自己的精神目標,有沒有是大不一樣的。有精神目標的人,他在解決生存問題時即能保持一種內心力量,不致被貧困壓倒,也不致被誘惑敗壞,而當他基本解決了生存問題之後,就能及時地走上自己的人生追求之路,不再是為謀生而工作,而是真正擁有自己的事業。

一個好的人生應該具備哪些特質?

我們都在追尋著幸福,在您看來,什麼是幸福呢(大眾版)?您個人的幸福又是什麼?

一個好的人生應該具備哪些特質?

周國平:好,說一說我的大眾版的幸福觀。在我看來,一個人若能做自己喜歡做的事,並且靠這養活自己,同時能和自己喜歡的人在一起,並且使他(她)們也感到快樂,即可稱幸福。用這個標準衡量,我可以算是幸福的。現在我的生活基本上由兩件事情組成,一是讀書和寫作,我從中獲得靈魂的享受,另一是親情和友情,我從中獲得生命的享受。人最寶貴的兩樣東西,生命和靈魂,在這兩件事情中得到了妥善的安放和真實的滿足,夫復何求,所以我過著很安靜的生活。

一個好的人生應該具備哪些特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