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在上海愚園路住過的名人們

愚園路,上海西區一條著名馬路。這條馬路並不寬闊,但卻也不短,從最東端的靜安寺一直延伸到最西端的中山公園附近。東起常德路(租界時代名為赫德路),西至長寧路(租界時代名為白利南路)和中山公園(租界時代名為兆豐公園)。


在上海愚園路住過的名人們​1860年(咸豐十年),為對付太平軍的進攻,上海道臺在靜安寺北面修築了一條很短的軍路,即現在愚園路最東側的一段。1899年上海公共租界大規模拓展,這條軍路也劃入界內,並以路東端赫德路口(今常德路)一座私人花園宅第—“愚園”(又稱“愚齋”)命名,這就是愚園路最初的來歷。這條興起於上個世紀20年代上海的私家洋房彙集的老街,我只能有一種捉迷藏的感覺,與時間,以及藏在那些時間背後的人和事。建築是文化的沉澱,亦是時間所能交給人類最為直觀的歷史胎記。

在上海愚園路住過的名人們

西頭1136弄的汪公館可能是這條路上最有名的建築,因其曾經是汪精衛的公館,也因在這裡上演過國民黨政府交通部長王伯群金屋藏嬌的故事而出名,國民黨要員王伯群喜歡上了交大的校花,為藏美人,不惜接人饋贈,將如此一座英國莊園式的豪宅拿出來藏嬌。不料,未過多時,東窗事發,王伯群因接下這處來路不明的房子,遭貶。又因這則故事裡還有一位神秘的美女主角,一時間在當時的上海被炒得沸沸揚揚。這幢房屋後來一度成為汪精衛的公館。想來這個在歷史上高起低落的人物,當年住在這樣的一所房子裡,有無想過它的前主人曾於此倒黴透頂。房子在建國後一直是青少年教育活動的基地。當年的金屋藏嬌和汪偽政府的內閣風雲已逐漸被人遺忘,好在這幢房子猶存。
在上海愚園路住過的名人們

愚園路749弄這裡也是一處從外面絕對發現不了的別墅群,它們的規格和檔次介於私家豪宅和新式里弄中間。此處最為出名的是63號、65號、67號。這三座連在一起的房屋主人分別是特務李世群、吳士寶,中間夾著周佛海。
在上海愚園路住過的名人們

愚園路838弄唐氏花園住宅建造於1930年。新古典主義雙聯式花園住宅, 由當時的實業家上海元豐毛紡廠董事長,無錫人唐曄如先生建造自住。
在上海愚園路住過的名人們

愚園路858弄楊氏住宅建於1923年。為歐式獨立花園結構,局部有巴洛克風格。上海楊氏化學治療研究所業主楊樹勳曾在此居住。
在上海愚園路住過的名人們

愚園路的興起,始於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由於其特有的地理位置和居住環境,吸引了許多富商巨賈和外國洋人。於是,一幢幢、一排排風格各異的小洋房、西式別墅像雨後春筍般地出現在沿街兩旁的高牆後、深弄內,給這條馬路留下了永不磨滅的記憶。愚園路很短、很靜,一排排圍牆,一排排綠蔭,一條條小弄,一幢幢小洋房,還有那一個個傳奇歷史人文故事,都隱匿在這條不事張揚的馬路上,給人們留下了探究和想象的餘地,也給城中留下了一段有趣的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