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鵲橋”衛星發射成功,未來中國月面探測與載人登陸能用上嗎?

errai


“鵲橋”衛星發射成功,未來中國月面探測與載人登陸能用上嗎?


今天早上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長征四號丙火箭將“鵲橋”中繼衛星直接送上了近地點200千米,遠地點40萬公里的地月轉移軌道,預計將經中途修正、近月制動和月球引力助力後進入L2點的轉移軌道,再通過3次捕獲控制和修正後,最終將進入環繞地月L2點的待命軌道。

L2是5個拉格朗日點中的一個,地月系的拉格朗日點是地球與月球的引力平衡點,有如下幾個

L4是和L5是穩定點,其他幾個是不穩定的拉格朗日點,雖然說是拉格朗日點,但其實這是一個區域,“鵲橋”將運行這個軌道上

未來“鵲橋”將運行在這個點為中繼的halo軌道,將月球背面登陸的嫦娥四號和地球之間建立起聯繫。此前從未有過探測器在月球背面登陸,不是因為沒需要,而是其他繞軌飛行的月面探測器有需要在背面通訊,但並非必須,但此次是月球背面登陸,實時控制通訊要求比較高,因此“鵲橋”在適當時候橫空出世了

由於地月系的潮汐鎖定導致月面永遠都是一面朝向地球,使得月球背面的探測困難重重,現在有了“鵲橋”助力,必定事半功倍。

“鵲橋”中繼示意圖

“鵲橋”的設計壽命達5年以上,除了提供通訊中繼以外,“鵲橋”還將攜帶荷蘭-中國合作的低頻探測器(NCLE),對早期宇宙低頻背景輻射進行探測。並且鵲橋號高懸於月球軌道外,這個絕少干擾的位置為它的射電觀測提供了一個絕佳的環境。NCLE將展開不同的天文觀測試驗,包括繪製全天區射電背景圖用於研究,觀測太陽風暴和來自遙遠天體的射電信號,最終將試圖探測大爆炸後宇宙中出現的第一縷光。“鵲橋”還攜帶了中山大學研製的激光反射器進行高精度激光測距試驗,為未來探測引力波“天琴計劃”做先導性研究工作!

可見“鵲橋”並非只提供通訊中繼,要不然2018年底的嫦娥四號完成後,花了大代價的“鵲橋”就沒有用武之地了。對於未來的月球正面登陸探測計劃應該無法提供更多的協助,畢竟這個L2點受到月球正面遮擋太大。未來的的月面載人計劃應該是在正面登陸,而且應該不會在五年之內計劃,因此“鵲橋”在中繼通訊和展開其他的空間探測外應該不會其他“再就業”計劃了,而且這個“空間探測”足夠利用期剩餘生命!我們恭祝“鵲橋”工作順利!


星辰大海路上的種花家


正是因為未來要用才發射這樣一箇中繼衛星的。

鵲橋的主要作用就是在月球背面上空的拉格朗日點2點搭橋,這個橋就是個中繼站,用來聯通月球背面的探測器和地球的。


因為月球背面一直是背對著地球的,所以如果直接發射探測器上去就無法與地球通信了。

有了這樣一箇中繼衛星,我們在可以讓嫦娥四號在月球背面登陸,把數據傳回地球。


不過按照鵲橋的設計壽命來看,我個人不認為他能堅持到中國載人登月。不過沒關係,到時候肯定會有搞更強大的中繼衛星去接替它。


蛋科夫斯基


肯定用得上。並且那是必須的。我們要登陸的地點在月球背面,如果在那裡著陸,和地球溝通將成為一大難題,因為那裡沒有信號。因此我們必須解決信號問題。鵲橋的使命就是去當信號塔和中轉站。這是我們實現登月的重要一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