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9 豬隊友:紐約時報駐白宮名記性騷擾成笑柄

作者傑羅姆

哈維·韋恩斯坦醜聞與《紐約時報》敗筆這些敗筆與懸念人們也許會很快遺忘,但是,所謂新聞專業主義大旗上的這些汙漬,卻難於清洗。

豬隊友:紐約時報駐白宮名記性騷擾成笑柄

拾伍豬隊友:駐白宮名記性騷擾成笑柄

2017年,紐約時報在 #MeToo 反性騷報道方面卓有建樹,除了韋恩斯坦醜聞獨家報道,紐約時報還率先報道了一系列引人注目的性侵醜聞。

豬隊友:紐約時報駐白宮名記性騷擾成笑柄

#MeToo 浪潮黑名單上榜者,包括但不限於他們

但是,紐約時報編輯部裡的記者編輯們沒有想到,在他們將#MeToo 浪潮推向巔峰的時候,他們的同事中間也有一位中招了,而且,這位性騷擾者在被停職調查確認有不當行為後,仍然被紐約時報留了下來,在他們身邊繼續工作。

在紐約時報和在Fox news、CNN 等新聞機構一樣出現性騷擾者,並不特別奇怪,在哪兒出現都有可能,奇怪的是,所有那些新聞機構出現的性騷擾者都無一例外地被革職或自行離職,只有紐約時報的這位,被慰留了。

豬隊友:紐約時報駐白宮名記性騷擾成笑柄

2017年11月,《紐約時報》駐白宮的著名記者格倫∙史拉什(Glenn Thrush )被控性騷擾,輿論譁然,格倫∙史拉什當即被停職接受調查。一個月後,調查結果出爐。紐約時報總編輯迪恩巴奎特發表了一個聲明,確認格倫∙史拉什存在不當行為,但紐約時報方面認為其過錯還沒有達到被開除的境界,因此,格倫∙史拉什只是被調離白宮,在其他部門任職。格倫∙史拉什是紐約時報戰鬥在白宮抗特朗普一線的相當具有戰鬥力的記者,發掘了一系列有關特朗普的負面的獨家新聞,而2017年乘“特朗普雄起”(Trump bump)東風的紐約時報主戰場正好在白宮,揮淚斬格倫的動作,《紐約時報》好像下不了手。另外,格倫∙史拉什在2017年的新聞作品,也有機會問鼎普利策新聞獎。

毫無懸念,紐約時報對於作為性騷擾者的白宮明星記者的溫情脈脈,引發了新聞界與紐約時報內的怒火與困惑。《華盛頓郵報》就此發表了一篇綜述報道。一些新聞記者指紐約時報雙重標準,如果那個身陷醜聞的白宮記者沒有問題,紐約時報應該堅定地捍衛他的清譽;如果他的確有問題,為什麼不斬立決並深入反思?

豬隊友:紐約時報駐白宮名記性騷擾成笑柄

資深的前衛報、華爾街日報記者海蒂∙摩爾(Heidi Moore)在《華盛頓郵報》報道中直指紐約時報痛點:《紐約時報》如果在性騷擾問題上處理不當,將對其著名的韋恩斯坦性騷擾報道衝擊普利策新聞獎形成負面影響。

豬隊友:紐約時報駐白宮名記性騷擾成笑柄

順便說一下,影響其率先獨家發佈的著名的韋恩斯坦性騷擾報道衝擊普利策新聞獎的負面因素,恐怕不止這一項。莎朗韋克斯曼的指控如果因為某種原因在2018年普利策新聞獎揭曉之前突然發酵,結局難以預料。

由紐約時報著名前記者莉迪婭·博格林 (Lydia Polgreen )掌舵的《赫芬頓郵報》也專題討論了一下《紐約時報》的家事:《紐約時報女員工們對報社力挺格倫∙史拉什感到失望》。在這一事件中,紐約時報女員工們感覺自己的感受被忽視,顯然在情理之中。喬迪坎特面對這樣的豬隊友以及報社對於這個豬隊友的溫情,內心的感受是可想而知的。前方打仗的人,不得不承受後方騷動的壓力。

豬隊友:紐約時報駐白宮名記性騷擾成笑柄

在2018年1月金球獎頒獎禮上,紐約時報做了一個引人注目的“他說她說”廣告,結合報紙發行、數字訂戶營銷,進一步撩撥人們的情緒。雖然這個廣告創意有致敬《紐約每日新聞報》的意思,但更大的問題不在這裡,而在於時機不對。人們通過格倫∙史拉什案例發現,原來紐約時報本身也存在“他說她說”的問題,而紐約時報對這個問題的處置,有雙重標準的嫌疑,引發了廣泛的議論。圈內人士極盡冷嘲熱諷之能事。

豬隊友:紐約時報駐白宮名記性騷擾成笑柄

豬隊友:紐約時報駐白宮名記性騷擾成笑柄

更讓人覺得啼笑皆非的是,格倫∙史拉什也成了希拉裡克林頓揶揄《紐約時報》的笑柄。

《紐約時報》2017年底發表了一篇獨家報道,指2008年希拉裡克林頓沒有開除一名揹負性騷擾指控的助手。那篇報道反響強烈,希拉里不得不出面回應,但希拉里顯然很不服氣。

美國原生數字媒體 POLITICO 報道,希拉裡克林頓於20171231日,在Facebook的一篇長貼中稱,如果要她今天來處理這個問題,她可能會選擇不同的方法。但在2008年,開除並不是最佳的解決方案。她說,紐約時報獨家報道了2008年那件事,紐約時報自己是如何處理類似問題的呢?他們最近選擇將有相似的不當行為的記者(格倫∙史拉什)停職,然後復職,而不是將其掃地出門。

眾媒體解讀,希拉里暗示紐約時報雙重標準,對自己記者的過失高高舉起,輕輕放下,而對於多年前她的陳芝麻爛穀子窮追不捨。

豬隊友:紐約時報駐白宮名記性騷擾成笑柄

希拉里在這裡五十步笑百步式的反唇相譏,是不是有道理另說,紐約時報的名記(格倫∙史拉什),的確是個豬隊友,讓正在著力推動 #MeToo 運動的紐約時報及其記者們,不得不面對希拉里“出爾反爾”的詰問。

POLITICO 記者在相關報道中說,紐約時報方面沒有對於他要求該報對克林頓貼子進行評論的要求作出回應。

你說,怎麼回應?

順便說一下,性惡霸哈維韋恩斯坦是希拉里的長期大金主。如果2017年上臺的不是特朗普,而是希拉里,真不知道韋恩斯坦的保護傘,是否還密不透風。支持希拉里的主流媒體,是否還會繼續選擇紐約時報媒體專欄作家傑姆∙盧騰博格所指的“詭異的沉默”?

豬隊友:紐約時報駐白宮名記性騷擾成笑柄

拾陸不是結局的結局

2017年,時代雜誌選擇的封面人物是“打破沉默者”,一群面對性騷擾在“他說她說”窘境中選擇打破沉默的女性。

豬隊友:紐約時報駐白宮名記性騷擾成笑柄

時代雜誌封面

2017年12月7日,著名科技網站 Recode 評選的2017年全球科技、商業和媒體領域最有影響力的百強人物榜揭曉。有三位不同媒體的記者共同出現在榜單的第3名這一位置上。出現在榜首的是傑夫∙貝佐斯,馬克·扎克伯格屈居這三位記者身後,排行第4名,馬化騰出現在榜單第18名位置上。

豬隊友:紐約時報駐白宮名記性騷擾成笑柄

這三位記者何以在巨人林立的榜單中,站在馬小扎、馬化騰這樣無可爭議的巨人的肩膀上?

Recode 認為,《紐約時報》兩位女性調查記者喬迪·坎特、梅根·圖伊和《紐約客》雜誌的羅南∙法羅有關好萊塢性惡霸哈維∙韋恩斯坦的系列揭密報道已經促成了一個歷史性時刻的出現,許多可以呼風喚雨的性惡霸因為自己的性暴力被戴上了紅字,受到了最終的清算。Recode 認為,“後韋恩斯坦時代”(post-Weinstein era)的出現很大程度上得感謝這三位記者。

此前,新聞界相當一致的觀點認為《紐約時報》、《紐約客》雜誌的韋恩斯坦報道必將奪得來年的普利策新聞獎。不過,是《紐約時報》還是《紐約客》雜誌該得這個獎,意見不一。為《紐約客》雜誌撰稿的羅南∙法羅人氣更強,眾望所歸,除了報道份量足夠等學術因素之外,一些其它的微妙關係,也可能會影響人們的觀感,比如莎朗韋克斯曼的“gutted ”指控,豬隊友格倫∙史拉什案的減分。

豬隊友:紐約時報駐白宮名記性騷擾成笑柄

Recode 共同創始人卡拉·斯韋什(Kara Swisher)甚至發出誰不給羅南法羅這三篇史詩性報道大獎跟誰急的吼聲。

Recode在“百強人物榜”上提供的皆大歡喜的解決方案,也許是個不錯的方案。無論如何,《紐約時報》與《紐約客》的記者編輯們的確都幹得十分漂亮,他們很可能有機會改變某種職場文化,使女性的尊嚴不再那麼容易受到侵犯。普利策新聞獎的評委們也可能會採用這種比較討巧的方法,分享榮耀。

性惡霸韋恩斯坦的故事還沒有結束,美國報業旗艦《紐約時報》在揭批韋恩斯坦的過程中,本身也入戲並有了角色,留下了種種敗筆與懸念。這些敗筆與懸念人們也許會很快遺忘,但是,所謂新聞專業主義大旗上的這些汙漬,卻難於清洗。

菲利普·格雷厄姆有一句名言:新聞是歷史的初稿。

歷史,就是這樣開始的。但是,這段歷史會如何結束,是正劇還是喜劇,現在還真不好說,因為,許多故事的面紗還沒有揭開。哪怕誰真的找到了上帝的視角,他就一定能看清楚這個世界嗎?或者,他看到的世界,一定是真實的嗎?

普利策新聞獎將於2018年4月中旬揭曉。

那個時點,哈維·韋恩斯坦醜聞與紐約時報敗筆也許會被再度關注,也許不會。但灰貴婦的清白,在這個故事中留下的疑點,揮之不去。

後記《哈維·韋恩斯坦醜聞與紐約時報敗筆》不是八卦故事,這是一次學術討論。這次討論要呈現的是:《紐約時報》這樣卓有聲望的媒體機構,也是人辦的,也可以留下敗筆。歷史上,《紐約時報》留下的一系列醜聞,毫無疑問地指示其現在與未來,仍然可能重複這樣的窘迫。“灰貴婦”早就從神壇上被請下來了。重要的不是某個媒體機構會不會出錯,重要的是,當這樣的錯誤出現時,人們如何認知,如何糾錯,而不是保持詭異的沉默,似乎從來就沒有發生過,似乎永遠都不會發生。事實上,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這樣的故事,隨時可以發生。自以為站在道德高地上的卓越媒體、媒體人,尤其需要清醒的自我認知,他們其實也站在懸崖邊緣。

豬隊友:紐約時報駐白宮名記性騷擾成笑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