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1 234只A股6月1日“入摩”,將接受ESG測評

5月15日凌晨,明晟公司(MSCI)宣佈,將234只A股納入MSCI全球市場指數。此次MSCI全球標準指數將總共增加351只股票,其中A股就佔到234只,另外還有53只股票將剔除。該決定將在今年6月1日開始生效。

調整公告顯示,MSCI調整名單中共有234家A股公司入圍,納入因子為2.5%,今年8月,MSCI將會再次提升納入比例至5%;加入的A股將分別佔MSCI中國指數和MSCI新興市場指數的1.26%和0.39%。

根據MSCI公告,此次半年度的調整中,MSCI新興市場指數(MSCI Emerging Markets Index)中,市值最大的三家公司分別是A股的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和中國石油。

從此次調整名單中可以看出,MSCI中國指數中,銀行、非銀金融、醫藥生物等3大行業的公司數量最多,分別為30家、20家、18家。從公司市值佔比來看,最高的屬於銀行業,佔比高達31.47%、其次是非銀金融,佔比達13.04%,食品飲料排第三,佔比為6.74%。

234只A股6月1日“入摩”,将接受ESG测评

01

海外資金已提前佈局

MSCI指數是國際資本最重要的風向標,此次A股納入MSCI,將會帶來鉅額海外資金。

根據MSCI公佈的數據,全球有12.4萬億美元資金跟蹤MSCI的指數,跟蹤MSCI新興市場指數以及全球市場指數投資的資金規模大約分別在1.6萬億和3.2萬億美元。若按照5%的比例納入A股,2018年全球潛在資金流入規模為212億美元。第一步納入2.5%比例對應的資金流量可能在110億美元左右。

平安證券報告指出,境外資金正在成為重要的邊際交易變量,境外機構投資者參與比重抬升,給予價值投資更多估值溢價。儘管MSCI納入於6月1日以及9月3日正式生效,但是在2018年4月以來,北上資金已經開始呈現加速流入的跡象,在金融開放市場化以及制度化的雙重推動下,A股市場的全球配置價值在逐漸顯現。

目前在國際市場上, 跟蹤MSCI指數的主動型基金佔到近八成比例,被動型資金大概佔到二成。若是被動追蹤MSCI新興市場指數的海外基金,“按照國際慣例,我們預計他們會在納入當日一次性調倉,因為被動資金更關注的是如何精確地複製指數來達到最低的跟蹤誤差。”MSCI董事總經理、亞太區研究部主管謝徵儐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

而追蹤MSCI指數的主動型基金經理則會依據他們對市場狀況、公司前景、股票估值等的判斷和看法,來選擇是否做出適當調整,這與被動資金的操作存在非常大的差異。

“(主動型基金)有的會提前佈局,有的可能先觀望一段時間。”謝徵儐指出,去年公佈納入方案之後,滬港通、深港通北向的開戶數有顯著增加,過去一年來,淨流入額也大幅增加,“大體上可以看得到有些海外投資者已經開始提前部署。”

02

A股“入摩”將帶來哪些影響?

A股“入摩”勢必將帶來更多海外投資者,全球資金也將陸續進場,市場分析,這對於A股邁向國際化、更加開放以及完善投資者結構、資產定價都將帶來深遠影響。

從中國臺灣和韓國的經驗來看,伴隨納入MSCI指數進程的是股市投資者結構的改變,外資持股佔比的提高會讓其投資風格對本土市場的影響越來越大。具體表現,就是與全球市場的聯動性增加,換手率的降低,以及波動率的下降。

不少機構分析指出,A股納入MSCI並不意味著牛市就必然來臨,但投資者結構必然發生變化。謝徵儐指出,從過去近一年來,潛在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的A股標的的情況來看,其股價走勢愈來愈凸顯出機構化的現象,從某種程度上也引導了投資者更加關注基本面。

國金證券研報指出,目前A股投資者結構中,散戶佔比較大而機構投資者比例較小;A股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後,國外機構投資者將更廣泛地參與到A股市場,一方面促進A股的國際化,另一方面提高A股機構投資者的比例,改善投資者結構,倒逼市場制度和規則的進一步成熟完善等。

長期來看,A股納入MSCI還將促進A股國際化,倒逼市場制度和規則的進一步成熟完善,推進衍生品市場發展,提高人民幣國際地位等。A股納入MSCI將推動全球資金對中國資產的配置,從而能夠推動人民幣國際化,並進一步提高人民幣的國際地位。

03

“入摩”公司須接受ESG評測

據第一財經報道,所有被納入的234家A股公司都將接受ESG(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研究和評級。比起納入A股的比例和名單,對於MSCI和海外投資機構而言,更看重的是ESG。ESG策略目前在歐美國家較為成熟,但新興市場仍在發展中。

ESG即環境、社會、公司治理三個英文單詞的首字母,概括起來,可以稱之為責任投資,對公司負責,對投資者負責,對測評結果負責。去年3月24日,港股上市公司輝山乳業股價暴跌,此事早有伏筆,MSCI ESG研究部門曾在2016年9月就將該公司的評級下調,三個月後,國際知名沽空機構渾水就連發兩篇報告,警告輝山存在利潤造假並宣佈做空。

在投資策略中引入ESG測評,可以避免高風險公司。在ESG領域,MSCI既是最大的研究提供者,也是觀察時間最久的機構。MSCI ESG研究部門全球主管兼執行董事Linda-Eling Lee去年在接受媒體採訪提及,使用ESG測評,機構可以在投資組合中避免或者剔除存在高風險、閃崩抑或“黑天鵝”風險的公司,達到更好的風險調整後的回報率。

據MSCI統計,現在全球有850億美金的資產在跟蹤MSCI ESG指數。巴克萊研究發現,在債券/信用市場,資產的收益率和ESG因子有高度相關性——ESG分數高的公司大幅跑贏ESG分數低的公司。在股票市場,這一邏輯同樣部分適用。

儘管中國投資者對ESG不甚瞭解,但全球有越來越多西方大型投資者開始採納ESG整合策略。目前,荷蘭、挪威、法國、英國、美國、澳大利亞等國家有越來越多的大型投資者開始採納ESG整合策略,這背後的主要推動者是國家主權基金或者養老金。由於這些養老金規模龐大且側重長期投資,難免更擔心長期經濟變化和“黑天鵝”事件導致股價下行。

資深全球宏觀交易員、中大期貨資管部首席投資官袁玉瑋表示,無論國內國外,欺世盜名的公司被追捧都不在少數,ESG在股市的實操性並非100%,例如雖然菸草、軍工的ESG分數低,其卻大幅跑贏指數。不過,西方高度受法治約束,受機構投資者監督,中國上市公司仍有待加強。234只A股6月1日“入摩”,將接受ESG測評

(本文綜合自:第一財經、上海證券報、證券時報等)

近期文章精選:

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

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CF40)成立於2008年4月12日,是中國最具影響力的非官方、非營利性金融專業智庫平臺,專注於經濟金融領域的政策研究與交流。

CF40旗下有四十人和新金融兩大實體型智庫系列,分別包括四十人金融教育發展基金會、四十人金融研究院和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北方新金融研究院、上海浦山新金融發展基金會、北京大學數字金融研究中心。此外,CF40與國家開發銀行、清華大學、絲路基金、中國開發性金融促進會共同發起成立了“絲路規劃研究中心”。

CF40每年召開雙週圓桌會議、金融四十人年會、國際學術交流研討會等百餘場閉門研討會,開展課題研究近30項,出版週報、月報、要報、《新金融評論》以及經濟、金融類專著共計100餘冊,受到決策層領導重視和經濟金融界人士高度評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