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陝西八大怪”為何姑娘不對外呢?

同剪西窗燭


本人會經常去西安,待得久了,跟當地人接觸多了,瞭解得也就多一些。

姑娘不外嫁,其實並非關中特色,不過卻能看出歷史淵源。

從歷史上看,姑娘是否外嫁,主要是看經濟差異。一般情況下,經濟富庶地方的姑娘都不太願意嫁到那些貧窮落後的地方。否則為何歷史上的昭君出塞,大家會覺得很慘,其實不外乎就是認為塞外是苦寒之地。既是苦寒之地,那麼姑娘嫁過去了就要受苦,對於父母來說,心裡必然不好受。

關中地區沃野千里,是秦國起家的地方。雖然自宋朝開始就已經凋敝,比起以前的漢唐時期,自然是沒法比的。宋朝以後,毗鄰的中原地區日漸殘破,戰爭加上黃河氾濫,中原經常鬧饑荒。倒是關中地區,由於地理阻隔,反而算得上一塊寶地。雖然也會鬧個旱災,蝗災什麼的,但是比起戰爭和黃河氾濫,已經不知道好多少了。河南地區,一旦發生災荒,當地人逃難,首選關中。在這種情況下,當地的姑娘顯然是不會嫁到中原去的。

再看其他地方。關中以北,就是以環境惡劣而著稱的陝北高原,再往北就是內蒙,那裡是草原和戈壁。顯然是不會考慮的。而西邊呢,西邊是甘肅,更窮更落後。

而南面,也就是陝南地區,無論從氣候還是經濟來說,其實是比關中要好。但是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秦嶺的阻隔。秦嶺是中國南北分界線,即使在當代,要穿越秦嶺都是件不容易的事情,更何況古代。如果古代,誰家姑娘嫁到了秦嶺以南,估計這輩子就很難再相見了。


江蝶夢


哈哈,我小時候有人給我教的,不是陝西姑娘都不對外,而只是大姑娘不對外。口訣是:大姑娘不對外,二姑娘八百塊,三姑娘隨便賣!哈哈哈哈哈哈哈!而且人家教的不是陝西八大怪,而是“陝西十八怪”!教我的人是當時拉練到我家附近的部隊的一個事務長。


悉心自說自話


哎喲,陝西姑娘這麼值,值什麼?我懷疑我的人生,多少多少個地方都宣稱,唯有我地的女孩最珍貴!我信了,但是我無法到這麼多的地方去親身體驗,只要這本地有哪位美女喜歡我,嫁給我,我就值了!


緣分等著


陝西八大怪確有一條是:姑娘不對外,是句老話,是說陝西的姑娘大多不願意嫁到外省,有人會問了,為啥有此一說呢?

\n


\n

下面,請聽老陝我慢慢道來。

\n



\n

陝西姑娘不對外,其一,姑娘戀家是重要的原因;其二與姑娘從小的生活習慣分不開;其三,爹媽捨不得閨女遠嫁,姑娘也捨不得遠離爹媽。

\n



\n

陝西自古旱澇保收,特別是關中地區,土地肥沃,一條米糧川,十三朝帝都的屬地,風調雨順,生活富足,自然屬於內陸經濟發達區,而周圍地區的生活條件很少有勝於陝西的,無形中造成了陝西姑娘不願意外嫁他鄉,不願吃苦受累闖社會的安逸思想。

\n



\n

陝西人,有個特點:戀家。工作選就近,結婚選就近,為的就是養胃又養心的家的味道。如果嫁外省了,那鄉愁裡肯定有陝西的麵食、羊肉泡饃等。

\n



\n

再著,一般自家姑娘到了待嫁年紀,陝西的父母都會拜託七大姑八大姨,四處打聽,然後選擇一個比較近點比較滿意的人家將閨女嫁過去,一來也算是知根知底,二來可以享受天倫之樂。

\n



\n

當然,隨著社會的發展,自然災害與吃食都不再是問題了,陝西姑娘走南闖北,外嫁他鄉的也漸漸多了起來。現如今,陝西姑娘不對外,只是一句老話而已,工作在哪個省嫁給哪裡的姑娘不在少數。


樂活在陝西


接觸過許多西安女孩,基本都有一個特點,非常留戀家鄉西安,結婚大多不外嫁。我分析原因大概有兩點:

1.從城市分析,雖然西安不算髮達,但是好歹也是國內知名的旅遊大城市,西安人都特別樂觀自信,即使有外地人批評他們傳統、落後、土氣素質不高,西安人也全然不在乎,相當的自戀。一遇到外地人,開口閉口就是十三朝古都,歷史悠久等等。另外物價不高,在這裡有吃有玩還不算貴,有著三流收入,就能過上二流生活。

2.從人種分析,一開始我特奇怪,為什麼西安女孩大多都長得白白胖胖、個子不高、不過皮膚挺好,五官也算可愛,為什麼大部分都是這種長相呢?想到了唐朝,估計唐朝那時候,全國的胖女人都聚集到西安(長安)了,那些苗條的女人在這裡混不下去,就全跑到外地去了,之後繁衍受遺傳基因影響,一代一代的胖女人出生,再加上西安女人不外嫁的習俗,人種無法雜交進化,所以外形特徵上改進不大。而現在呢,骨感苗條的女人是搶手貨,估計西安女人想嫁出去,外地人都不接受,還不如在家鄉乖乖待著,反正大家都是小胖墩,誰也不笑話誰,在自家都是受寵的公主,傻子才外嫁呢。


zyz小城大愛


姑娘不對外陝西八怪之一,的確,自古陝西大多父母不希望姑娘嫁的遠。

一來,女兒,父母的貼心小棉襖,雖說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但父母大都希望女兒嫁的近,可以常常見面,說說貼心話。

二來,陝西尤其關中地區,經濟發展,物資,地理環境等在西北方來說相對優越一些。怕女兒嫁到外地,沒有本地好。

三來,保護主義,嫁的近,女婿不敢欺負。嫁的遠的話,即使被欺負,孃家離得遠,人生地不熟,連個訴苦的地都找不到。

四來,傳統觀念,祖輩大都是這觀念,不願女子嫁的遠,就這麼代代相傳。

五來,人脈圈,如果不是自由談,大都是七大姑八大姨或者鄉黨朋友介紹,圈子大都是本地的,所以嫁不遠。

不過,近些年,地域觀念相對過去淡了些,男子娶外地姑娘,本地姑娘嫁外地男子。

其實,對不對外不重要,只要你過的心甘情願,在哪都行。

素心苑


素心苑


戰國時期,蘇秦向秦惠王陳說“連橫”之計所能達到的效果時,就以關中為地利。他說關中之地“田肥美,民殷富,戰車萬乘,奮擊百貿,沃野千里,蓄積多饒……“此所謂天府,天下之雄國也。” 正因為關中之地一馬平川,民殷國富才為秦始皇統一天下奠定了雄厚的物質基礎。“秦地自古帝王州”,所以關中人與生俱來就有一種優越感,更不願意去外面闖蕩。“陝西姑娘不對外”也就不足為奇了。


淺唱北方



陝西八大怪之姑娘不對外


玉竹竹竹


陝西十八怪。陝姑不對外。現在好多陝西姑娘家外省好多。現在男x


用戶50242094154


歡迎來到熊二讀史,一起來讀陝西那些事兒。(本文約400字,閱讀需時2分)

我們都知道,“姑娘不對外”,是號稱陝西八大怪中的一怪。

其實這一怪與其說是陝西八大怪,不如說是關中八大怪更為確切。

為什麼會有這一怪呢?

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關中自古是個好地方。

在四川盆地還沒有被叫做“天府之國”時,關中盆地由於發達的水利灌溉設施——鄭國渠、白渠等引涇灌溉工程,已經成為一個重要的糧食產區。

再加上關中盆地有山川之險,易守難攻,在唐以前,屬於都成的不二之選。

因此關中盆地是個很宜居的地方,比起西邊的漫漫沙漠和東邊的人多地狹,往南需要穿越艱險的秦嶺大山,因此對比一下四周,這個富饒的關中盆地,真算是一個不錯的地方。

難怪這裡的姑娘不想嫁到外面呢。

還有一個因素,就是關中地區的傳統農業社會思想遺存。

關中是一片以農業為主的區域,以農業為主導的生計,會產生一種保守的思想,重農抑商,買田置地,老婆孩子熱炕頭是理想,傳宗接代是目標。

在這樣的社會思潮下,女孩子最好的歸宿就是嫁個不遠的地方,經常能回家看看父母。

這也是到現在為止,雖然進入現代社會,很多傳統思想父母的想法。

農村裡,如果有女孩嫁的遠了,父母就會想著,這個女娃真是白養了。好不容易拉扯大了,飛遠了。

以上這些,都是“姑娘不對外”這一怪出現並流傳在關中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