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離婚傷了孩子,不離委屈自己,如何兩全?

離婚傷孩子,不離婚傷孩子還傷自己。想做到兩全,非常難。在原來的社會,離婚的成本非常大,個人的名譽,工作與婚姻直接掛鉤。如果想離婚,長輩,親戚,朋友甚至鄰居和陌生人都會指指點點,社會輿論壓力非常大。離婚的人就像矮人一等,來自單親家庭的孩子就會受到環境的歧視。為此,很多人都隱忍著生活。所以我們才有了離婚傷孩子這個命題。現在社會的離婚成本低了很多。這些年中國的離婚率一直上升也能反應出來。但是有了孩子,婚姻出現問題,到底應不應該結束?

離婚傷了孩子,不離委屈自己,如何兩全?

1.雖然現在離婚的成本低了很多,但是所有的成年人在選擇開始一段婚姻或結束一段婚姻時要慎重。尤其是有了孩子之後,離婚更應該是“深思熟慮”的決定,而不是一時的衝動。如果真的是兩個人的感情出現了問題,三觀不合,在生活中彼此更多的是互相傷害,那麼這樣的婚姻不會給自己帶來幸福,也不會給孩子帶來幸福的。如果只是一些小事情,或者暫時的家庭矛盾,導致了一個衝動的決定,我建議還是要等冷靜下來,雙方認真的溝通,儘量找到修復感情的方法。一個人,如果不會愛,換一個愛人可能還是一樣的結果。

離婚傷了孩子,不離委屈自己,如何兩全?

2.要想不傷了孩子,當然最好是給孩子一個溫馨幸福的家庭。如果真的給不了,那隻能兩害相權取其輕。如果隱忍婚姻,試問一下自己,能否做到在孩子面前不經常吵架打架?能否做到在孩子面前不抱怨另一半?能否做到自己依然能積極樂觀的生活?如果不能,那就選擇放手吧。冷冰冰的,充滿火藥味,充滿了哀怨和指責的家,更加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

離婚傷了孩子,不離委屈自己,如何兩全?

3.選擇結束婚姻,不等於選擇放棄養育孩子的責任和義務,這是兩個角色。如果婚姻失敗了,還可以重來。可是養育孩子失敗了,孩子的人生可能是另外一條軌道。所以,不管孩子歸不歸自己撫養,都要盡最大的努力盡到人父為人母的責任。不要將孩子作為兩人感情失敗後互相折磨,懲罰和鬥爭的武器,孩子是無辜的。

難堪的真相:父母不相愛更加傷孩子

“父母離婚後孩子有被拋棄感”“單親家庭的孩子容易出事”“單親家庭的孩子心態不正常”類似這樣的偏見太多……

因此,很多婚姻已經名存實亡,可為了孩子,夫妻倆不離婚,這樣,真的好嗎?

一個女性朋友,漂漂亮亮的,人很斯文。最初,大家沒有覺得她哪裡不對。一天,兩個同事突然大吵,其他人要麼勸架,要麼圍觀,只有她一個人貼在牆角,瑟瑟縮縮。我笑著對她說,他們不會打起來的,不會傷著你的,別害怕。可是,她還是在發抖……

離婚傷了孩子,不離委屈自己,如何兩全?

後來,接觸多了,我才知道她父親在她7歲的時候出軌了,母親擔心離婚對孩子不好,容忍了,但是夫妻倆一直吵架不斷。每當聽到爭吵聲,她就會貼在牆角,冷汗直冒。

母親最悲傷時,摟著她哭過:“媽媽如果不是為了你,才不會受這樣的委屈。”母親這句話,像一塊巨石一樣壓在她的心頭,覺得是自己害苦了媽媽。後來有一天,她喝酒精自殺,被送往醫院搶救。

她的自殺之舉,一度緩解了父母的爭吵。孰料,等她出院不到一個星期,一切如舊。不過,她再也沒有自殺的勇氣,她只是希望父母能夠離婚,她哪怕是跟爺爺奶奶過也可以,可父母“為了她好”,始終不離……

父親的出軌,讓她對男人產生深深的不信任;父母的婚姻痛苦,讓她對婚姻產生了恐懼。她直到35歲,才談了男朋友,直到年近40歲才鼓足勇氣結婚,可由於她從小缺乏安全感,習慣對丈夫懷疑,弄得兩個人在婚姻裡都很痛苦。半年後,她自己都受不了自己,堅決跟丈夫離了婚。她說,走出民政局大門那一刻,她失聲痛哭……

願每個人都能擁有幸福的婚姻,每個孩子都能在幸福的環境下長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