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1 二戰德國軍神隆美爾凋謝之戰,只差一步被英軍打得全軍覆沒

阿拉曼戰役的最後階段,英軍第9裝甲旅有多達75%的人員傷亡,128輛坦克中102輛被擊毀。但是他們終於在敵軍防線中打開一個缺口,英軍第1裝甲師的坦克沿著這條血路蜂擁而出。漫長苦寒的夜晚,隆美爾焦躁地觀看著戰場上空的道道彈跡。1942年11月2日凌晨5點,他驅車到前沿瞭解戰況,得到消息——英軍坦克和步兵已在近1000米寬的戰線上實現突破,此刻正通過佈雷區,企圖打開一條通道。上午11點,英軍坦克群已突破2至3公里的地段,正在向西推進。隆美爾將在戰線南面的意軍“阿利埃特”裝甲師調到泰爾阿爾-阿恰齊爾來協助德軍進行最後的防禦。激烈的戰鬥持續了整整一天,雙方損失都極為慘重。入夜,被炮彈炸傷的馮·托馬將軍在電話裡告訴隆美爾:前線只剩下32輛坦克了。

二戰德國軍神隆美爾凋謝之戰,只差一步被英軍打得全軍覆沒

(阿拉曼戰場上的英軍坦克)

隆美爾仰天長嘆,知道已經無力迴天。11月2日晚,他下令開始向富卡撤退,並向德軍最高統帥部發去簡短的電報:“11月2日至3日夜間,步兵師已撤出防線。”

收到電報的希特勒暴跳如雷,於11月3日上午9時向隆美爾發出―封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頗為著名的電報:

“我和全體德國人民,懷著對你的領導才能和在你指揮下的德意部隊的英勇精神的堅定信念,注視著你們在埃及進行的英勇的防禦戰。鑑於你目前所處的形勢,毋庸置疑,只有堅守陣地,絕不後退一步,把每一支步槍和每一名士兵都投入戰鬥,除此別無出路。大批空援將在未來幾天裡到達南線總司令凱塞林那裡。領袖和意軍最高統帥部必將竭盡全力積極增援,以保證你能繼續戰鬥。敵人雖佔有優勢,但已是強弩之末。意志的力量能夠佔勝強大的敵人,這在歷史上已屢見不鮮。你可向你的部下指明,不勝利,毋寧死,別無其他選擇!”

二戰德國軍神隆美爾凋謝之戰,只差一步被英軍打得全軍覆沒

(阿拉曼戰場上的德國非洲軍團)

接到希特勒的電報,隆美爾頓感部隊將全軍覆滅,自己也在劫難逃。非洲軍團的通訊軍官乾脆將它稱為“我們這支部隊的死亡許可證”。沒有其他選擇,隆美爾將希特勒的電報內容轉告在前方指揮的馮·托馬。馮·托馬告訴隆美爾:“我現在就在戰場周邊。第15裝甲師只剩10輛坦克,第21裝甲師剩下14輛,裡特瑞奧裝甲師還有17輛。”馮·托馬譴責堅守命令是“發瘋”。“這是一道瘋狂得無與倫比的命令,”他抨擊道,“我不可能再受其擺佈了。”但馮·托馬表示自己會留下來,繼續指揮非洲軍團戰鬥到最後一刻。

二戰德國軍神隆美爾凋謝之戰,只差一步被英軍打得全軍覆沒

(英軍坦克從擊毀的德軍坦克旁駛過)

隆美爾打電報給希特勒,表示仍舊命令部隊堅守。面對蒙哥馬利的進攻,馮·托馬與幾乎被全數殲滅的德軍第15和第21裝甲師並肩作戰,迎擊英軍150輛坦克。馮·托馬佩戴全部勳章,坐在坦克中親臨指揮,一直到最後一輛坦克被摧毀。最後,馮·托馬獨自一人站立在他自己那輛燃燒著的坦克旁邊,被英軍俘獲。那個地方後來被稱做“德國坦克墳場”。

德意聯軍的剩餘部隊仍然在戰鬥。他們的防線已經被撕開了一個近20公里寬的缺口。困頓中的隆美爾向最高統帥部發去電報:“如果我們還停留在這裡的話,我的部隊連三天也堅持不了……如果我執行元首的命令,那麼我的部隊可能拒絕服從我……”11月3日晚上8時50分,希特勒終於同意撤退。第二天希特勒的這份新命令才送到隆美爾手中,上面寫道:“既然木已成舟,我同意你的要求。”

二戰德國軍神隆美爾凋謝之戰,只差一步被英軍打得全軍覆沒

(無力迴天的隆美爾(戴軍帽者)最終下令撤退)

隆美爾下令,帶走全部淡水和運輸車輛,向西撤往富卡。英軍第1、第7及第10裝甲師穿越了德軍防線,向開闊的沙漠地區開進。但蒙哥馬利行動十分謹慎,沒能完成對德軍的包圍。隆美爾成功將7萬多部隊撤往富卡,臨撤退之前將剛剛到手的1200噸油料補給全部付之一炬。非常諷刺,如果這些油料早些運到,隆美爾還可以用來組織反擊,現在卻只能被白白燒掉。由於隆美爾在發給羅馬和名義上的意大利上司的電報中隻字未提撤退,意軍的“阿利埃特”裝甲師、“裡特瑞奧”裝甲師和“特利埃斯特”摩托化師成了戰場上被拋棄的包袱,全軍覆沒,9名意軍高級將領被俘。

二戰德國軍神隆美爾凋謝之戰,只差一步被英軍打得全軍覆沒

(德意聯軍戰俘被押往戰俘營)

阿拉曼戰役,英軍以傷亡1.35萬人,損失坦克550輛的代價,消滅德意聯軍3萬餘人(其中德軍1.2萬),俘虜2萬餘人,擊毀坦克350輛。英軍保住了埃及,掌握北非戰場的戰略主動權。“沙漠之狐”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挫敗,蒙哥馬利的聲譽則成就於此戰。後來蒙哥馬利被授予貴族爵位,頭銜正是“阿拉曼的蒙哥馬利子爵”。

二戰德國軍神隆美爾凋謝之戰,只差一步被英軍打得全軍覆沒

(英國首相丘吉爾來阿拉曼戰地視察)

二戰德國軍神隆美爾凋謝之戰,只差一步被英軍打得全軍覆沒

(丘吉爾以軍禮向阿拉曼致敬)

溫斯頓·丘吉爾在1942年11月10日發表了他對這場戰役的著名評論:“這場戰役不是戰爭的結束,甚至不是戰爭結束階段的開始,而可能是戰爭開始階段的結束。他還一度斷言:“在阿拉曼戰役以前我們是戰無不敗;在阿拉曼戰役以後,我們是戰無不勝。”其實,作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北非戰場的轉折,丘吉爾此言並不算太過誇張。

參考文獻:《蒙哥馬利的軍事生涯》 [英]羅納德·盧因 《狐狸的蹤跡——隆美爾》 [英]戴維·歐文 《隆美爾戰時文件》 [德]隆美爾 [英]利德爾·哈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