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0 為什麼慕容氏的燕國會敗給拓跋氏的北魏?

文|顏釗

淝水之戰,不單是中國歷史上一場以少勝多的經典戰役,還是魏晉南北朝史上的重要轉折點。因為

淝水之戰不僅使東晉政權保住了自身的半壁江山,更使前秦王朝分崩離析,華北重新陷入分裂。這也為日後北魏王朝的崛起,打下了伏筆。

淝水戰敗,慕容復國

公元383年,前秦君主苻堅率領百萬大軍,揮師南下、兵鋒直至東晉首都建康。怎料,在淝水之畔,苻堅的百萬竟被東晉八萬北府兵擊潰。隨著苻堅大敗的消息傳回華北,那些本就不服前秦統治的各族族長,紛紛舉兵獨立。這也令苻堅身旁的一個人看到了機會,他就是慕容垂,前燕皇帝慕容皝之子。

慕容垂素有謀略,加之身為前燕宗室,本是大將,但遭人排擠不得不舉家出逃,投奔前秦。前秦苻堅素愛才,得到慕容垂後更大加重用,令其為將攻滅前燕,助前秦一統華北。可慕容垂終究是前燕皇室,雖然表面臣服苻堅,私下卻一直在找機會復興燕國。苻堅在淝水之戰的慘敗,正是慕容垂苦苦等待的時機。於是,慕容垂向苻堅上表,要求前往河北,以穩定民心,並拜謁慕容氏宗廟。

為什麼慕容氏的燕國會敗給拓跋氏的北魏?

苻堅同意了慕容垂的請求,慕容垂心中自是大喜。在辭別苻堅領兵東去後,便立馬起兵反秦,並攻下了河北、山東等大片區域,一躍成為北方強權。公元386年正月,慕容垂稱帝,宣佈恢復燕國,定都城於中山(今河北定州),即史書所稱的後燕。

雄踞草原,拓跋崛起

就在前秦政權敗亡,華北陷入分裂的同時,一直力量在北方草原悄悄興起,即拓跋氏。拓跋氏與建立燕國的慕容氏同族,均為鮮卑人,他們在四世紀初,曾於山西北部與內蒙古一代建立了一個名為“代”的國家,但於376年被前秦吞併,拓跋氏也不得不接受前秦統治。

淝水之戰後,前秦統治瓦解,拓跋氏與慕容氏一樣,也看到復國的機會。386年,也就是慕容垂稱帝之年,拓跋氏首領拓跋珪也宣佈即代王位,重建代國,隨後改國號為魏。北魏建國初期,只擁北方一隅,地狹民瘠,國力本不強勁。可南有西燕、後燕,西有後秦,強敵環視不可不謂兇險。

為什麼慕容氏的燕國會敗給拓跋氏的北魏?

為生存,拓跋珪做出了一個決定,同後燕交好,而慕容垂在得知拓跋珪的想法後,也是欣然同意。促使燕魏交好的原因其實只有一個,他們有著共同的敵人——西燕。只可惜,這份友誼僅僅維持數年,便因391年發生的後燕扣留北魏使者求名馬之事,導致雙方交惡。北魏迅速轉向,將友誼之手投向西燕,希望聯合西燕以對抗後燕的。後燕見北魏如此“首鼠兩端”,便決意攻滅西燕,在統一燕國的同時,更可斬斷北魏伸向中原的臂膀。

同室操戈,攻滅西燕

西燕的創立者與後燕一樣,同屬慕容氏,西燕皇帝慕容永更是慕容垂之父慕容皝的堂侄。然而,權力面前無親情,慕容垂一直以大燕正統自居,本就不會容忍慕容永僭越稱帝的行徑。加之慕容永聯合北魏對抗後燕的行為,更刺激了慕容垂的神經。是故,在392年消滅翟魏後,慕容垂便立即展開攻伐西燕的行動。

為什麼慕容氏的燕國會敗給拓跋氏的北魏?

394年,慕容垂徵發步騎兵7萬,兵分三路自滏口(今河北磁縣西北石鼓山)、壺關、沙亭攻擊西燕。西燕慕容永為抵抗慕容垂入侵,集結了5萬精兵同後燕軍大戰於臺壁南。不料,西燕軍中伏大敗,慕容永只得倉皇而逃。後燕則連戰連捷,克晉陽,下長子,八月之內便攻滅西燕。

燕魏交惡,兩度伐魏

隨著西燕敗亡,後燕與拓跋珪間失去了一個緩衝帶。雙方間的衝突也逐漸上升,由原本的外交“冷戰”,演變為了你死我活的“熱戰”。

395年,也就是滅亡西燕後一年,慕容垂決定先發制人,其命太子慕容寶率領步騎十萬,北上伐魏。拓跋珪聽聞後燕大舉伐魏的消息後,並不急於應戰,而是下令堅壁清野,將所有牛羊補給遷往北方。因為拓跋珪料定,後燕軍隊孤軍深入,必糧草不濟,待寒風漸起,燕軍無糧又師老兵疲,必會後撤。魏軍只要此時,對其進行打擊,燕軍定潰。

為什麼慕容氏的燕國會敗給拓跋氏的北魏?

歷史也確如拓跋珪預料一般。十月,燕軍因無糧而開始後撤,拓跋珪大喜過望,親帥2萬軍隊迎擊燕軍,並急命拓跋遵率七萬騎兵,包抄燕軍後路。最終,燕軍於參合陂遭魏軍奇襲,大敗。除太子慕容寶與部分將領成功突圍外,餘下的近四、五萬燕軍悉數投降。拓跋珪為絕後患,將投降燕軍全部“坑殺”,史稱“參合陂殺俘”。

參合陂一戰,北魏以逸待勞,幾乎全殲後燕軍隊,而後燕在慘敗參合陂後也是元氣大傷。然而,太子慕容寶不甘參合陂的失敗,屢屢進言慕容垂,請其親征北魏。慕容垂無奈接受太子建議,抱病親征北魏。儘管慕容垂以英雄暮年,但畢竟一代雄主,燕軍在其指揮下奮勇爭先大敗北魏將領拓跋虔。然而,就當燕軍趁勝進擊之時,慕容垂路過了參合陂,望著燕軍留下的累累白骨,慕容垂不禁悲從中來,竟嘔血病發病逝軍中。

為什麼慕容氏的燕國會敗給拓跋氏的北魏?

慕容垂突然去世,打亂了燕軍的部署。太子慕容寶聞訊立即繼承燕國帝位,並緊急下令班師,就這樣歷史將勝利的天平倒向了北魏拓跋珪。

中山城破,身死國滅

慕容垂死後,慕容寶登基,只是此時的後燕早實力早已大不如前,加之慕容寶本身又是平庸之主。因此,北魏拓跋珪看到了機會,轉守為攻,開始大規模入侵後燕。慕容寶雖加以抵抗,奈何實力不濟,在經歷柏肆慘敗後,北魏兵圍中山,同年十月攻克中山。慕容寶只得倉皇南逃,最終被部下所殺,後燕滅亡。後燕滅亡後,南、北分立,不過十年之間,北魏就將這些燕國殘餘,悉數消滅。

為什麼慕容氏的燕國會敗給拓跋氏的北魏?

縱觀歷史,慕容垂所建的後燕,本是後苻堅時代,華北最為強勁的勢力之一。其不僅擁舊日燕國之號召力,更有雄主慕容垂主政,本大有希望取代前秦一統華北。正所謂成也蕭何敗蕭何,後燕可以說是憑著慕容垂一人的雄才大略而建立,可隨著慕容垂的去世,後燕這座大廈也就為之傾倒。因為,在慕容垂身後,後燕再也找不出一個能與慕容垂一般,能挽狂瀾於既倒的君主。

憑慕容垂之才智,後燕尚能與北魏拓跋珪一決雌雄。可隨著慕容垂的故去,繼大位者皆慕容寶、慕容德、慕容熙之流,這些人於太平之際尚可為守成之主,但在五胡十六國這樣一個弱肉強食的時代裡,他們就是時代的悲劇。因為這是一個強權武力的時代,守成之君可以固國,但難敵如拓跋珪這般的開創之主,諸燕國的滅亡自然也是情理之事。

李延壽:《北史》,中華書局

田餘慶:《拓跋史探》,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