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世界五百強中,中國、美國各有多少家公司,差距在哪?

背守執念




今年,根據《財富》雜誌發佈的最新的世界500強企業排行榜顯示,美國上榜的有132家公司,日本有51家。中國有115家,比去年增加了5家。除了金融業,最多的行業處於19家能源煉油採礦公司和14家房地產工程建築公司。

今年,上榜500家公司的總營業收入增長至27.7萬億美元;淨利潤總和增長約3%到1.52萬億美元;入圍門檻則增長了3%,回升到了216億美元。從top 10公司的營收來看,絕大多數依然是傳統公司,尤其是能源公司,比如國家電網公司、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中國石油天然氣公司、荷蘭皇家殼牌石油公司以及埃克森美孚。其中,科技公司只有蘋果公司入選。

中國今年的上榜企業有115個(含港臺),比2016年的110個新增5個,營業收入總額63165.473億美元,淨利潤3332.59億美元。這也是中國經濟高速發展、逐步在引領全球發展的重大表現之一。從(圖一)中可以看出,中國從1995年開始有企業上榜世界500強以來,只用了22年的時間就增加了38倍多。而且從2011年開始,中國的上榜企業開始穩居全球第二位,更是於今年於美國差距繼續縮小(圖二)。這與中國目前的全球地位以及經濟發展趨勢是一致的,給那些“中國衰退論”以有力還擊。



但是,在成績取得的背後,我們還是存在著一些令人隱憂的事情:

一、營收總額上同美國的差距還是比較大的,世界五百強中國上榜企業115家營業收入總額63165.473億美元,淨利潤3332.59億元;而美國公司132家營業收入總額84768.247億美元,利潤總額6419.69億美元。分別相差近21602.774萬億美元和2801.127美元。這個似乎還能理解,因為畢竟我們的發展時間較短,但利潤的差距遠遠大於營業總額的差距,說明我們的企業效率還有待於大幅提高。

二、企業營收能力上的差距相對比較大,中國的115家企業平均每家企業的營收能力為549.26億美元;而美國132家企業平均每家企業的營收能力為642.18億美元。中國大約落後14.5%的差距,而五百強企業的平均營收能力為554.16億美元,。日本、德國、英國、法國、韓國企業的平均營收為531.64億美元、639.15億美元、512.97億美元、552.31億美元、497.25億美元。和這些發達國家相比之下,可以看出我們每家企業的體量並沒有多大差距。

三、500強企業的平均利潤利潤為30.49億美元,平均利潤率為5.50%。而中國115家企業平均利潤為28.98億美元,平均利潤率為5.28%,略低於世界平均水平;而美國的132家企業平均利潤為48.63億美元,平均利潤率為7.57%。而同期,日本、德國、英國、法國、韓國的上榜企業分別為51個、29個、23個、29個和15個,他們的平均利潤分別為27.02億美元、19.33億美元、17.27億美元、25.34億美元、27.89億美元,平均利潤率為5.08%、2.92%、3.37%、4.59%、5.61%。所以說,從平均利潤來看,單個企業的盈利能力並不算弱,或者說非常接近世界平均水平。




雖然跟美國還是有一定差距,但是中國公司的發展潛力遠遠超過美國,在這裡希望我們中國公司未來發展越來越好。


曦月餘暉


2017年福布斯世界五百強企業排行榜中。中國有115家企業上榜,前五名中包攬二三四五名。


讓我們看看2017年的排行榜中,中國上榜的有132家公司,日本有51家。中國有115家,比去年增加了5家。

目前的中國經濟還是依靠石油、電力、電信、礦產、銀行等傳統企業支撐起來的。

中國只有老牌科技巨頭華為,和阿里,騰訊,京東,聯想等幾家互聯網企業進入到500強。

但是全球各國都已經清晰地認識到:代表未來經濟的必然是互聯網科技,引領下一次世界經濟大潮的也必將是互聯網科技技術,這是全球所有國家達成的共識。

中國和美國的差距:儘管中國是僅次於美國在世界500強佔據最多企業數量的國家,但是我國的上榜企業大多處於傳統行業,市場競爭激烈,行業利潤率低,並且在長期有被替代的威脅,未來發展潛力有限


美國在世界500強中超過1/4的企業重視佔領全球市場並且進行跨國生產,從而形成跨國公司。而一個國內企業,依靠國家或者自身的壟斷成為世界巨型企業,這是依靠著中國巨大的內需。

與美國企業相比,我國企業研發投入和強度均很低,這也是我國企業與美國企業的核心差距之一


歷史鹹談




2017年7月21日,《財富》雜誌發佈了最新的世界500強企業排行榜,中國有115家公司上榜,美國有132家公司,依然是最多的。

今年中國有115家,比去年增加了5家,而且從最近幾年中國公司的發展趨勢來看,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上榜,在5年以內便可與美國持平。雖然中國上榜的企業越來越多,但是仔細比較一些數據的話,會發現我們與美國還是存在一定差距的,尤其是在營業收入上。

2017年500強企業的平均利潤利潤為30.49億美元,平均利潤率為5.50%。美國的132家企業平均利潤為48.63億美元,平均利潤率為7.57%,再來看中國,115家企業平均利潤為28.98億美元,平均利潤率為5.28%,略低於世界平均水平,但是遠低於美國企業的利潤率。而且中國排名靠前的企業大部分都是國企,像國家電網,中石油中石化等等,這些公司在中國幾乎是舉國之力來發展,而且都是這個行業的霸主,無法撼動,但是每年收入仍然和美國有差距。中國最賺錢的都集中在了能源和銀行,而美國在於零售,科技和金融;中美企業在競爭力上中國企業遠不及美國……




在我們看到差距的同時,也看到了中國企業的潛力和希望,未來中國企業如何發展,能否將差距縮小,讓我們拭目以待!


夢裡如曦月


根據財富中文網2017年的《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中國上榜公司115家,僅次於美國的132家。這個數字還是令人振奮的,從發展速度上看,也值得肯定——20年前,中國只有4家公司能進這個榜單,現在增長了三十幾倍,說明中國經濟一直在向前邁進。但從其他方面看,我們還存在不小差距,無法驕傲。

首先是中國企業的盈利能力還不強,在車輛與零部件、工業、基礎材料、能源等領域,企業的平均利潤遠低於美國公司。其實,中國上榜企業的盈利能力長期低於世界500強平均水平,與中國企業在全球競爭中與西方跨國公司的地位不平等有一定關係,後者控制著全球價值鏈的高端環節,中國企業往往只能拿到微薄的加工費,掙的是辛苦錢。另外,這也與中國企業自身的管理水平相關,尤其是一些大國企,歷史包袱多、負擔重,在提升經營效益方面還需加大努力。

其次是在發展前景方面,中國上榜企業的潛力比不上美國企業。上榜中國企業大多在資金、資源、能源等傳統行業,比如銀行、保險、電信、電網等,這些屬於紅海市場,競爭壓力大,利潤率不高,而且已經面臨被替代的威脅,前途有限。而美國上榜企業主要分佈在消費品與服務、新金融、醫療和信息行業。這些行業相對活躍,未來非常看好,前景廣闊。可見美國企業對於市場發展的方向把控到位,搶佔了先機,將來仍然可以領先其他國家。

還有是全球化程度方面的差距。歐美上榜企業大多為知名跨國公司,進行跨國生產,在全球市場有很大的話語權;而中國企業的收入則主要來自於國內,很少參與全球生產和擁有全球市場,國際化業務收入的佔比低。而且不少上榜企業是依靠壟斷、背靠中國龐大的消費基數才實現規模化效應,在技術創新和提升服務水平方面差距很大。同時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中國民營企業發展水平不高,在世界500強中席位不多,這跟美國相比也是非常明顯的區別。

不過,路總要一步步地走。中國企業從極端落後,到今天能在500強名單中佔據百席,成績是不容否定的。那麼在實現數量級的提升後,量變則需向質變進化,我們必須看到中美兩國產業結構的差異,完成自己的產業轉型升級,瞄準全球最領先者,找準差距不斷改進,提高自身競爭力及盈利能力,讓中國企業真正壯大起來。


政商內參


《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一直是衡量全球大型公司的最著名、最權威的榜單,被譽為“終極榜單”,由《財富》雜誌每年發佈一次。

根據2017年財富榜單中,中國企業共佔據155家,其中佔據前十名的有3家;美國有132家,其中佔據前十名的有4個名額。

那麼中美的企業差別在哪呢?

1)數量上

從剛才來看,美國企業的數量明顯多於中國,但是中國近些年的企業數量正在逐年增多。1996年世界500強中國上榜企業僅有四家,除中國銀行與中糧集團外,還有兩家香港和臺灣企業。這種長足的進步我們應該能夠看到,而且可以預見在未來的幾年裡,500強企業的數量還有可能增加。

2)從盈利能力上來看

從盈利能力上來看,中國上榜企業的盈利能力仍長期低於世界500強平均水平。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在2002年、2007年和2016年我國企業的淨利潤超過世界500強平均水平。2016年的數據顯示:雖然中美上榜企業分別佔據了世界500強22%和26.8%,差別並不大,但在利潤貢獻率上,中國和美國企業則分別佔據23.36%和46.02%的比重,美國企業是中國企業的兩倍。

3)從行業分佈上來看

美國上榜企業主要分佈在消費者商品與服務行業、金融、醫療保健和信息技術行業。中國的上榜企業主要分佈在基礎材料、能源行業、工業部門。這些行業受到需求影響比較大;2016年我國消費者商品與服務行業、醫療保健行業和信息技術行業分別有5家、1家和7家,一共佔我國企業上榜企業數量不到15%。但是也需要看到,中國的阿里巴巴、騰訊、京東、百度等企業近年來也是新興行業裡面的翹楚。未來隨著中國製造2025的開展,未來將有更多的中國高新企業將會進入這個榜單。

4)從企業性質來看

中國上榜企業的國際化水平遠遠低於美國。而且中國的壟斷性企業更多,這主要是由於中國的體制所決定的。特別在金融業和公共事業部,中國企業的利潤要高於美國的同類企業。

中國正在趕超,還有一段路要走。


以股易金


從2017年財富世界500強上榜企業數量來看,美國與中國位居前兩位。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美國經濟與中國經濟是世界經濟中的地位。

其中,中國有115家企業上榜,較2016年增加5家;美國上榜企業132家,較2016年減少2家。

目前,中美企業上榜企業數量差距僅為17家,差距降至歷史最小值。中國與美國上榜企業數量合計247家,佔整個榜單的半數。

然而,儘管財富世界500強上榜企業中,中國與美國在數量上的差距不斷縮小,但中美企業在結構上存在較大差異。

一是從所有制結構來看,中國上榜企業以國有企業為主,民營企業數量相對較少;

二是從行業來看,中國上榜企業中,金融企業與能源資源類企業比重較高;

三是從盈利狀況來看,中國上榜企業中,金融企業特別是銀行業盈利水平較高,10家上榜銀行的利潤總額佔我國所有上榜企業利潤總額已經超過半數,這一方面反映實體經濟發展比較困難,另一方面說明我國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還有待於進一步提高。


經濟好望角


今年,根據《財富》雜誌發佈的最新的世界500強企業排行榜顯示,美國上榜的有132家公司,日本有51家。中國有115家,比去年增加了5家。除了金融業,最多的行業處於19家能源煉油採礦公司和14家房地產工程建築公司。

今年,上榜500家公司的總營業收入增長至27.7萬億美元;淨利潤總和增長約3%到1.52萬億美元;入圍門檻則增長了3%,回升到了216億美元。從top 10公司的營收來看,絕大多數依然是傳統公司,尤其是能源公司,比如國家電網公司、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中國石油天然氣公司、荷蘭皇家殼牌石油公司以及埃克森美孚。其中,科技公司只有蘋果公司入選。

筆者03年入市,至今已有十多年了。通過十多年的股市闖蕩,練就了高超的看盤功夫,穩健的實戰技能,乾淨利落的操盤手法,特此建立了一個微信公眾平臺:(索俊看盤)微信:510905126,每天講解選牛股思路,在每天早上都會有很多粉絲朋友感謝本人分享的選股法,看懂後選出不少牛股,也是抓住了不菲的收益。

筆者每天堅持講解,繼續講解來反饋粉絲朋友對我的支持,目前已經有很多粉絲都已經學會,近期都抓住了不少短線牛股。如果你也是操作短線的新股民,希望你發3分鐘看完,之前選的牛股很多,就比如:

弘業股份,是在股價回踩的時候選出,當時股價下跌,底部出現反轉十字星,主力進場,是絕佳的佈局機會,果斷選出來講解,果然之後股價連續上漲,截止目前股價大漲70多個點,很多看了筆者直播講解的粉絲朋友都是抓到這波收益,這也是長期看索俊直播的粉絲朋友所能把握的利潤!

上海三毛,非常能體現筆者的選股思路,前期該股底部震盪吸籌,5號股價出現短線超跌反彈現象,資金大幅流入,買點出現,根據我所講選股法,及時選出講解,輕鬆收穫60%以上的漲幅,恭喜當時看到筆者選股思路文章的股友及時把握住了該股這波行情。

筆者對選出底部啟動的爆發股非常擅長,此類短線股,賺錢速度快,拉昇力度大,今天在筆者也是同樣選出了一隻有望從底部爆發的短線股,看下圖:

看上圖,此股經過前期斷崖式下跌後,出現了吸籌洗盤,如今股價突破上方壓力,上行空間打開,能不能超過前期高點,我們試目以待。至於該股後期走勢,也會在選股文章持續跟蹤講解。

筆者在定期跟蹤研究很久的幾隻類似弘業股份、上海三毛的股..票已經選出來,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行去查...看 最後,如果手中有個..股..被套,不知道如何解..套,買..賣點把..握不好的朋友,都可以與筆者(微信:510905126)取得..聯...系,筆者看到後,必當鼎力..相助!


短線V佈局JNXL1314


根據2018年《財富》世界500強的榜單,今年美國有126家企業入圍,排名全球第一;中國有120家企業(其中大陸103家,臺灣9家,香港8家)入圍,排名全球第二。在數量上,中美兩國已十分接近。再過兩三年,中國甚至將反超美國,成為全球500強企業最多的國家。

雖然在數量上,中國已經接近美國。但是在質量上,中國和美國還有很大的差距。這個差距體現在盈利能力和企業結構兩個方面。

第一點中美企業的差距體現在企業分佈和結構上。中國入圍的120家企業中,有一半左右是國有企業。這是國有企業靠的,政策紅利和行政壟斷,把企業規模做得很大。比如中石化和中石油兩家企業的員工規模均超過了100萬。要是沒有龐大的國有企業的加持,中國世界500強企業的數量將減少為現在的一半,和日本500強的企業數量接近。而美國世界500強企業的數量,絕大部分是民營企業。他們進入世界500強,靠的是真功夫和真拼實幹。

除了所有制結構之外,在行業結構上,中美兩國也有差距。中國的相當部分的入圍世界500強的企業分佈在鋼鐵、能源、煤炭、化工等傳統重工業行業。而美國的企業有相當數量則是分佈在科技、互聯網、新能源、健康、生物等行業的企業。中國的企業消耗的是億元和勞動力,而美國的企業依靠的是智力、知識。

第二點中美企業的差距體現在企業的盈利能力上。中國的這120家企業,除了金融、電信、地產三大行業企業之外,其他行業盈利水平並不是很高。我們哪中國最牛民營企業華為和美國的蘋果公司的盈利能力做個對比。

2017年華為的年淨利潤為485億元,淨利潤率約為7.7%。而蘋果的年淨利潤達到了481億美元,排名全球第一;淨利率21%,排名全球前列。要知道華為是中國高科技企業的代表,它的淨利潤率也不足8%,而那些分佈在鋼鐵、能源、化工的企業淨利潤率只會更低。


財經知識局


其實中國跟美國實際差距小很多了,最新500強中美國上榜的有126家公司,中國有120家。

表面上,美國公司盈利和資產比中國公司高,這一切得益於美國的美元霸權和美股的高估,所以也導致了很多國內知名企業跑到美國去上市了,跑到美國上市意味著能夠融得的錢更多了,當然,也不可否認美國股市系統的完善。相信在不久的未來,隨著美國經濟走向弱勢,美元霸權逐漸瓦解,美國股市正在慢慢從高估值回到正常,中國公司也從低估中回到正常,到那時,中國很多企業跟美國公司也不分伯仲了。

因此本人認為,隨著中國經濟穩定發展,中國股市也慢慢繼續走強,中國企業的估值也從低估值回到正常估值,企業資產也有一定量的提升。在利潤方面,我國企業要任重而道遠,核心技術一定要掌握並持續創新,中興被制裁就是活生生的例子。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完整的工業產業鏈,只要有技術出來就一定能轉化,到時候就不會被西方國家牽著鼻子走了。相信我們人民的智慧,東方雄獅已然覺醒!

以上是本人觀點,不喜勿噴,落筆不易,喜歡的朋友可以點下關注,一起交流探討。



君權神獸郭大炮


主要的差距還在於盈利能力。

世界五百強中,中美各佔的家數很清楚,2017年的《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中,美國的132家,中國115家,是擁有世界500強企業數量最多的兩個國家。

再看世界五百強中最具盈利能力的40家公司中,中美的分佈情況。

前十位中,美國5家,中國4家,韓國一家。在這個方陣,中美接近於平分秋色。前十位的美國公司是:蘋果公司,摩根大通公司,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美國富國銀行,Alphabet公司。其中,Alphabet公司是谷歌的母公司,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則由股神巴菲特執掌。而中國有前十公司領域一致,都是金融業: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即傳統所述的“國有四大行”。

在第十一名至第二十名中,美國公司7家,中國沒有公司入列。這七家美國公司分別是:美國銀行、微軟、強生、沃爾瑪、Gilead Sciences公司、威瑞森電信。其中,Gilead Sciences公司是世界領先的生物製藥公司。

在第二十一名至第三十名中,美國公司還是7家,中國公司2家。七家美國公司分別是:美國電話電報公司、房利美、國際商業機器公司、思科公司、寶潔公司、英特爾公司、Facebook公司。中國兩家公司是:臺積電(中國臺灣),交通銀行。

在第三十一名至第四十名中,美國公司4家,中國公司3家。美國的國家公司是:通用汽車公司、華特迪士尼公司、甲骨文公司、通用電氣公司。中國兩家公司是: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中國平安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招商銀行。

綜上所述,2017年世界五百強企業中最具盈利能力的40家公司中,美國公司21家,中國大陸公司8家。由是看來,一是排名靠前的“盈利機器”還是美國多;二是盈利領域還是美國公司更為廣泛,美國公司集中於消費品與服務、新金融、醫療和信息行業待域,中國公司則集中於銀行、保險、電信等資源型領域。

2017年,全球經濟向好,全球主要經濟體首度同時處於增長軌跡中,這是一個良好的態勢。在這之中,中美均受益於產業信心與市場信心的提振。在這之中,通過“中國製造2025”計劃,讓中國在更多代表未來、代表高端製造業、代表信息行業趨勢領域,產生出更多“盈利機器”就顯得必要。

與此同時,佔據全球價值鏈的高端環節的美國,也不會妥妥地看著中國向前進,它維護產業霸主的手段絕不簡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