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當孩子的姥姥比奶奶付出的多時,當媽的怎麼能讓心裡平衡?

嚴文吉


想讓兩邊老人心裡平衡,不容易!老人們的觀念很難動搖,做奶奶的覺得那是自己的孫子,天經地義,就算不照顧,那也是自己家的一脈。而對於姥姥來說,女兒本來就是外姓人家,照顧外孫子更多是希望幫女兒分擔下壓力。如果姥姥一直付出,奶奶付出的少,很容易心裡不平衡的。

如果媽媽也在帶孩子,那就讓姥姥或者奶奶其中一個人幫忙就可以了。

不知道題主有沒有上班,如果題主沒有上班,自己也在帶孩子,那就不用讓姥姥和奶奶都幫忙。有一個老人幫忙,完全就可以的。而且人多了,本身育兒觀念就有衝突,很容易彼此不舒服。完全沒有必要。

如果讓奶奶或者姥姥幫忙帶的話,可以輪流過來幫著帶。這樣的話,對老人更好點。

如果媽媽在上班,那就給姥姥和奶奶明確分工。

帶孩子過程中,一定得明確一點,以誰為主。如果不分主次,很容易發生矛盾。如果媽媽在上班的話,孩子就依靠姥姥和奶奶帶,那就給兩人明確分工。比如姥姥心更細,那就以姥姥為主,奶奶配合姥姥去做一些輔助工作,乾點家務活、做做飯、洗洗寶寶衣服等。

另外,奶奶天天下午打麻將這個事情,可以讓老公和婆婆溝通一下,畢竟兩個老人都在帶孩子,總是讓姥姥費心費力做事,自己天天扔下孫子去打麻將,也不合適。

總之,要想兩個老人都帶,最好是媳婦和老公各自做各自媽媽的工作。給老人明確分工,這樣效果會好一點。但是也永遠不能做到完全平衡的!

我是多寶媽,國家健康管理師。專注健康育兒、實用育兒知識分享。歡迎關注、點贊、分享!

帶娃的那些事


姥姥比奶奶對孩子付出的多,作為媽媽我倒是沒有什麼心裡不平衡或者不舒服的。

因為我家孩子奶奶,年齡大了,也沒有收入。年青的時候在農村幹活幹多了,也落下了病根。她把幾個孩子養大也不容易,也不是她不給我看孩子,主要是看不了,那我也不能勉強啊!如果非要它帶孩子之類的,萬一孩子或者老人出個什麼事,那就是得不償失。

還在一日三餐在幼兒園裡吃,奶奶負責幫忙給我們做飯。解決了溫飽問題也是大事之一啊!

孩子姥姥在孩子六個月的時候開始帶,帶到兩歲多,然後就我全職帶孩子。但是每次有需要,都是姥姥第一時間上任。有時候跟親媽之間說話做事啊之類的還方便些,跟奶奶之間畢竟還是有隔閡。

我覺得只要姥姥沒有意見,沒有想法,做媽媽的就不應該有想法。但是奶奶每天沒事去打麻將不管孫子,這件事估計百分之八十的媽媽都接受不了吧。這個奶奶需要反省自己,到底是麻將重要還是孫子重要。

以上只是我的個人想法,如有不妥之處請見諒!


大家好,我是妮兒媽咪。育兒之路你我相伴,不離不棄,我們一起交流育兒路上的酸甜苦辣!


妮兒媽咪育兒


如果你家的情形是這樣的:奶奶比姥姥付出的多,奶奶一天沒缺席,而姥姥每天下午必須打麻將,那麼,你的心裡就平衡了。

但事實上是你看到了媽媽的辛苦而從內心深處心疼不已。母子連心,母女倆有一種心靈相通的感應,無論是否在一起都本能的牽掛。之所以心裡不平衡是拿自己的母親跟婆婆所做的比較。

婆婆不是媽,婆婆跟兒媳相互不會站在對方的立場去考慮問題。婆婆照顧兒媳,會認為自己是在盡責任,而更注重的是孫子或孫女,而不是像媽一樣血濃於水的牽掛。

記得曾看過的一篇小文,大意是:產婦生完孩子,醫生把孩子抱去保溫室,婆婆一家人呼啦一下跑去看孩子,只有產婦的母親站在產房門口等女兒,女婿問丈母孃,都跑去看孩子了,你怎麼還不去呢?丈母孃說:我的女兒還在裡面。當時看到這篇小文我哭的稀里嘩啦的,我感受到了三層意思:一、在乎自己的永遠只有自己的母親。二、在婆家孕期的噓寒問暖,在意的只是腹中的孩子。三、自己在婆家人眼裡的地位跟孩子比起來竟是如此不堪。

這不能稱為人性的虛偽,只能說你和婆婆因為同時和一個人有了不可分割的關係而產生的在法律上被認同的關係,你們生活中所有的一切都不同,包括家庭背景與思想觀念,你怎能拿婆婆跟把你一把屎一把尿拉扯大的母親做比較呢?所以永遠不要跟婆婆計較,因為媳婦不是自己生的,是娶回來的!

也許你的婆婆看到你母親對你照顧的無微不至覺得自己多餘,在家待著也無事可幹,乾脆躲出去,樂得清閒。如果你心疼自己的母親,建議:讓母親離開,由婆婆來照顧,相信你的婆婆不會扔下你們母子去打麻將,

最後:對待婆婆的態度,期望值不要太高,因為你也沒拿婆婆當親媽,得過且過吧!


默陌瞭然


最討厭有這種思想的爺爺奶奶,不帶孩子,一點都不為孩子付出,還口口聲聲說孫子是自己家的人,在姥姥面前頗有優勢,認為孫子就是自己的根、打斷骨頭連著筋,姥姥姥爺是孩子的親戚……

這種情況下,寶媽看著肯定心理會不平衡,本來是給婆婆家生孩子傳宗接代,奶奶不管一直姥姥幫忙,想想就來氣。讓想自己心裡平衡很簡單:



孩子是自己的

生孩子是為自己生,孩子是自己的,不是給公婆生的,不是給婆婆家傳宗接代,自己也不是生孩子的機器,自己生自己養,奶奶不幫忙照顧孩子就不幫,畢竟又沒有義務,姥姥幫忙是因為心疼女兒,真心疼愛外孫。在心理上不要期望孩子的奶奶應該如何如何。

孩子和姥姥親近

人都是感情動物,孩子姥姥帶的多、付出的多,肯定就會和姥姥親近、感情深厚,孩子也會關心姥姥,相對於沒有多為自己付出的奶奶,孩子和奶奶關係肯定要疏遠一些。

這是姥姥為孩子付出得到最好回報。

寶媽更加孝順自己的父母

自己父母含辛茹苦的帶大自己,老了以後又照顧外孫,一直在為女兒無條件的付出、幫助自己的女兒,寶媽心裡明白這些,更應該加倍的關心自己的父母、孝順自己的父母,多多陪伴自己的父母,給予自己父母物質和精神上的支持和滿足。


丁媽親子時光


世上不平的事情太多,端看你怎麼想。孩子的姥姥和奶奶也許付出不對等,你甚至會想,要是孩子奶奶稍微搭把手,你和姥姥也不會那麼累。心疼媽媽沒錯,可是我覺得這裡有必要先弄清楚幾個問題。


第一,養育孩子,是我們自己的責任,而非雙方父母的責任。

第二,老人願意幫忙,我們應該感恩;不幫忙,也沒什麼好抱怨的。

第三,因為女兒是媽媽親生的,所以媽媽自然會心疼女兒,在看孩子的問題上也會多擔待。這是女兒跟媽媽之間的事情,跟奶奶沒有任何關係。

我同事家也如此。孩子奶奶賦閒在家,天天晚上必跳廣場舞。孩子姥姥心疼女兒,為了幫忙照顧外孫,把工作也辭了。不但照顧孩子,有時候還要幫忙做飯。白天照顧完孩子,晚上再回自己家住。她的想法很簡單也很樸實,只因為“女兒需要”,所以捨棄工作、心甘情願當個“自帶工資的保姆”。



不管是姥姥,還是奶奶,誰帶孩子時間越長,孩子對誰的感情也就越深。這就是對孩子姥姥最好的回報。

另外,你和老公也要多記情,一起多幫忙分擔。畢竟,媽媽是自己的,你不心疼,誰心疼。


一夕一晨


其實你就這樣想唄,誰帶得多,寶寶就跟誰比較親。這種天天陪伴的感情,不是奶奶隨便買個好吃的就能哄去的感情。

逢年過節再給自己親媽多買點好東西。親媽自然是不會跟你計較那麼多,都是心甘情願幫你帶孩子的。

其實我覺得吧,原本就談不上必須要家裡老人幫帶孩子,願意幫帶都是情分。所以也不要抱怨婆婆了。

我倒是覺得,如果覺得自己的親媽付出太多,讓寶媽覺得心裡不平衡了。那寶媽就應該自覺主動地在家裡多付出一些,自己和老公儘量多擠點時間照顧孩子和家庭。

我們家也是外婆幫帶孩子,主要是奶奶年級大了,身體也不好,實在是帶不了。

但是我和老公也會主動分擔家事。老公會幫著一起做菜,每次飯後都是我洗碗。

前些日子過年走親戚的時候,我媽跟家裡親戚們說,我們家飯後洗碗的都是我。結果親戚們都很驚訝,認為我根本不可能去做這個。因為他們家的女兒也好、兒媳也好,都是默認長輩來帶孩子,順帶做家務,根本就沒想過幫老人分擔一些基本的家事的。

然後就在我媽面前各種誇我,我媽回家跟我說了以後,我說,這難道不是應該的嗎?


薯條媽媽如是說


看到這問題就想說說,生活中的各種事情有必要事事比較嗎,還看姥姥與奶奶對孩子的各種付出,這麼斤斤計較,那還有幸福快樂可言嗎?

孩子是夫妻愛情的結晶,是你為自己的小家庭生的,而不是為婆婆家生的。帶孩子養孩子原本是自己的義務與責任,婆婆與自己的親媽要是願意幫我們帶孩子就更好,要是不願意我們也不用生他們的氣,不要過分勉強他們。


首先,不能把婆婆與親媽進行比較

題主說看到親媽比奶奶付出多,特別是孩子出生後姥姥天天帶孩子,從不缺席,而婆婆每天下午還要去打麻將,覺得心理不平衡。

婆婆能與親媽比嗎?親媽是看著女兒長大的,雖然女兒有了自己的小家庭,媽媽還是會體諒自己的女兒,心疼自己的女兒,能幫就儘量幫忙,好讓女兒輕鬆點。

而婆婆是因為你與她兒子結婚才走在一起,媳婦生了個兒子,她有了孫子當然高興,但是你期待她像親媽一樣對待你與你的孩子,那就天真了!

婆婆不會事事以媳婦的角度出發來看問題,也不會事事以照顧媳婦和孫子為先。她認為媳婦生孩子帶孩子天經地義,更不用說天天守著媳婦孫子了。


其次,對婆婆的期望值不要過高

有時候就是心裡有期望才會失望,才會覺得心理不平衡。媳婦期望婆婆像親媽一樣對自己與孩子進行付出,怎麼可能!再說婆婆與親媽本來就沒法比較,因為在媳婦的眼裡不會去計較親媽的不是,而對於婆婆所做的事情很容易心存介意。

因此媳婦不要對婆婆期望值過高,畢竟她不是你的親媽,沒有親媽那麼疼你寵你,也不會像親媽那樣事事體諒你、懂你、以你為先,更不會像親媽一樣來照顧你,事事做到讓你心滿意足。

最後,孩子是自己的,不要總想靠老人幫忙帶孩子

有些媳婦會認為我嫁到你們家裡,幫你們生了孫子,你們得好好感謝我。一旦婆家那裡沒有做好,就覺得自己受委屈了。

我們首先要改變自己的想法,孩子是為自己而生的,帶孩子養孩子是自己的義務與責任。如果老人願意幫忙照看孩子,我們要心存感激,不要去過分挑剔老人還有哪裡沒有做好;如果他們不願意,出去玩或忙著做自己的事情,我們也不要勉強,畢竟這不是他們的任務。

這樣一想,就不會覺得心理不平衡了,哪哪都感覺順眼多了,家庭也會更加和睦歡樂!


青青寶貝



有個愛打麻將的婆婆,你應該慶幸她不愛帶孫子,否則一天到晚抱著孩子往麻將館跑,你的心會更堵。你還很幸運,有個愛你的媽媽,不辭辛勞地幫你。

雖然姥姥帶外孫,有點吃力不討好,但她的出發點,從來都是為了自己的女兒與外孫,與他人無關。只要自己的女兒與外孫幸福,再苦再累也值得。這便是母愛,只擔心你過得好不好,忙不忙得過來,幸福不幸福。

愛打麻將的人,一般很難忍得住不打麻將。有個做奶奶的,媳婦要上班,她一口應承下來,叫媳婦放心上班,孩子交給她就好。媳婦感激涕零,歡歡喜喜上班去了。剛開始幾天還好,什麼事都沒發生。婆婆也沒去麻將館,但一段時間後,經不住雀友的再三邀約,婆婆抱著孩子去了。麻將癮發作的奶奶,八個多月的孩子,就這麼抱著打麻將,孩子一哭,就給孩子喝爽娃娃,餓了就給孩子吃點餅乾,尿不溼更是等到不能再吸一點尿了才給孩子換,有時甚至大便了也沒及時給孩子更換……等到晚上媳婦回到家,看著渾身髒兮兮的孩子,再看到孩子的紅屁股。寶媽氣得渾身發抖,說好的放心,就是這麼帶孩子的?但為了家庭和睦,媳婦只是跟婆婆好好的說了說,以為婆婆會以孩子為重,不再打麻將了。婆婆自覺理虧,也說以後都不打麻將了,一定好好帶孩子。但最終也只是一句空話,麻將的魅力遠遠超過孫子,幾次下來,孩子的紅屁股越來越嚴重。寶媽最終還是選擇了辭職,自己帶孩子。錢以後可以再賺,孩子的成長卻經不起再三的折騰。

每個人都要為自己行為負責,媽媽幫的多,以後加倍孝順就好。婆婆幫的少,也以平常心對待就好。你和孩子的人生,由你自己負責,只要寶貝能夠身心健康的成長,誰帶又有什麼關係呢?更何況,孩子的心也明亮著呢,誰對他好誰對他不好,他都有自己的感覺。放下你的糾結,好好愛孩子,好好孝順媽媽,把日子過得開心快樂就好。


土豆媽媽育兒


這個問題我覺得題主得明白一點,首先,孩子是你自己的,無論是孩子的奶奶還是姥姥,都沒有幫你帶孩子的義務。

老年人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因此奶奶愛打麻將,也無可厚非,應該尊重。姥姥心疼女兒,幫你帶孩子,也是人之常情,應懷感激。

至於要想心裡平衡,其實你可以假設一下,婆婆如果真的每天不缺席地幫你帶孩子,但是她育兒觀念跟你不一樣,生活習慣也有差異,還會對你指手畫腳,你會不會心煩?

至於你媽媽,如果你真的因為她在你孩子方面付出得比婆婆多而於心不忍的話,你應該自己擔當起照顧孩子的重任,而讓她去過自己的休閒生活。如果她還是願意幫你帶孩子,那麼你就儘量讓她輕鬆一點,這樣心理也能平衡些。

當然,如果能讓你老公說服你婆婆來跟你媽媽輪流幫忙,是最好的選擇。但如果婆婆實在不願意,就隨她吧,畢竟她已經盡到了他的責任帶大了你的老公,沒有義務讓她再去帶你的孩子。


可媽育兒


這有什麼,姥姥帶孩子,作為女兒,看在眼裡,記在心上就行。每個月拿到工資,給母親一些,年節多給母親買禮物,畢竟帶孩子是體力活,甚至比體力活都累。

至於孩子奶奶,她不帶就不帶唄,既然她做得這麼絕情,正好跟她保持一定距離,她可以隨意做她喜歡的事情,但與之對應的是婆媳關係淡漠如水,年節不用給她買任何東西,更不用去看她臉色。

等到病床前需要人了,自己母親為自己那樣付出,端屎端尿都可以,至於婆婆,他兒子願意侍候也不阻攔,但作為兒媳婦一天都不必管。

別用道德綁架,現在最煩道德綁架,婆婆不付出,就想要兒媳婦孝心回報?世上哪有那樣的好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