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為什麼現在古塔都荒在地裡,而不是存在寺廟中好好保護起來?

腦洞人物史


亦文亦物講古建築:路上偶遇明代石塔,葡萄地中散亂經幢(億萬峰壽塔)

發現這座石塔純屬是偶然,2018年3月初,我預備沿著太原的羅城直接上高速,至清徐南再下,卻沒料到上口被堵住,私家車逐車檢查,排了一會兒的隊,有點煩躁,就順勢拐上原先的老路,沿著晉祠方向一路向西南。

說也奇怪,自清徐狐突廟地界,頻繁出現不少的古蹟,而清徐北部幾乎所有的重量級文物都集中分佈在這一條線上,如香巖寺、嚴香寺、清泉寺、狐突廟、武廟等等。還包括我路上偶遇的這座億萬峰和尚壽塔。

駕車走在一條鋪好尚未開發的新路上,距離清泉寺還有一公里的時候意外的路邊發現了這座古塔,決定下車查看。

這座廟處在荒野中,北有高速、群山環抱,南為清徐縣城,棲身在一片鐵絲網、木樁縱橫的葡萄園,文保碑就立在路邊。

走過去看到,這是一座市級文保單位,碑立於2009年。資料顯示,這裡隸屬清源鎮上古驛村村南,塔為石質,八角形,為一座經幢式石塔,據記載為15.02米高,我反覆看了半天,感覺也就七八米的樣子。

塔身完整,由塔頂、塔剎、塔身、塔基座構成,底層的基座刻有仰覆蓮紋,束腰雕刻多種花卉;一層束腰刻著“億萬峰和尚壽塔”字樣和立碑的事蹟銘文。二層束腰為“南無無量壽經”等內容,塔頂是露盤和雕花寶珠,塔為砂岩材質,多年下來風華特別嚴重,銘文字體也多不可辨認,壽塔周邊還散落著一些其他石塔的構件,由此推斷,此地明清兩代極有可能為高僧塔林,應該還有一座大型寺廟。

查閱網上資料,有位郭會生先生曾到過此地,製作拓片,全文引用如下:

億萬峰大和尚壽塔記

師諱正億,號曰萬峰,固驛茂族李氏之子。其為人端謹,自經續山門以來,勤苦葺理,為之師人,起蓋南苑東樓及三門傑閣,鐘鼓之樓,碑簾洪鐸,垂以神前,天台聖者,諸神像集,□然其新,□□□□,安禪恢弘,神道無不感好。其八旬矣,有年有德,必成其位也。全寺門徒募銀為造壽塔,請予為記。餘為之銘曰:億公萬峰,聲光浩蕩。一生勤奮,傾心修造。殿閣巍峨,勢接雲表。造像安禪,傳持禮道。壽享嚴高,心宗了了。建塔為銘,永垂不老。嘉靖十八年(1539)歲次己亥,中呂(農曆六月)立。 佛降誕日,晉陽柏溪昌璩撰書。

從銘文可知,這位高僧俗姓李,是本地人,名叫李正億,法號萬峰,石塔立於大明嘉靖十八年,距今足有500多年曆史,確實是清徐一件十分珍貴的石塔作品。

這座石塔孤零零的立在荒野中,缺乏必要的看守和保護,還是希望能將它異地搬遷一下,挪到周邊有文管員看護的廟裡,才能防止日後丟失的悲劇再發生,否則放在路邊,太不安全了,希望能引起有關部門的關注。

喜歡就關注我,親眼目睹更多經典古建築的真實命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