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燒心”是癌症的預兆嗎?

shoujiweitu2961


神外柳葉刀——您身邊的健康守門人。

什麼是燒心症狀?



燒心指劍突或胸骨後燒灼不適的感覺,常發生在餐後1—2小時,多見於反流性食管炎(胃食管反流病),亦可見於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等疾病。 胃食管反流病顧名思義是由於胃內容物反流至食管,由於胃液中含有胃酸,刺激了食管內膜,從而引起反酸、燒心等症狀。所以燒心並不是癌症的預兆。



出現燒心症狀,怎麼辦?

一、首先建議前往醫院就診,完善胃鏡等相關診療,明確病因,才能對根治療而不是對症治療。

二、飲食方面

平時吃飯時避免進食過快,以清淡飲食為宜,不宜吃過多辛辣、油膩、酸性食物,忌濃茶、咖啡及飲酒。飯後不宜彎腰及進行劇烈運動。

主要有抑酸類藥物如質子泵抑制劑(奧美拉唑、蘭索拉唑等)、H2受體抑制劑(西咪替丁、雷尼替丁等)還有黏膜保護劑(硫糖鋁等)。

癌症的早期表現有哪些?

許多癌症都有早期信號,人們往往忽視了這些身體發出的警報而延誤了治療。如果出現近期體重明顯下降、疲乏無力、排便習慣改變、吞嚥困難、無痛性淋巴結腫大、反覆感染等表現,應提高警惕,早點去醫院就診,做到疾病的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神外柳葉刀——您身邊的健康守門人。謝謝你們的關注、點贊與評論。

神經外科段醫生


什麼是燒心,其實就是胃酸分泌過多,或者胃酸反流引起胸骨後或者胃部的一種燒灼感。由於不適的位置靠近心臟,老百姓通常說燒心。這種症狀可能很多人都經歷過,有時候半夜醒來,肚子餓得咕咕叫,胃裡火燒火燎,這是燒心的感覺。喝多了酒,吐完之後也會有燒心的感覺,這是由於胃酸、膽汁反流到食管引起食管粘膜受傷。

燒心的原因很多,常見因素包括:

1.飲食因素 當進食過多,吃的太飽,會出現燒心,飽食後大量食物集聚在胃內,使胃內壓力增加,使胃酸易於反流。高脂肪食物,喝大量高糖飲料時會誘發或加重胃燒心,這是因為高脂肪和高糖飲食在胃內排空慢,而且會誘發胃腸激素分泌增加,使食管下段括約肌鬆弛。另外菸、酒、咖啡、巧克力、濃茶、辣椒、醃製食物等會增加胃酸分泌,也可使食管下段括約肌鬆弛,增加胃酸燒心的發生機會。

2.肥胖 肥胖症可削弱食管下段括約肌的功能,相比較而言,肥胖的人更容易出現反酸燒心的症狀。

3.功能性燒心 當壓力過大、高度焦慮、情緒不穩、熬夜等情況下,內臟神經敏感性增高,出現功能性消化不良,也會出現燒心的症狀。

4.疾病的因素 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反流性食管炎、幽門不完全梗阻、食管裂孔疝、胃癌等疾病可能會有胃酸燒心的症狀。

由此可見,燒心是消化系統疾病的一個非常普遍的症狀,不具有特異性,很多因素和疾病都有可能引起燒心,其中胃癌、食管癌是有可能出現燒心的症狀,但不能說有燒心就是癌症的預兆。但是,如果長期胃燒心的話,胃酸反流很有可能會增加巴雷特食管炎的風險,而巴雷特食管是食管腺癌的癌前病變。因此如果發現自己有規律性或是長時間有胃燒心的表現,應該引起足夠的警惕,及時去醫院做胃鏡檢查。


胡洋


段醫生答疑在線🍁談談燒心🍁


燒心作為一種錯位感覺,實際上是各種原因導致胃酸反流到食管,導致胸骨後或劍突下出現燒灼感。

可以明確的說:燒心≠癌症前兆,但也不能掉以輕心。

什麼疾病會發生燒心?

1.最常見的是胃食管反流病,這一疾病大家最常的感覺就是反流和燒心;

2.胃炎。這類疾病多由於胃酸分泌過多、胃的運動失調等導致胃酸反流;

3.消化道潰瘍。這類疾病往往伴隨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容易造成胃酸分泌過多、胃排空延遲等,導致反流而出現燒心;

4.食管癌。食管癌會導致食管的保護屏障和清楚功能降低,導致胃酸反流。不過,食管癌的早期症狀多伴有進食輕哽噎感、進行性吞嚥困難,往往比燒心更典型、出現更早;

5.胃癌。中晚期胃癌可能因胃部運動異常導致反流,不過在早期多沒有反流。早期的症狀多以胃部疼痛且不受飲食影響、厭食乏力、消化不良等。


除了以上疾病因素,還有那些情況可能會引起反流呢?

①腹內壓增高。如妊娠、肥胖、腹水、嘔吐、負重等,當出現這些情況的時候,高的腹內壓可導致胃腸運動受阻而出現反流;

②長期胃內壓增高,如胃擴張、胃排空延遲等,這些情況很多由於功能性消化不良所致;

③飲食和藥物。一些食物(如高脂食物、巧克力等)、一些藥物(如鈣通道阻滯劑、地西泮等)也會導致反流;

④飲食習慣不良。比如暴飲暴食、酗酒、長期吸菸等等,這些不良習慣很容易導致賁門的防禦功能降低,導致反流;


段醫生特別提醒

①出現反流、燒心等感覺時,先要考慮自己自身的原因,有沒有飲食或藥物影響,如果有就暫停這些行為,疼痛難忍者可服用抗酸劑(如鋁碳酸鎂);

②若症狀持續超過3天,可以先行服用抑酸劑(如奧美拉唑、泮托拉唑等)、抗酸劑(如鋁碳酸鎂)等;

③服用藥物後緩解,停藥後反覆,不建議繼續等,建議立即就醫;

④當醫生建議胃鏡檢查時,建議不要因為害怕而拒絕;

👇關注段醫生,就是關注健康👇


段醫生答疑在線


為何會出現燒心這種症狀,出現這種症狀的預兆是什麼?我為大家科普一下!


首先燒心這個症狀會出現在反流性胃炎或者反流性食管炎或者慢性胃炎的患者身上,所謂的燒心就是胃內胃酸或者膽汁反流入食管對食管粘膜壁的刺激所造成的,長期的反酸燒心會一定程度的破壞食管粘膜或者胃粘膜。


所以說燒心不一定是癌症,但是長期不好轉的燒心那可就要注意了會有一定的癌變。因為燒心這個症狀胃炎和反流性胃炎患者都有,所以吃點抑制胃酸或者中和膽汁的藥物,在就是飲食方面自己注意,心情的放鬆以及胃的養護等各方面都能使燒心這一症狀好轉,但是發現後不治療反而還不注意飲食或者各方面的因素,那個長期的破壞胃粘膜或者食管粘膜,最後就會癌變的幾率也就增大了。所以一但發現燒心應該儘早檢查清楚,不要以為是癌症等這一種病。查清楚後就可以規範治療也不會有多大的病變。



以上是僵小醫的瞭解與看法,喜歡點關注,謝謝!


全科馬醫生


  燒心”指的是胸骨下部的位置,也就是“心窩”的位置,感覺有一團火在燃燒,特別難受。這主要是胃裡的食物“跑”到了食管內造成的,常發生在餐後1-2小時,多見於反流性食管炎(胃食管反流病),亦可見於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等疾病。

  引起燒心的因素還有:

  一、吃得太快,吃得太多,容易引起燒心。胃內盛不下這麼多食物,這時會導致食物反流到食管裡,導致燒心。

  二、一些生活中的精神因素也會引起燒心,如壓力過大、經常心情不好愛發火等。

  三、經常吃甜的、刺激性的食物,會導致胃酸分泌過多,引起燒心的症狀表現。

  四、妊娠期也容易出現燒心現象。這一方面是受體內激素的影響,另外子宮不斷增大會壓迫到孕婦的胃部,再加上孕激素分泌量增加,造成了孕婦食管下部括約肌張力減小,引起胃酸和食物反流。

  如果偶爾出現燒心症狀,通過調整飲食、少吃多餐、減少胃腸負擔一般可緩解。但是頻繁出現燒心的症狀,就需要引起注意,不排除存在癌變的可能。這是因為身體經常出現燒心症狀,人體的食管內層細胞需要作出調整來適應這種症狀引起慢性炎症,容易導致患上巴雷特食管,而巴雷特食管是食管癌的前兆。因此如果頻繁出現燒心,建議去醫院消化內科做好全面檢查工作,儘快查找清楚造成燒心的病因,積極治療,避免進一步惡化成癌症。

關注“家庭醫生在線”頭條號,更多健康問答輕鬆看~~~


家庭醫生在線


燒燒心並不是癌症的預兆,所以各位當有燒心出現時,不要過於的緊張和擔心。

燒心主要是說由於胃內胃酸過多和食管下括約肌收縮障礙,導致了胃酸反流進入到食管,從而導致食管部位的燒灼性的疼痛或者不適,就被叫做燒心。



所以,簡單的來說,當有燒心症狀出現時,一般就是說明患者的胃酸分泌過度和食管下括約肌收縮障礙了。也很有可能是患有反流性食管炎。 燒心一般都是伴隨著反酸症狀的,當這兩種症狀出現時,就是反流性食管炎的典型臨床表現。

對於長期有燒心症狀的患者,一定要去進行胃鏡的檢查,明確的檢查是否有疾病的存在,因為燒心長期存在很有可能是患有胃潰瘍,反流性食管炎,膽汁反流性胃炎。 對於燒心的治療,主要就是使用抑酸藥物來進行對於胃酸的抑制為主,只有抑制住胃酸的分泌,才可以有效的減少胃酸的反流和胃酸,胃蛋白酶等物質對於食管的損傷,臨床上常用的抑酸藥物主要有奧美拉唑,雷貝拉唑,泮托拉唑,蘭索拉唑,埃索美拉唑等等。



除了抑酸治療以外,燒心症狀的患者還應該要進行胃粘膜的保護和促進胃腸的蠕動。因為胃酸長期過度分泌,是會對胃粘膜形成損傷的,所以應該服用鋁碳酸鎂,果膠鉍等藥物來進行對於胃粘膜的保護。


而促進胃腸蠕動治療,主要是以嗎丁啉,西沙比利,曲美布丁為主,這些藥物可以有效的促進胃腸的蠕動,減少了胃酸反流到食管的可能性。

以上就是小克的觀點,歡迎各位提問和補充,關注小克,瞭解更多健康知識


小克大夫


燒心不一定是胃癌,也可能是胃食管反流病。胃食管反流病指胃十二指腸內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反酸,燒心等症狀。

發病原因主要是抗反流屏障減弱,食管對反流物清除作用減弱,食管黏膜屏障保護作用下降等。

臨床症狀是主要有反流、燒心,偶爾也會有胸悶不適等。

胃食管反流病治療主要包括一般治療及藥物治療。一般治療就是可降床頭抬高15cm左右,避免進食巧克力,高脂及咖啡和濃茶等,避免睡前兩小時進食。

藥物治療主要是促胃動力藥物,莫沙必利、多潘立酮等;抑酸藥:PPI及H2RA等。


小楊醫生



“燒心”為中上腹部或胸骨後燒灼感的俗稱,是胃炎及胃食管反流病常見的症狀之一。

如症狀初次出現,可正規醫院消化內科就診,在專科醫生指導下給與一些抑酸藥、促動力藥、胃粘膜保護劑等治療。

如症狀持續存在尤其是直系親屬中有腫瘤遺傳史或家族史的話,建議儘快行胃鏡+HP明確有無食管及胃腫瘤的可能。


※本人為三甲醫院腫瘤內科主治醫師,希望我的回答能對大家有所幫助。如有興趣或疑問,可留言和我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