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0 這公路從瀘沽湖到稻城,沒有高峻雪山廣闊草原,卻險比滇川藏線

當我們迷戀並熱衷於川藏線、滇藏線、青藏線以及新藏線的時候,瀘沽湖到稻城亞丁的“瀘稻公路”悄然開通。

這條“繞來繞去始終繞不出大山”的公路鮮有遊客踏足,原始的畫風不時呈現“野蠻”卻耿直的摩梭人、彝族人、蒙古人、藏族人,漂亮的柏油路從湖泊穿越到高山再到平原,從純淨風土到吱吱作響的冰凍路段,我們抬頭又看見光禿禿的大石頭山,石山下的雪已經下了一整夜,……你看到了嗎?遠遠那條清澈的理塘河,岸上河谷已經開滿了梨花,木裡大寺就在石山下、梨花叢中巋然不動。

這公路從瀘沽湖到稻城,沒有高峻雪山廣闊草原,卻險比滇川藏線

屋腳鄉一瞥,山衝河水與水磨房

從瀘沽湖到木裡縣屋腳鄉,是瀘稻公路的第一站。

木裡縣是我國僅有的兩個藏族自治縣之一(及甘肅天祝),被譽為最後的“香格里拉”(“香格里拉”一詞源自著名小說家詹姆斯·希爾頓根據著名探險家、生物學家、史學家、人品備受爭議的約瑟夫·洛克發表在《美國國家地理》上的“大香格里拉”而寫成的《消失的地平線》,其中主要部分是木裡王國的描寫,也即現在的木裡縣及稻城部分地區)。說起香格里拉,很多時候我們並不是直接指雲南省迪慶州的香格里拉(中甸),而是指那些擁有人間淨土、純淨民風的人間仙境。

當然,我們的第一站距離木裡縣城還有至少兩座超級大山的距離,交通工具主要以摩托車、私人面的為主。之所以在這裡停下來,是因為屋腳鄉利家咀有一個純摩梭部落的村寨,他們自稱是成吉思汗的後代,所有又稱蒙古族摩梭人。利家咀作為我國境內唯一的純走婚部落(與瀘沽湖的摩梭人漸入家庭夫妻制的“走婚”不同),目前只有41大戶人家,每戶至少有十幾人;走婚男女雖然為了小孩到民政局領證上戶口(女方);但他們依舊過著祖母、舅舅、兄弟姊妹的生活,始終不與父親生活在一起,嚴禁於外族通婚、走婚(這點倒是“成吉思汗皇室後裔”的可能作證之一)。

這公路從瀘沽湖到稻城,沒有高峻雪山廣闊草原,卻險比滇川藏線

佈局一致的摩梭祖母屋,分上鋪炕(舅舅、貴賓坐席)和下鋪炕(祖母或母親坐席)

這公路從瀘沽湖到稻城,沒有高峻雪山廣闊草原,卻險比滇川藏線

利家咀摩梭人信奉藏傳佛教,除了轉經佛塔佛堂,門口一般都有一個“卍”

這公路從瀘沽湖到稻城,沒有高峻雪山廣闊草原,卻險比滇川藏線

摩梭人的豬膘肉,與迪慶藏族琵琶肉、麗江普米族納西族的豬膘肉異曲同工

這公路從瀘沽湖到稻城,沒有高峻雪山廣闊草原,卻險比滇川藏線

田間勞作的摩梭人,春天了,這裡即將種上新的苞谷和青稞

屋腳鄉人家幾乎每戶都散養有上百頭犛牛、馬匹山羊以及藏香豬;只是後來“不知道什麼原因(摩梭人的口述)”犛牛得病不再容易養殖(山上的犛牛窩也被廢棄了),他們不得不擴大藏香豬和羊群養殖規模。

值得一提的是,這裡的藏香豬平均養殖時間是2.5年,遠遠超過了漢地正常養殖時間。摩梭人首先會把出生後的藏香豬散養2年,也即放在野地、牧場、山丘上散養;之後,他們就會把滿2週歲的藏香豬圈養起來,餵食土豆5個月即可宰殺食用。不僅如此,這裡的藏香豬最大最重都不會超過220斤。

走在屋腳鄉,幾乎隨處可以看見藏香豬和山羊、毛羊(綿羊)。據一位蒙古摩梭人老阿媽介紹,每家都有上百頭藏香豬,“不過基本都是自己吃,我們每年都風醃至少十頭豬膘肉,但還是不夠吃,人多嘛!”

這公路從瀘沽湖到稻城,沒有高峻雪山廣闊草原,卻險比滇川藏線

瀘稻公路的彝族人家以及散養的藏香豬

這公路從瀘沽湖到稻城,沒有高峻雪山廣闊草原,卻險比滇川藏線

屋腳鄉手工麻布紡織

這公路從瀘沽湖到稻城,沒有高峻雪山廣闊草原,卻險比滇川藏線

幾乎每家每戶都有紡織機,每一個婦女都會這門手藝

這公路從瀘沽湖到稻城,沒有高峻雪山廣闊草原,卻險比滇川藏線

這公路從瀘沽湖到稻城,沒有高峻雪山廣闊草原,卻險比滇川藏線

在屋腳鄉,每家每戶都有手工紡織機器,而且都是粗線、木製的機器。

據瞭解,屋腳鄉每一位婦女都會這門手工麻布紡織手藝,也曾被入選四川省非遺名錄。在平日裡,屋腳鄉的婦女會梳理毛線、紡織毛毯及布匹,一個人花費四天(零散閒暇的時間)就可以編織好一塊布匹或毛毯。不過,因為交通不便,這些物料及成品主要是供自家人使用。

這公路從瀘沽湖到稻城,沒有高峻雪山廣闊草原,卻險比滇川藏線

摩梭人的祖母屋

這公路從瀘沽湖到稻城,沒有高峻雪山廣闊草原,卻險比滇川藏線

這公路從瀘沽湖到稻城,沒有高峻雪山廣闊草原,卻險比滇川藏線

這公路從瀘沽湖到稻城,沒有高峻雪山廣闊草原,卻險比滇川藏線

木材之間的鑲嵌,不需要釘子

在屋腳鄉,每戶摩梭人(包括彝族、蒙古族漸漸學習之)都有一間祖母屋。在蒙古族摩梭人的傳統裡,祖母屋必須是純原木構建;而且是上好、上百斤的原木。據他們介紹,一間祖母屋大概需要耗費400根木材,一個月就能建好,而且完全不用釘子。建好之後,需要天然晾曬一年,然後刷漆、鑿門、添加圖騰等就可以入住了(在這裡,鋼筋水泥房少見)。

告別了屋腳鄉。

我們沿著瀘稻公路往大石山方向進發,那裡是傳說中的木裡王國,是最後的香格里拉。

這公路從瀘沽湖到稻城,沒有高峻雪山廣闊草原,卻險比滇川藏線

清晨,被廢棄的犛牛窩山上已經起了“霧凇”

這公路從瀘沽湖到稻城,沒有高峻雪山廣闊草原,卻險比滇川藏線

大石山,按照摩梭人裡十八的介紹,他小時候經常走大石山的山坳,可以快速的穿越到木裡

這公路從瀘沽湖到稻城,沒有高峻雪山廣闊草原,卻險比滇川藏線

這公路從瀘沽湖到稻城,沒有高峻雪山廣闊草原,卻險比滇川藏線

大石山上原生態的木材,現在已經被有效保護起來了

從屋腳鄉到瓦廠、木裡大寺,需要兩三小時翻越一座大石山。如果遇見雨雪天氣,需要慢慢穿行;不過,一路可以看到許多奇特的景象,包括珍稀物種、原始的山區子民,他們投來異樣的眼神,我們都報以微笑。

這公路從瀘沽湖到稻城,沒有高峻雪山廣闊草原,卻險比滇川藏線

大石山下、梨花叢中現木裡大寺

這公路從瀘沽湖到稻城,沒有高峻雪山廣闊草原,卻險比滇川藏線

梨花河谷,盤山公路之間有許多人家

這公路從瀘沽湖到稻城,沒有高峻雪山廣闊草原,卻險比滇川藏線

遠眺理塘河,當地人喜歡稱呼它“大金河”;木裡縣城往鹽源縣為“小金河”

這公路從瀘沽湖到稻城,沒有高峻雪山廣闊草原,卻險比滇川藏線

當地人蓋房子

這公路從瀘沽湖到稻城,沒有高峻雪山廣闊草原,卻險比滇川藏線

寸冬海子,被譽為木裡高山明珠,這裡的牧場主產犛牛

這公路從瀘沽湖到稻城,沒有高峻雪山廣闊草原,卻險比滇川藏線

午後,瞌睡的犛牛

這公路從瀘沽湖到稻城,沒有高峻雪山廣闊草原,卻險比滇川藏線

牧場馬匹

這公路從瀘沽湖到稻城,沒有高峻雪山廣闊草原,卻險比滇川藏線

這公路從瀘沽湖到稻城,沒有高峻雪山廣闊草原,卻險比滇川藏線

康塢大寺

這公路從瀘沽湖到稻城,沒有高峻雪山廣闊草原,卻險比滇川藏線

這公路從瀘沽湖到稻城,沒有高峻雪山廣闊草原,卻險比滇川藏線

這公路從瀘沽湖到稻城,沒有高峻雪山廣闊草原,卻險比滇川藏線

因地處橫斷山脈終端、青藏高原的東南末端,木裡註定有許多艱險和不便,即便是它的縣城也要建在一個臨河的小山丘之上。用裡十八的話說,“這個縣城二十年來都變化不大,這條街還是以前那條街,我的記憶沒有發生多大的變化……”

說到木裡,我們先從它的王國說起,從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美國國家地理》的封面說起。《國家地理》資助的美籍奧地利探險家約瑟夫·洛克從雲南麗江進入木裡,因他奇特的樣貌和國家地理的探險精神,新上任的木裡王在木裡大寺接見了他。

在此後的一個星期,洛克拍攝了大量即便是到了現在都非常珍貴的照片,並在世界權威雜誌《美國國家地理》發表,吸引了西方世界的聚焦。詹姆斯·希爾頓也就是那時候由此獲得靈感,寫下了曠世之作《消失的地平線》,引發了一代代西方探險家、遊人前往中國,尋找心中的香格里拉。

這公路從瀘沽湖到稻城,沒有高峻雪山廣闊草原,卻險比滇川藏線

這公路從瀘沽湖到稻城,沒有高峻雪山廣闊草原,卻險比滇川藏線

木裡縣目前交通不算便利,只有瀘稻公路以及通往涼山州州府西昌的快速路。既便如此,從西昌到木裡的300公里也要近8小時的車程。後續進行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