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2 年入千萬級,圈錢又圈粉的那些互聯網“工具流”創業大殺招

年入千萬級,圈錢又圈粉的那些互聯網“工具流”創業大殺招

說來也巧,近來跟身邊朋友以及社群成員在不同場合驚人巧合地都聊過創業切入點的話題,本來這個東西只適合關起們來講,但一想到不少混跡網絡的人常常因為上天無路,入地無門而遁入灰黑,就不免遺憾。

特撰此文,希望給緣主一些新思路,不拼下限也能挖掘出不少滋潤項目。

開整~

創業流派

一直以來創業方向都有兩大流派,一派是藉助強勢資源(技術,資本等),做大局下大棋建平臺搞生態,跑馬圈地佔賽道。

年入千萬級,圈錢又圈粉的那些互聯網“工具流”創業大殺招

這一流派篤定一個肯定可以賺錢的思路--前期自身並不能造血,主要依靠融資補給攻城略地,BAT,京東,新美大,滴滴,近來的共享單車都是個路子。

玩這一流派的人,常常資歷深,人脈廣,不少是從大公司走出來的業務骨幹,基本上大旗一拉,要人有人要槍有槍。

玩這個套路,門檻極高,活到最後的往往只有一兩家,炮灰一大把,能被併購那都是祖上燒高香。

互聯網發展到現在,大入口的坑基本被搶完了,有新出來的大機會門檻也越來越高,例如AI,核心要件為大數據,算法,硬件,每一個都不是省油的燈,拿最最最不起眼的來說,歐美目前做深度學習的人工智能博士生,一畢業普遍能拿到年薪20萬美元的offer,據傳國內有給200萬RMB的大廠。

一般的公司頭目一年到頭也未必能掙200萬。。。

那一般人怎麼通過互聯網創業儘可能搞出點動靜?

創業?呵呵,創個傑寶——灑家日常被人戴高帽的第一反應——俺只是做點小生意。

當下互聯網環境起項目,切入點一定要小巧,離錢近,保持充裕穩定的現金流,做到進可攻退可守,至於玩高舉高打瞎咋呼的,十有九死,剩下一個割完韭菜就沒影。

這就引出另一流派--有多大鍋下多少米,刁穩準,刀刀見錢,小本甚至無本買賣。

在此基礎上,可根據個人喜好決定是否接受資本加持,勢如破竹爽一把。

本篇灑家要放的招就是務實派目前所向披靡的路數——互聯網工具流創業。

啥是互聯網工具流創業

年入千萬級,圈錢又圈粉的那些互聯網“工具流”創業大殺招

在網絡玩家眼裡最值錢的東西有兩個,第一是錢本身,第二就是流量。

進入2017年,微信公眾號打開率大幅下滑,絕大部分打開率下滑至5%以下,不少粉絲進入負增長時代。今日頭條,知乎,快手等平臺百花齊放進一步分流,流量更加破碎稀釋,不管是內容流還是技術流,想圈粉是越來越難。

前幾年動不動就微信粉絲資源1個億,2個億的“大咖”到現在恐怕不敢這麼說了,除了號被封得心稀碎,再用心打理的微信個人號每年掉粉率都在20%以上,微信公眾號持續穩定優質內容輸出門檻又極高,流量池怎麼也蓄不起來。原來還有通訊錄導入的口子,現在俺實在找不到支撐這些牛逼的理由。當然,還有一些平臺可以搞上億粉絲,但拿微信個人號、公眾號殭屍粉說事的就省省吧,別充大尾巴狼。

因此,互聯網創業要是有路子既能直接出錢,又能出粉,那簡直就是天機。

當下,出錢的路子非常多,例如搞遊戲就非常來錢,但是流量難搞,騰訊,網易之所以駕輕就熟很大部分得益於他們各自的巨型流量池。

缺的是能圈住粉的路子,這有個要點就是不但能吸粉,還能給留住,而留住一般靠內容,但內容這事吧,門檻極高,一般團隊根本搞不來,有天賦做內容的人才基本都自己搗鼓自媒體了,難招攏。

這就得換思路,歸根結底,內容也只是互聯網上傳遞價值的一種手段,只要你有用流量就會圍繞你轉,那麼有用的除了內容還有啥呢?互聯網產品本身!

互聯網工具流創業就是據此衍生出來少見的,能錢人雙收的玩法。

老徐嘴下的工具流創業大致得滿足以下要件——

1,依附於大平臺,只有那兒才能聚集起可觀的用戶群。

2,開發一個工具型產品,當好一個“插件”,撓大平臺鞭長莫及、不願及、不能及的用戶需求點。

3,有穩健充裕的現金流,能圈粉,商業化前景廣泛。

典型案例剖析

No1小密圈

年入千萬級,圈錢又圈粉的那些互聯網“工具流”創業大殺招

原小密圈因“涉黃”已改名“知識星球”,光從受不可抗力而改名就可以看出這個產品的影響力不不俗。

背靠微信,定位連接1000個鐵桿粉絲,為知識付費提供社群解決方案的小密圈目前註冊用戶早已破百萬,圈子10W+,就連運營力度不算大的小密圈服務號閱讀量都已經1w起,而且基本都是高價值B端用戶。

目前小密圈唯一的盈利點為抽取付費圈子收益的5%(官方稱流水1個億左右就能覆蓋開支),對於這款服務於社群變現的產品本可以在功能和盈利點上有更大作為,但作為一個情懷型創業者,創始人吳加魯顯得非常剋制。

當然,除了有穩定的現金流拿了騰訊數千萬人民幣的投資也是其有恃無恐的重要原因。

No2小鵝通

年入千萬級,圈錢又圈粉的那些互聯網“工具流”創業大殺招

小鵝通由原來騰訊數據平臺部總監鮑春健創立,定位為一款知識服務與社群運營的聚合型工具。

年入千萬級,圈錢又圈粉的那些互聯網“工具流”創業大殺招

支持圖文,音頻,視頻,直播,專欄,會員等內容形式的變現,這意味著你既可以搞單篇付費,也可以做付費專欄,付費社群,付費直播,付費錄播視頻課,稱得上是內容變現綜合解決方案供應商了。

任何一個功能拆出來都是一個創業項目……

自2016年12月正式推廣之後,截止今年7月份,據官方說明其註冊用戶近40000家(同屬高價值B端用戶),付費版本用戶佔10%,就在剛剛過去的8月,商戶總流水已破3億(據此可以推算小密圈的流水量級)。保守估計也是年入千萬級的主。

但據老徐在圈內的感知以及多方渠道的驗證,推廣方面小鵝通仍有大量提升空間。

年入千萬級,圈錢又圈粉的那些互聯網“工具流”創業大殺招

其盈利模式目前主要就是賣付費版產品,跟其他家一樣還有用戶收入0.06%的微信提現手續費。

年入千萬級,圈錢又圈粉的那些互聯網“工具流”創業大殺招

跟其他家不一樣的是,他還有個資源費用代收,其中包括信息存儲費、流量費、短信費。

不經意間這塊支出看似小,實則足夠讓你肉痛。拿存儲費來講,一職業知識提供商上架10G內容不過分吧,每月固定支出是9塊,快夠上QQ會員的vip,

東西存那這杯續了還不能停,最讓人難受的是不掙錢這費你也得付,因此在小鵝通並不存在真正意義的免費。

從一個理性用戶的角度,只用關心產品能帶來的好處以及獲取這一好處的代價,至於商家花費多少成本實際上並不能用來說服自己多花錢,賣家興許燒了100億也沒弄出個好東西。

這就是做B端生意的好處,用戶同情心很強,很能理解企業的各項支出併為此付費,普通C端用戶產瞅見這收費那收費,大多數情況會直接送你一句滾犢子。

對商家來講,以第三方要收費的名義進行代收費削減成本,也是一種收入。有些企業為了用戶體驗,會將支出點封裝,對外提供免費產品,例如早前微信提現到銀行卡是不需要手續費的,小密圈提成的5個點裡麵包含了0.6%微信體現手續費。

灑家覺得對於一個企業來講,提供好產品就是最坦誠的情懷,而吃瓜群眾要求下展現的情懷,只不過是拆東牆補西牆罷了。當然作為一個玩家不可能站在自己角度,因此在設計盈利模式的時候也得充分考慮這一因素,讓用戶痛快付錢。

No3小U管家

年入千萬級,圈錢又圈粉的那些互聯網“工具流”創業大殺招

小U管家是一款微信群管理服務機器人,可以實現群數據統計,內容沉澱,日常活動,拉人踢人自動化等功能。

年入千萬級,圈錢又圈粉的那些互聯網“工具流”創業大殺招

他們的商業模式簡單粗暴,就是直接賣機器人,另外手頭幾十萬量級的社群可以幫忙做推廣,具有很大的想象空間。在盈利模式上,普通購買部分有兩個一次性付費產品,一個是基礎板塊(管理單個群),另一個是社群聯盟(多群管理)。這部分產品成本較低,使用門檻也較低主要用來塑造口碑帶來新用戶,同時可以培養用戶深入消費。

而內容模塊,娛樂模塊,護群模塊另外收年費,可提供持續現金流。

年入千萬級,圈錢又圈粉的那些互聯網“工具流”創業大殺招

另外為了滿足更加深度的需求,他們還有售價2580/年的VIP版本,以及至少3600/年的專業版本產品,至此,老徐強調多次的立體變現體系躍入眼簾。

年入千萬級,圈錢又圈粉的那些互聯網“工具流”創業大殺招

儘管小U管家的老闆極力向微信團隊示好,但小U管家仍舊被定性為“外掛”,公眾號多次被封,最新的賬號都不見發文,成了一個純粹的服務端口。

說明小U管家目前靠口碑和存量用戶也活得挺好。

在被封期間,不少用戶紛紛抱怨它跑路了,其實從它的盈利模式設計來講,跑路就不可能是選項。

網上很多軟件吆喝一次付費終身維護,稍稍有點常識的人就知道,每一個產品都是要人要資源去持續維護的,缺乏持續的收入口子,一定是要跑路的。

其他典型的工具流創業案例還有新榜,有贊,分答,千聊live,i排版、135編輯器等排版工具,西瓜公眾號助手,創客貼,新媒體管家,兔展,在線一鍵PDF轉word

……諸位可參照俺的分析思路對這些項目進行拆解,獲取對你有用的信息點。

也許大家也發現了,這一眾案例基本上都附著微信生態,這跟微信的產品屬性和地位分不開。

關於搜索引擎端和電商平臺端的案子,灑家後續另擇切入點進行剖析,至於其他細分平臺,例如今日頭條爆文,知乎一鍵複製等工具,等老徐家論壇上線,挨個說~

---------------------------------

文/徐戈,網絡營銷魔法師,互聯網項目操盤手,多名大V幕後運營策劃推手。更多猛料文章參見微信公眾號:daai1024,老徐有話說。微博@徐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