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2 “道法自然”的“自然”原來是這個意思,一般人還真難領悟到

道德經中的“無為”就是順應萬物的屬性(或天性)的本能反應,順其自然,自然而然。自然就是自己如此,順其自然就是順應其自性讓其自己如此,自然而然就是本性的本能反應——自動自發。總結一句話,就是“天性使然(內因),本能反應(外果)”。

“道法自然”的“自然”原來是這個意思,一般人還真難領悟到​具體舉例:水性避高趨下(這是水的屬性),因此倒水,水自然向低處流動(這是水的本能反應);貓的本性就是愛吃魚(這是貓的本性),見到魚就有吃魚的行為(這就貓的本能反應);仁者的本性與人為善,因此看到別人有困難自然好善樂施,給予別人幫助;圓球易滾動這是本性,放到有斜度的地方圓球自己會動這就是本能反應……

“道法自然”的“自然”原來是這個意思,一般人還真難領悟到​由此可推,人之所以叫人是因為其具備人性,獸之所以為獸是因其具備獸性,佛之所以為佛是因其具備佛性,魔之所以為魔是因其有魔性……具備其性,必有其行。

“道法自然”的“自然”原來是這個意思,一般人還真難領悟到​只有順應其本性,才能與其和諧相處,就像訓獸員通獸性能與獸同住,訓練鱷員能與鱷常處;反之,只有順應其屬性才能降服萬物,如釣魚要熟悉魚性,知其生活規律,投其所好,才能悅者上釣;又如獵人要知道獵物的生活習慣和喜好才能因此下套將其獵殺或誘捕。

不管和諧相處也好,還是剋制降服也罷,都離不開順應萬物自身的屬性。如此事半而功倍,順應此理,但可以無不省力,無不可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