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0 古代怎麼給河流清淤?蘇州虎丘藏著的世界環保第一碑來揭祕!

水之於蘇州,不僅是重要的自然資源,更貫穿2500多年的歷史人文脈絡。

南宋時期的《平江圖》描繪了800年前蘇州城的格局。800年後的今天,蘇州古城的輪廓幾乎沒變,然而,蘇州城市內的河道逐漸進入“老齡化”!

改善水環境、彰顯水文化,蘇州一直在為此積極努力。今年5月,隨著平江河等河道開始幹河清淤,古城區河道新一輪清淤拉開了序幕。

為此,看蘇州啟動“重走平江圖”大型策劃,金山銀山不如綠水青山,昔日的平江圖還能重現嗎?

古代怎麼給河流清淤?蘇州虎丘藏著的世界環保第一碑來揭秘!

6月,江南姑蘇城多一份夏日的熱辣。

上塘河,50歲的陳長新正拿著水槍在河裡衝擊淤泥。

“快收尾了,蘇州的河水水質還可以,比較乾淨。”從事河流清淤6年的陳長新曾在全國各地清淤,他說蘇州是名符其實的“水城”,在蘇州半年,他對這座城有感情了。

古代怎麼給河流清淤?蘇州虎丘藏著的世界環保第一碑來揭秘!

在現場,看蘇州記者看到不少重型設備在河道里作業。現代化的設備,正讓古老的河流散發著“生機”,不久,這裡又是一彎流動的河水。

古代怎麼給河流清淤?蘇州虎丘藏著的世界環保第一碑來揭秘!

那麼,在《平江圖》裡出現的那些河流,歷史上是否也有被清淤?又是如何來清淤?

“幹河清淤法,古代就有了,先賢的智慧是讓人起敬的。”此次清淤的項目負責人李美樂告訴記者,在蘇州的虎丘山下還有一座染坊碑,是我國最早的水質保護法令,從染坊碑就知道古代對河流水質保護的重視。

古代怎麼給河流清淤?蘇州虎丘藏著的世界環保第一碑來揭秘!

看蘇州記者來到虎丘山下,在山門的右側見到了這塊鑲嵌在牆上的《奉憲勒石永禁虎丘染坊碑》。染坊碑碑高1.55米,寬0.73米,碑文34行,共計1400多字,立於清乾隆二年(公元1737年)。

古代怎麼給河流清淤?蘇州虎丘藏著的世界環保第一碑來揭秘!

歷經數百年風雨滄桑,雖然碑石多有破裂,碑面局部剝蝕,部分字跡也已模糊難辨,但尚能看出蘇州府當時頒佈對虎丘設立染坊汙染水質的禁令概況。

明清時期,蘇州的紡織業極為發達,正可謂“城東半城,萬戶機聲”,國家便在此設立蘇州織造署,《紅樓夢》作者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就曾在蘇州織造署任職。當時染坊的分工已經很明確,有藍坊、黑坊、紅坊、雜色坊和漂洗坊等等,染坊沿著白居易主持開挖的“七里山塘”,集中在“最是一二等風流富貴之地”的閶門至虎丘一帶。

古代怎麼給河流清淤?蘇州虎丘藏著的世界環保第一碑來揭秘!

那時染坊大多采用植物燃料,比如染紅色採用紅花、茜草等;染青色採用馬藍、烏藍等。此外,還要添加明礬等化學物質,以及銅、鉻等金屬,浸染時就會有渣滓和有毒有害物質排出,於是出現了“滿河青紅墨紫”的景象。由於虎丘地區河道曲折較淺,常常導致“漸致糾壅河濱,流害匪淺”,水質惡化,氣味嗆鼻,“各圖(村)居民無不抱憤興嗟”,於是120戶地方人士聯名信訪,要求遷移染坊。

古代怎麼給河流清淤?蘇州虎丘藏著的世界環保第一碑來揭秘!

“《永禁虎丘染坊碑》不僅是我國最早的水質保護法令,也是世界最早。”蘇州科技學院人文學院教授戈春源告訴記者,《永禁虎丘染坊碑》比英國1833年頒佈的《水質汙染控制法》早96年,比美國1899年頒佈的《河川港灣法》早了162年。

戈春源說,蘇州府會同下轄的元和、長洲、吳縣三縣實地查看,覺得周邊染坊確實汙染了當地環境,遂頒佈禁令“勒石永禁虎丘開設染坊”,所有“染作器物,遷移他處開張”,“如敢故違,定行提究”。

令行禁止,從此虎丘又恢復了青山綠水。

古代怎麼給河流清淤?蘇州虎丘藏著的世界環保第一碑來揭秘!

事實上,早在五代貞明元年(915年)就有撈淺軍,宋代開江營兵對河道進行撩淺。

“開江營的兵是‘撩淺夫’,就是指疏浚河道的兵。唐代,常熟的一些重要河流如鹽鐵塘等時有疏浚。”戈春源說,從古至今,歷朝歷代都很重視河道清淤,清咸豐三年蘇州府在烏鵲橋立碑,嚴禁向河中倒垃圾;同治十年(1871)年成立了蘇城水利局,用機器挖泥。

古代怎麼給河流清淤?蘇州虎丘藏著的世界環保第一碑來揭秘!

戈春源說,上個世紀,在沒有化肥的年代裡,河泥可是個寶。每年臨冬季節,蘇州鄉下的許多農民都會將河道里的淤泥用捻泥船和竹製的捻泥篰,用人力的方式搬調到農田裡用作肥料,同時還清淤了河道、方便航行。

對於此次蘇州大力度對河道進行清淤,蘇州文史專家柯繼承表示,因為我們的土地是西高東低,從上游水通過蘇州城一直到金雞湖,一直往吳淞江,上海那邊去。由高到低,暢流不息,不僅保留了我們蘇州的水文化,而且發展了蘇州的水文化。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我們再造了一個《平江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