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4 歷史上的“大庫倫”和“小庫倫”是怎麼一回事?

歷史上的大庫倫指現外蒙古國首都烏蘭巴托,小庫倫指現內蒙古通遼市的庫倫旗,大庫倫、小庫倫的俗稱主要形成於清末明初時期,1925年的日本地圖中明確標註了"小庫倫字樣",在《東部蒙古志 錫埒圖庫倫喇嘛王府》中對小庫倫的解釋為"小庫倫是針對外蒙古的庫倫而得名"。

1、清廷賜予藏傳佛教重要人物的駐地和領地

大庫倫始建於清朝崇德四年(1639年),原為蒙古喀爾喀部最大的活佛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駐錫地。明萬曆十二年(1614年),哲布尊丹巴一世活佛來到喀爾喀,蒙古汗尊稱“哲布尊丹巴”。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皇帝降旨哲布尊丹巴在北京到恰克圖商路上的駐地設立城防,取名庫倫,意為柵欄圍起來的草場。到1924年,蘇聯和人民黨推翻了蒙古王公和活佛的統治,建立了蒙古人民共和國,庫倫改名烏蘭巴托。在歷任轉世呼圖克圖活佛中,絕大多數來自佛教聖地西藏,大庫倫城喇嘛達到 上萬名。

小庫倫始建於後天聰八年(1634),為皇太極賜予藏傳佛教格魯派首領第三世達賴喇嘛索南嘉措的舅舅阿升希日巴喇嘛的領地,始稱"曼殊希習禮庫倫",崇德元年(1636年),根據阿升喇嘛遺願,清廷命其弟弟囊素繼任,此錫勒圖達爾汗綽爾濟,始稱錫勒圖庫倫。小庫倫的扎薩克達喇嘛總領政教事務,由清廷理藩院任免,在歷任錫勒圖庫倫扎薩克達喇嘛中,絕大多數來自清海的薩木魯家族,小庫倫境內喇嘛在一千名左右。

2、有清一代漠北、漠南地區的兩大宗教、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

應哲布尊丹巴一世活佛倡議,大庫倫在順治八年(1651)年涉立了固定機構,後僧徒不斷境多,成為喀爾喀最大的喇嘛旗。在清代中期後庫倫屬於烏里雅蘇臺轄區,為中旗駐地。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統計顯示,大庫倫人口達到 8.3萬人,是漠北地區最大的城市。

康熙年間,小庫倫開始有漢族商人移居做生意,成為蒙東地區只一開放的城鎮,同一時期這裡馬市興起,開始面向呼倫貝爾、巴林、阿魯科爾沁等北部牧區做生意,當時小庫倫南北山遍佈馬群、牛群、羊群,各類產品堆積如山,大小店鋪200多家,人口達到1.5萬人,是漠南地區商業重鎮。

歷史上的“大庫倫”和“小庫倫”是怎麼一回事?

1913的大庫倫

歷史上的“大庫倫”和“小庫倫”是怎麼一回事?

位於庫倫旗境內的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庫倫三大寺正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