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8 賞畫|王紱 山水畫選

賞畫|王紱 山水畫選

賞畫|王紱 山水畫選

王紱(公元1362—1416年),字孟端,號友石生,別號九龍山人,江蘇無錫人。他尤喜繪畫,曾師法吳鎮、王蒙、倪瓚等畫壇大家。永樂元年,王紱因善書被舉薦進京,供事文淵閣,參與編纂《永樂大典》。永樂十年拜中書舍人,派往北京,從事遷都的籌備工作。永樂十一年、十二年,兩次隨明成祖朱棣北巡,期間創作著名的《燕京八景圖》。他繪畫擅長山水,尤精枯木竹石。其山水畫兼有王蒙鬱蒼的風格和倪瓚曠遠的意境,對吳門畫派的山水畫有一定影響。但他不肯輕作山水畫,故後人有“舍人風度冠時流,筆底江山不易求”的詩句。其畫竹兼收北宋以來各名家之長,具有揮灑自如、縱橫飄逸、清翠挺勁的獨特風格,人稱他的墨竹是“明朝第一”。 存世畫跡有《墨竹圖》、《竹鶴雙清圖》、《瀟湘秋意圖》、《枯木竹石圖》、《江山漁樂圖》等,並著作《王舍人詩集》等。

赏画|王绂 山水画选

明 王紱 墨筆山水 軸

157× 67.2 公分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頗受乾隆皇帝青睞的明代畫家王紱(1362-1416)為無錫人,號九龍山人、鰲叟。其畫以墨竹最為知名,山水則承續元代文人畫風,為吳派前驅。此作密佈層疊巖壘及林木,近景臨岸漁船,一艘似正炊煮,一艘則在用餐,船上張掛著披曬的衣物;中景船隻則正收拾風帆;右方山路行旅也疾疾趕路入城,一派日暮歸人景緻。

乾隆皇帝於旅程中欣賞此圖時,並非草草展閱山水大勢,而是連小小的舟中生活都注意到了,併成為他吟詠的重心,由此可感受到他品畫時的細膩與留心。

赏画|王绂 山水画选

明 王紱 山亭文會圖219×87.6釐米 臺北故宮博物院

赏画|王绂 山水画选赏画|王绂 山水画选
赏画|王绂 山水画选赏画|王绂 山水画选

業務聯繫電話:15899791715(可加微信)

————中國書法網微信公眾平臺————

關注熱點,傳播最及時的書畫資訊;

堅守傳統,打造專業書畫權威平臺。

廖偉夫 13510562597(可加微信)

QQ:19689887

郵箱:[email protected]

往期經典

書畫高清資料

名家訪談

經典專題

推薦展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