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經常看《羅輯思維》對個人成長有多大作用?

baobaoyywj


60秒懂車,回答這個和車無關的問題

羅輯思維有用嗎?


也有用也沒用。

因為做事的是自己。老羅講的所有都是對的,只是角度不一定是你的角度。

看看有人學到了換角度思維,拿他就是幫到了你,哪怕一句話幫到了你,那就是有意義的。

你即使追了1萬輯,還是沒有錢怪老羅嗎?

哥叫你一句話:人生的成功靠自己你的人生方向不明確聽的勵志語言多了就會迷失。

如果自己目標遠大加明確,任何人的話你不聽,你也能成功。

毫無疑問羅振宇是成功的,他把大家像賺錢的話利用很好。自己贏了,你可以學習他如何賺錢,其他問題都是自己。

不用探討他是不是騙子,不抱怨,他如果騙了你的錢。說明你還有短板被他騙,那就把自己的短板補上。

人生沒有應該。一切都是需要自己努力,沒人同情弱者。

努力吧,年輕人。世界是公平的也是不公平的。

看你自己怎麼看。


60秒懂車


來說說我的親身感受吧。



我本身是從事財務工作,經常在上班的路上聽你聽音頻。邏輯思維這個節目我應該是從2017年初開始聽的。之前根本不知道有邏輯思維這個節目。而且我也不是從優酷上看到的,印象中我是從喜馬拉雅上聽到的。當時是隨便點進去聽一聽,哈哈,不過一聽就上癮了,尤其是感覺羅胖的語言很有特色,很幽默,很輕鬆,而且他講的很多內容是我以前沒有關注過的,但是聽了他的講解之後,我會感興趣去了解一下,一直到現在我還是會聽聽邏輯思維作為休閒放鬆。



現在羅胖又創辦了“得到”,裡面也有很多精品節目,我從邏輯思維,然後知道了得到,又從得到知道了李笑來,又通過李笑來知道了比特幣區塊鏈(不過我認知太淺,當時沒買😂),而且得到裡面很多老師的課都講到通過寫作是一種很好的知識輸出方式,還可以鏈接到很多同頻的夥伴,又可以提高自己的認知。

於是,我就簡單的相信照做了。我從2017年開始,報了幾個寫作課,期間也開通了自己的公眾號。當時的公眾號原創是有門檻的,但是憑著興趣和一股熱情,我用三篇文章就開通了公眾號原創,當時比中了大獎還興奮。不過最大的收穫是結識了一群喜歡寫作的朋友,一起並肩前進,互相鼓勵,互相學習,感覺不到孤單。

從這個月開始,我又開始學習寫書評。報了“鼴鼠的土豆”的寫作課,裡面牛人很多,我的目標是今年努力實現靠寫作變現。對了,現在的悟空問答也是我今年寫作變現的一個小目標,大家祝福我,關注我吧,謝謝喲^ω^



總體來說,邏輯思維給我個人的成長真的非常大,雖然還看不到實際的價值。但是對我個人思想意識層面的改變非常大,整個認知都得到了提升。如果不知道邏輯思維這個節目的話,我也不可能有之後的閱讀、寫作,更不可能有今年想通過閱讀寫作,實現提升自己人生價值的這麼一個想法。

雖然邏輯思維對我現在實際的生活沒有太大改變(還是打工族),但是對我思想意識層面的改變卻很大,讓我在業餘時間或者是下班後有了自己的追求,而且我覺得這樣也非常有意義(比我以前整天追劇好太多)。雖然現在有很多人也黑羅胖,但是我覺著我還是很受益的。每個人的看法不同,你對此是怎麼看的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關注我。。◕‿◕。

利用午休時間又寫了一個問答,加油(๑`・ᴗ・´๑)

我是雨滴,2018讓我們一起通過閱讀、寫作提升自我,實現自己的最大價值。公眾號:遇見雨滴


雨滴閱讀


我這兩三年一直在聽羅輯思維,而且還不斷回顧以前的節目。我的感受就是,這就是提供談資和想法。這對於某些人很重要。

我去年在總部參加了幾次高端培訓,我發現很多高管在演講中,都引用了羅輯思維裡面的故事和案例。我覺得至少在這一點上,羅輯思維已經成功了。

沒有人指望通過羅輯思維一個節目成為哲學家,思想家,科學家。也沒有人指望通過羅輯思維來代替大學,中學等正規教育。

我覺得,我的心態很簡單,把他當成一種偏重知識的休閒方式,早上晚上洗漱的時候聽,聽到好觀點就想一想,不然就當背景音樂,也不虧。

最後說下我聽這個節目的收穫。我今年從德國調到荷蘭。就是因為健談,且言之有物,很快就在荷蘭辦公室也建立了不錯的個人品牌。算是意外的收穫。

多謝關注我。


歐洲Bill哥


聽過很多集,有些還不錯,對個人肯定有用

但我還是把它定位成雞湯,看多了沒用

相信大部分人在自己的本質工作上都還沒有做好,甚至還有非常遠的路要走。更應該花時間去打磨自己在那個領域的能力,花十年甚至更久做一點成就出來(哪怕不是別人認可的,自己要認可)。

裡面知識很多,但沒有用的、不能用來執行的知識都是次要的。

比如軟件開發者,應該提升的是軟件能力,今天我拿10k,明天我能不能去百度阿里拿30k,做更多的貢獻,這是我要想的問題

比如證券行業的人,我應該研究的是經濟、股票漲跌等等,水很深啊,反正我是不懂

比如會計行業的,我在鄉下工廠裡拿了6k的收入,難道不應該去搞個註冊會計師麼,學無止境啊兄弟


說了這麼多我要表達什麼呢?

1、聽或者看這些東西,能長知識,但人的時間資源是有限的,要有目標的去學習,去實踐。別一股腦瞎搞。

2、光學習有用嗎,肯定有用啊,但是頂多是個學者!得實踐,才能變成專家。


杯酒看蒼穹


我是文開石,我有靠譜的答案。

如果你的閱讀、閱歷、認知處於一個相對很低的水平,看《邏輯思維》還是有用的。

  • 給你的都是“乾貨”,只用吸收不用自己理解研究,正好彌補了理解認知能力不高的短板。
  • 花錢花時間購買了知識,能給人一種極大的自我滿足和自我認知。

  • 一分鐘聽聽“新知識”、“新觀點”。增長見聞的性價比很高。

  • 對新知識有渴求,對獲取知識願意付出,這個智商稅交的很值。

如果你的閱讀、閱歷、認知處於一個相對高的水平,看《邏輯思維》也能有用。

  • 羅振宇先生的現場演講和洗腦水平很高,絕對屬於中國前幾名的水平,有很多的技巧可以學習。

尤其是18年底的跨年演講,節奏、套路、故事,現場情緒把控,幾乎堪稱完美。

  • 你可以通過《邏輯思維》的推薦進行閱讀書籍的篩選。

羅振宇推薦的書單還是很不錯的,就是一定要注意,如果是太新出版的,尤其是國內作家新出的熱書,就稍微加點自我判斷,容易有利益關係推薦的原因。

  • 如果你刨除《邏輯思維》提出的知識焦慮、時間戰場、國民總時間、認知迭代、認知稅、後真相時代等等新概念新名詞,不熱衷“新書首發讀者”、“超級用戶”之類的名銜,還是能再從乾貨裡榨出一點好東西的,雖然從時間成本來說,不如自己找個新鮮的自己榨汁。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

你的書你的知識,他的黃金屋他的顏如玉。


文開石


我覺得經常看羅胖會有什麼好處呢?

大家都知道羅胖的節目都是拆解書,從書裡去找答案,那麼從書上有什麼好處呢?

  1. 有效篩選有價值信息。一方面,挑書的時候不僅是自己在篩選,在這之前已經幫你砍掉一大批文化垃圾了;憑自己的喜好篩選信息,不僅耗費更多勞動,還可能加深了固有偏見而不自知。另一方面,一版再版的經典讀物,也是經過全體人類和時代共同篩選出來的,馬可奧勒留寫下的《沉思錄》,在近兩千年後的今天,依然值得我們繼續讀。
  2. 總體上,書的內容更有深度。書有全篇佈局、起承轉合,是作者深思熟慮後的思想結晶
  3. 聽書有利於提高閱讀能力。書聽多了,閱讀和思辨能力會提升;
  4. 有利於優化信息來源。一本好書,可能會牽引出更多好書;另外,書的內容是完整豐富的,其中難免會有我贊同和不贊同的部分,我可以對兩方面都進行拓展,完善自己的三觀;微博,往往就是幾句話,我可能完全贊同,或完全不贊同,到最後的結果就是,我集聚了一批思想認識水平相同的人,鄉村裡的貴族俱樂部都是這麼個氛圍。
  5. 開眼界
  6. 聚好友,一群理想之人
聽羅胖獲取信息的不足之處:
  1. 光聽,不去了解眼下的世界,容易脫離現實。
  2. 畢竟是一家之言也有侷限性。

最後

人,從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大學一路過來到走向社會,一步步升級上來,一直伴隨著對老師的超越。上中學了,你會覺得之前老師教的東西好簡單啊;上高中了,你更覺得之前的老師能力真一般,教的東西漏洞百出;走上社會混出點名堂了,碰巧遇見以前的老師,細細打量一番TA,心裡可能覺得眼前真是太平凡的一個路人了。

但,一日為師,終生為師,所以我相信沒有人會對以前的老師說:呸,你以前教的算個屁,老子現在比你懂的多了。

你任以為師的人或者事,都是用來作為目標超越的,超越了說明你進步了,沒超越的更可以用來激勵自己。但不管你超沒超越,都用不著口誅筆伐,極盡汙言穢語


宗毅說


首先,羅振宇自己也一直承認他自己是個商人。據我瞭解,很多網友從粉轉黑的原因就是因為當初羅振宇開始賣書,粉絲就不高興了。如果你有一直聽他的節目,你就會發現這群網友就是對應著198期但是已經因為內容有一部分的敏感度被下架的——《你是巨嬰嗎》這期節目講的(可能說道3個詞後看過的朋友會想起來,就是“病態共生、全能自戀、偏執分裂”。)全能自戀類型的巨嬰。就是他們覺得你不做免費的知識提供商轉而賣書賣專欄這個舉動對他們內心對於羅輯思維的看法不一樣,他們會覺得你不是免費的脫口秀節目嗎,怎麼賣起書賣起專欄來了?唯利是圖,不是好人!

這是一種什麼心態啊???

再者,部分人說羅振宇賣的是知識焦慮,依據在哪裡?就是因為人家看的書多給你講的新奇事物跟只是理論多就等於是告訴你你沒知識??最起碼人家節目裡講的內容是他們團隊蒐集到相關的信息,整合後轉換成自己的輸出,這就成了部分網友口中的賣弄學問,可笑至極。

然後,關於得到app,裡面的專欄作者哪個不是業界有名的?你不相信薛兆豐是北大的老師,不相信寧向東是清華的老師,你可以百度啊!你連這點證明基本事實的能力都沒有,張口就噴人家,這張的人你覺得你自己很厲害吧?

總之,也是羅振宇自己講的,他不會希望所有人為他的服務買單,他只服務於認同他的一小撮人。

學習本來沒有錯,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終身學習的觀念更應該值得倡導。


鄰家HR


其實《邏輯思維》運營也有一段時間了,你去看看追隨他的人混成什麼樣子,就知道答案了。不管羅粉怎麼擁護他,你都不要被迷惑,那隻不過是一群未清醒的人。

最近羅胖出了本新書,書名是《終身學習》,在豆瓣的評分低到了2.3分,看到這個結果讓人十分欣慰,這並不是知識經濟衰落造成的,而是大眾的智商迴歸了,一樣的忽悠方式用久了總能看透,再傻的粉絲也有醒悟的一天。

其實羅胖是個很有實力的人,無論是從賺錢方面,還是演講方面,還是提升自身知名度方面都是一把好手。但這些都有一個共同的目的,就是讓自己的錢包越來越鼓,並不是讓大家的錢包越來越鼓,這是我們要首先清醒認識的。

早起有很多追隨羅胖的人,當時都認為跟隨他一定可以實現逆襲,時間真的可以證明一切,現在罵他的人是越來越多,說好壞的人反而沒有,為什麼呢?

因為不光賺不到錢,反而賠錢了。

記得當初羅胖忽悠大家,說知識經濟來了,大家最優先的事情就是提升自己,不斷的學習,只有這樣才能慢慢適應新的環境,未來才會得到無盡的財富。這個言語也很難讓人反駁,總歸我們的思想被灌輸的就是終身學習。

他說這些話的目的並不是為了讓所有人通過學習獲取財富,而是因為他要推動自己的知識付費產品。甚至忽悠大家,說自己賣房跑去學習,大量粉絲跟著他學,賣掉自己的房子交付大量學費去學習,最後人家偷偷把房子買回來了。追隨者可能連房子都賠沒了。

如果老老實實靠房子升職,沒準都賺了幾百萬了,這可不是通過學習就一定能獲取的,所以賺錢並不是學習導致的,而是機會導致的。

馬雲爸爸曾經說過,讀書沒那麼大用處,發現有什麼機會賺錢就去做就行了,用不到那麼多知識,這還是很誠懇的回答。只是大家不信,非認為只有學習才是出路,這不過是一種逃避罷了。

其實你想想,我們從小學到大學,需要學習多長時間,難道還沒學夠嗎?這些基本知識已經足夠賺錢了。是不是一塊學習的料子自己早該清楚,就不要妄想自己可以靠學習發家致富了。


科技銀狐


我個人感覺很有用處,談不上對成長有多大作用,但是可以讓人換一種不同的視角去世界。

有兩句話值得讚賞::和你一起終身學習;做時間的朋友。

《羅輯思維》我一直在聽,其中每次聽到那一句雞湯的話很是受用:和你一起終身學習。因為個人如今就是這樣來做的,倒是感嘆自己認識邏輯思維晚了點,更早一點可能會更好一點,但是任何時候開始學習都不晚,努力學習應該是未來個人永恆的狀態,讀書、寫字、觀影並寫下影評,這是後續會一直延續下去的狀態。

羅胖發了一個宏願,跨年演講二十年,做時間的朋友,很是贊同這句話,在浮躁的當下,這個口號很有警惕作用,只用沉下心來去做時間的朋友,才有可能把一件事做好,做事最重要的要有工匠精神,能夠沉得住氣,道理很多人都懂,揠苗助長的故事更是耳熟能詳,但是做到的人並不多。


但是,說到但是了。

我很欣賞羅胖這個人,但是並不太欣賞他一直談情懷的方式,在這點上我個人的感覺就是,他的話可以聽聽,但是要辯證的去聽,我基本沒有得到APP上消費過,因為對於知識而言,羅胖的那些知識產品只是一個引子罷了,自己如何去學還得要看自己想要做什麼了。

比如一本書,是聽音頻還是讀完整的書,我傾向於讀完整的,但一般不會先去聽音頻,即使要聽也是在看完書自己總結過後,再去聽音頻,看下別人是如何解析一本書的,經常看到某些人說今年讀了多少本書,其實只是聽了多少本書而已,看上去是乾貨,其實真正得到了多少呢,可能很少。

《邏輯思維》現在是經常聽,但我吸引的是他看世界的方式,拒絕的是他賣知識的方式,取和舍只在於自己判斷,走自己的路才是真正的走路。


丁明念響


我是在14年就開始關注邏輯思維。

我認為邏輯思維他首先值得肯定的是,那一份的那份精神,一件事情的堅持和執著,這位帶給我第一個非常重要的成長。

第二個我認為非常重要的,成長應該算是自己思維的一個寬度,能夠了解更多人他的的方式和方法。這會讓自己在思考同一個問題的時候,能夠看到不同的角度。

第三個非常重要的,我認為是對於中國的這種知識的一種歸納,能讓人更高效的去獲得自己需要的知識。

當然同時我也能看到邏輯思維它的侷限。它更多是在思維層面和邏輯層面讓一個人去學習更多,其實在我們傳統的教育學習裡面,這樣的學習其實是有的。對於一個人根本性的支持和扭轉,其實還是需要更深的連接和體驗的。

在這個基礎上我覺得如果有更多的有針對性的的學習和跟蹤性的服務,能讓一個人從自己改變的想法開始,到最終在生活當中實現拿到改變的結果,這整個過程其實可以完整的來做到的。

而要做到這些,我覺得可以加上一些更有啟發性的練習,尤其是體驗式的練習,能夠讓一個人的變化會更加的徹底,在生活當中也能產生更持續的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