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鄭漂來說,在這個城市裡安家究竟有多難?
尤其是,對年輕的、剛畢業的待婚男女。
在2016年5月份之後,有些年輕人原有的安家落戶的希望,隨著鄭州房市的升溫、高潮、狂歡,一點一點變成了奢望。
往前看,慨嘆自己生不逢時
往後看,遠慮近憂撲面而至
他們迎著早高峰的公交地鐵開始一天的匆忙,踏著末班車的節奏趕回家睡覺,週而復始,日復一日。
可即便如此,整個鄭州三環內,也看不到安家的希望。重壓之下的生活裡,似乎連“我是誰?我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這三個終極命題,都變成了——“我是誰,我為什麼而努力,我努力是為了什麼?”的無解難題。
過來人說,“當你覺得難的時候,就是在走上坡路,當不知道該選擇哪條路的時候,就選最難走的那一條。”

1
某公司職員—90後中年人
······
生活漂泊,但不失希望
自2016年3月回到鄭州,某園林公司職員L先生便進入了他目前所在的公司。
那時他的薪水不足2500元,住在東三環某安置小區某棟樓頂違規自建的活動板房中,房租800元,飽嘗了盛夏頂層日曬的汗蒸,也享受過雨夜鐵皮頂篷上的交響樂。
兩年多以來,他平均每年出差7個月以上,累計加班時長超700個小時,體重上升25斤,頭髮減少30%。他的足跡踏遍小半個中國,待遍公司在建的項目工地,曬傷的皮膚再也修復不了。
就這樣兩年走過來,踏著鄭州房價翻番的當口,他也逐步實現了月收入的翻倍,從當初的不足2500元到如今稅後的5000+。
這個過程,難嗎?值嗎?似乎再努力,現實也沒有因此而有絲毫動容。
箇中滋味,L先生難以言明,只是依然全身心投入工作,繼續奮戰。
2
某房企大佬—努力哪分什麼年齡
······
生活穩定,卻依舊拼搏
某個週末,地產圈的大佬們憶往昔崢嶸歲月稠。各自回憶起當年畢業時的收入,以及當時的房價。
十年前,B先生畢業,住進鄭州廟裡的城中村,第一份工作實習期工資600元,轉正1500元,而那會兒南龍湖龍泊聖地均價每平方1800元,他說起自己當時對這個樓盤的感受:“恁球貴,誰來買”……那心情,大概和現在的年輕人,討論四環外過萬樓盤時的感覺差不離。
以後來人的眼光來看,似乎每個年代的人在那個當下,對高房價都有一種本能的恐慌和困惑。然後被那種恐慌驅動著,更加努力地趕路。
如今,B先生已是本土房地產公司的中層領導,年薪幾十萬,有車有房有娃有一個溫暖的家。可問題是,即便已實現人生上半場的穩定,他卻依然保持著高昂的努力勢頭。基本上每天都是凌晨入睡,7點前起床,每天工作加學習的時間超過16小時。
人近中年,B先生身上這股子拼勁兒較年輕時有過之而無不及……年輕時為自己,現在還為了孩子。
3
北上廣不相信眼淚—壓力越大能量越大
······
不懼將來,活在當下
光怪陸離的北上廣,總是吸引著一波又一波生龍活虎的年輕人前赴後繼。
望京soho的寫字樓很酷、大悅城和西單的女孩們年輕又光鮮、外灘的夜景優雅又迷離、夜裡的小蠻腰透著高貴的氣質......
那裡房價最高、工作節奏最快、生活壓力也最大,五環外的房子又破又小、上下班的地鐵總是擠爆了頭、加班到眩暈還得照常忙活。
壓力越來,能量越大。
他們沒有因為“買不起房”而唉聲嘆氣轉身離開,反而自動屏蔽掉了自己和房價的差距,抱著最純粹的態度活在當下——學習、生活、步履匆匆。
為了更好的職業生涯,為了留在這裡賺更多的錢,成為更好的自己,他們暫時留了下來,直面不確定的未來……
人生,哪有好走的路
平凡如你我,太多太多人為了生活付出了全力,而這條路並不順暢。
“當你覺得難的時候,就是在走上坡路……”可事實是——人生,哪有什麼好走的路。
雖然不好走,但也不是刀山火海那般艱難。
當你以為你過不去的時候,咬一咬牙也就熬過來了。
然後,你或許就能發現,那些你曾經苦苦求之不得的房子和票子,也不過就是奮鬥路上一個小小目標而已。
在你足夠努力、足夠優秀的時候,它就會自然而然地現身。
那個忙到喪失自我的90後中年人L先生,那個為人生中場和下半場持續奮鬥的B先生,還有那些在大城市漂泊的異鄉人......他們正全力以赴地奔赴自己一個又一個目標,此路多熬煎,但他們也依然堅定地衝破一層又一層阻礙。
蘇格拉底說,世上最快樂的事,莫過於為理想而奮鬥。
而當現實的生活不快樂大於快樂時,是不是因為你錯把短期目標當成了人生全部意義了呢?當你覺得疲憊、無力、迷茫、憂傷時,是不是被眼前的困境迷住了眼睛?
但其實,房子也好、鈔票也罷......你的理想、你的人生規劃一定不止於當下的慾望而已。
當然,如果說你的人生就是為了一套房,那麼你也可以放縱自己去驚慌,畢竟房價還會更高。
·END·
閱讀更多 金融島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