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8 一場關於正義的“小概率”事件——《辯護人》

一場關於正義的“小概率”事件——《辯護人》

2003年,《殺人回憶》,韓國國民影帝宋康昊用那雙一大一小的眼睛,注視著銀幕前方的觀眾,令人肺腑惆悵,江河翻滾。 如今,還是宋康昊,他依然大餅臉,仍舊是小眼睛,《辯護人》裡面,他在法庭上直面暴力機器,慷慨陳詞,怒斥法理不公,直言國家有病,煽情到極限。

觀影人次超過1136萬,韓國史上第9部觀影人次破千萬的本土電影,幾乎根據韓國第16任總統盧武鉉的真人真事改編。

這個週五,讓我們一起在這部電影中進行思考,究竟何為政治與民主。

一場關於正義的“小概率”事件——《辯護人》

名稱:변호인 (2013)

導演:楊宇碩

編劇:楊宇碩 / 尹賢浩

演員:宋康昊 / 吳達洙 / 金英愛 / 郭道元 / 任時完

類型:劇情

時長:127分鐘

首播:2013-12-18(韓國)

豆瓣評分:9.1(No.45 豆瓣電影Top250)

影片以20世紀八十年代的釜山為背景,以已故前總統盧武鉉曾在擔任律師時,負責釜林事件辯護的故事為原型,講述了沒有錢、沒有學歷、沒有背景的稅務律師宋佑碩經歷的改變其人生的五次公審。該片於2013年12月28日在韓國上映,連續29天佔領票房榜首,觀影人次超過1137萬,是2014年第一部千萬人次電影。

一場關於正義的“小概率”事件——《辯護人》

劇情簡介:

1978年,只有高中學歷的宋佑碩(宋康昊 飾)通過多年的艱苦努力,終於通過司法考試,並在成為法官後很快轉行成為一名律師。他敏銳地從最新政策中嗅到商機,以不動產代書業務起家。雖然被同行譏諷為隨時隨地派發名片的夜店小弟,但佑碩不以為忤,一步一步朝著心中的目標邁進。他依靠賺來的錢讓妻兒過上富足的生活,也還了七年前在飯店大嬸那裡欠下的良心債。進入20世紀80年代,韓國民主化鬥爭愈演愈烈。佑碩全然不管窗外事,關起門來繼續賺錢。然而社會的鉅變已經不容他置身事外,飯店大嬸的兒子樸鎮宇(任時完 飾)因從屬的釜山讀書聯合會被控為左翼社團而遭到逮捕,更受到殘酷的虐待和不公的指控。雖然愛錢卻更重感情的佑碩,就這樣走上了為民主辯護的道路。

一場關於正義的“小概率”事件——《辯護人》

角色介紹:

  • 宋佑碩 演員 宋康昊

無錢無背景的稅務律師。他敏銳地從新政策中嗅到商機,以房產代書業務起家。雖然遭到同行的白眼,但他不以為然,更憑此讓妻兒過上了富足的生活,也還了七年前在飯店大嬸那裡欠下的良心債。進入80年代後,飯店大嬸的兒子被捲入釜讀聯事件遭到逮捕和不公的指控。雖然愛錢卻更重感情的佑碩,便走上了為民主辯護的道路。

一場關於正義的“小概率”事件——《辯護人》

  • 順愛 演員 金英愛

宋佑碩成為律師前經常去吃飯的小餐館的老闆娘,當兒子鎮宇被捲進案件、拘留後,她找到宋佑碩希望他替兒子辯護。

一場關於正義的“小概率”事件——《辯護人》

  • 樸東浩 演員 吳達洙

宋佑碩的事務長,當他得知宋佑碩要擔任鎮宇的律師後,因感到危機重重而極力阻止對方。最後他選擇支持宋佑碩的選擇,並在辯護過程中一直替對方擔心。

一場關於正義的“小概率”事件——《辯護人》

  • 樸鎮宇 演員 任時完

宋佑碩成為律師前經常去吃飯的小餐館的老闆娘順愛的兒子,被捲入一場突如其來的案件的平凡大學生。

一場關於正義的“小概率”事件——《辯護人》

一場關於正義的“小概率”事件——《辯護人》

幕後花絮:

● 該片是以災難漫畫出名的漫畫作家楊宇碩撰寫劇本,並親自拍攝的導演處女作。

● 因為角色的敏感性,宋康昊曾一度拒絕出演該片。他給出的理由是“擔心給他(盧武鉉)添麻煩”。

● 為了完美詮釋角色,從前讀劇本只讀一遍,拍攝前從不對戲的宋康昊,提前四五天就進了劇組練習臺詞。這對拍戲全靠臨場發揮、追求“自然演技”的“行動派”演員宋康昊來說還是第一次。

● 主人公宋佑碩的名字由宋康昊的姓和導演的名組成。

● 《辯護人》並非宋康昊首次飾演有歷史原型的角色,在2004年上映的《孝子洞理髮師》中,宋康昊扮演了韓國前總統朴正熙的理髮師。

● 該片是主演宋康昊繼《漢江怪物》之後第二部1000萬人以上票房的電影。

● 因該片的上映而再次成為韓國社會話題的“釜林事件”,2014年9月25日進行了複審宣判,33年前曾被判有罪的五名被告在幾十年後被法院認定無罪,洗刷了多年的冤屈。

一場關於正義的“小概率”事件——《辯護人》

獲獎記錄:(2014年)

  • 第五屆年度電影賞 最佳男主角獎-宋康昊
  • 第19屆春史電影節 最佳男主角獎-宋康昊;最佳新人導演獎-楊宇碩
  • 第50屆韓國百想藝術大賞 電影類獎項 最佳電影獎-《辯護人》;最佳男演員獎-宋康昊(提名);最佳男配角獎-郭道元(提名);最佳女配角獎-金英愛(提名);最佳新人導演獎-楊宇碩;最佳新人男演員獎-任時完(提名);最佳電影劇本獎-楊宇碩(提名)
  • 第35屆青龍電影獎 最佳電影獎-《辯護人》
一場關於正義的“小概率”事件——《辯護人》

影片評價:

  • 影片開頭時打出字幕說,本片“以真實人物為背景,但內容是虛構的”,著重點出了電影與歷史之間微妙的關係。也讓我們意識到影像與歷史,娛樂與政治如何取得一種合理的平衡。至少在這部影片中,電影成為了大於電影的藝術,超越電影本身的存在,承載了很多不堪重負的歷史。導演楊宇碩或許是覺得歷史太沉重,在影片前半個小時製造出了一種輕喜劇的風格的假象,無論是配樂、節奏和風格,這跟後面的風格轉變形成強烈的對比,反而更加凸顯出一種強烈的歷史宿命感。(南都週刊評)
  • 宋康昊在片中憑藉亦喜亦悲、大開大合的表演詮釋了一個前後情感跨度巨大的角色,將一個原本唯利是圖的稅務律師走向人權辯護道路的心境轉變生動呈現。(搜狐韓娛評)
一場關於正義的“小概率”事件——《辯護人》

歷史背景:

《辯護人》的故事取材於真實事件。1981年,韓國全斗煥軍事獨裁政府以違反《國家安全法》等理由對釜山地區的大學生和大學出身的活動家進行拘留刑訊,震動全國,史稱“釜林事件”。當時還是個平凡的稅務律師的韓國已故前總統盧武鉉接觸了被害學生後,受到震動併為之辯護,由此成為一名人權律師。

在楊宇碩眼中,那是盧武鉉人生中最為精華的一段歲月。而對於當下很多缺乏信念和人生目標的年輕人而言,當年那個既不是政治人物,也不是總統的熱血青年盧武鉉的人生經歷足以對他們產生觸動。

一場關於正義的“小概率”事件——《辯護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