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6 月入兩萬減稅2600元以上,個稅改革哪個群體最受益?

近日,個人所得稅迎來了第七次大改,這一次的根本性改革在於三方面:

工資薪金、勞務報酬、稿酬和特許權使用費等四項勞動性所得首次實行綜合徵稅;

個稅起徵點由每月3500元提高至每月5000元(每年6萬元);

首次增加子女教育支出、繼續教育支出、大病醫療支出、住房貸款利息和住房租金等專項附加扣除;

優化調整稅率結構,擴大較低檔稅率級距

……

這些改變對我們來說意味著什麼呢?

首先先掃盲幾個個稅知識點:

個人所得稅計算公式

應納稅所得額=( 工資收入金額- 各項社會保險費(五險一金等)- 起徵點

應納稅額= (應納稅所得額*稅率- 速算扣除數)

很明顯,個稅起徵點由3500增長到5000之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老百姓的稅收負擔。

月入兩萬減稅2600元以上,個稅改革哪個群體最受益?

但是,在這次的個稅改革中,意義最深遠的其實是增加了專項抵扣,

個稅修改後,包括子女教育支出、繼續教育支出、大病醫療支出、住房貸款利息和住房租金等與民生相關的將進行專項抵扣。在現行的個稅徵收辦法下,一個人月收入8000的單身漢生活質量應該還不錯,但是如果他上有老下有小,是全家唯一掙錢的人,那麼他的生活一定比單身漢困難得多。個稅改革後,增加了子女教育支出等項目專項抵扣,簡單來說就是這部分可以不交稅了,這就有針對性地緩解了中低收入群體的負擔。更長遠地來說,專項抵扣機制還為政府提供了有效的工具,引導社會更加公平健康的發展。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專項抵扣機制要注意一些“多花多得”的怪象。比如富裕家庭子女幼兒園的學費支出可能是中低收入家庭的好幾倍。為此,針對幼兒園學費的專項抵扣,建議同一地區設立同一定額標準,杜絕那些可以支付“天價幼兒園”的消費群體,最後反而因此獲得更多收益。而房貸利息、房租和大病醫療等其他專項抵扣,則可通過設置抵扣金額上限的方式來做相應規範。

月入兩萬減稅2600元以上,個稅改革哪個群體最受益?

回到起徵點提高的問題上,我們發現月入2萬以下減稅超50%,月收入在8000~40000元的這部分群體受益最大。

根據個人工資、薪金所得扣除“五險一金”後(以2000元為例)的收入分佈推算,個稅起徵點和稅率結構調整後,各收入群體均會受益:

  • 月收入5000元以下(不考慮“五險一金”和專項附加扣除因素)的納稅人將不需要繳納個稅;
  • 月入1萬元者,現有稅制下需繳納345元個稅;改革後個稅為90元,降幅超過70%;
  • 月入2萬元者,現有稅制下需繳納2620元個稅;改革後個稅為1190元,降幅超過50%;
  • 月入5萬元者,現有稅制下需繳納10595元個稅;改革後個稅為8490元,降幅約20%;

整體來說,月收入在8000~40000元的這部分群體受益最大。

一方面,該群體繳納個稅的平均稅率大幅下降(見表1);另一方面,該群體的稅後月收入也有較大增長(見圖1)。

月入兩萬減稅2600元以上,個稅改革哪個群體最受益?

表1

月入兩萬減稅2600元以上,個稅改革哪個群體最受益?

圖1

從表中可看,月收入在8000~14000元的這部分群體,在起徵點提升至5000元時,對應的平均稅率由現在的7.8%下降為3.1%,對應的收入增長率為5.1%;

月收入在14000~40000元的這部分群體,在起徵點提升至5000元時,對應的平均稅率由現在的15.9%下降為9.8%,對應的收入增長率為7.3%。

值得注意的是,這次的個稅調整,同時也大幅降低了中低收入群體的應納稅額,使收入較高群體承擔了應有的納稅額。起徵點調整後,月收入在14000元以下的這部分群體的應納稅額有較大幅度下降;而月收入在14000元以上的群體,應納稅額佔工薪個稅(注:個人所得稅徵稅內容除工資、薪金所得以外,還包括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偶然所得等)總額的佔比都在上升。

總體來說,此次個稅調整,中等以下收入人群成為此次個稅改革重點減稅群體;收入越低的納稅人減稅幅度越大,收入越高的納稅人減稅幅度越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