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8 東北經濟為什麼衰落了?未來出路在哪裡?

最近幾年,在全國經濟形勢一片大好的情況下,東北經濟卻相對衰落了,增速拖了全國的後腿。特別是在2016年,遼寧的GDP增速竟然是負數。

1978年,遼寧的GDP是229.2億元,廣東的是185.85億元,黑龍江的是174.8億元,吉林的是81.98億元,東北三省是廣東的2.6倍,到了2017年,廣東的GDP是89789億元,遼寧的是23942億元,黑龍江的是16200億元,吉林的是15289億元,東北三省加起來也只有廣東的61.7%。

而且從目前的趨勢看,廣東的經濟增長速度依然遠超東北三省,那麼東北究竟出了什麼問題,經濟為什麼會衰落呢?

東北經濟為什麼衰落了?未來出路在哪裡?

要了解這個問題,我們首先從東北的歷史說起。

在清朝以前,東北一直是一大片森林,住著很多遊牧和狩獵民族,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女真人,它們建立了金朝,後來金朝滅亡了,經過元朝、明朝,到了明朝末年,女真人的後裔又興起了,也就是滿洲人,滿洲人後來打敗了明朝,建立龐大的大清帝國。清朝建立後,滿族人為了保護龍興之地,於是禁止漢族人前往東北開墾荒地。

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後,列強打開中國的國門。1856年-1860年發生了第二次鴉片戰爭,俄羅斯帝國通過《北京條約》和《璦琿條約》割佔中國東北大片領土,清朝陷入嚴重危機中。為了抵禦俄羅斯的威脅,清朝終於放開禁令,允許漢族人前往東北開荒。

很快北方窮苦人民掀起一股闖關東的熱潮,至1910年東北總人口增至1800萬人。中華民國建立後,闖關東的洪流仍然源源不斷,新中國成立前夕達到近4000萬人。

闖關東之後,東北迎來第一次大開發熱潮,大量的耕地被開發出來。我們都知道,東北平原是中國最大的平原,那為什麼古代沒有在這裡大量開墾耕地呢?主要原因有兩個,1,古代農業生產技術比較落後,東北天氣太冷,所以沒辦法開墾,後來隨著生產力的進步,東北地區才逐漸被開墾出來,2,哥倫布到達新大陸後,世界變成一個整體,來自南美洲的許多農作物被帶到中國,如玉米、馬鈴薯、番薯、花生等,這些作物很多也適合在東北種植,增加了可耕種農作物的種類。

也就是說,從清朝末年開始,東北才被大規模開發的。

1912年清朝覆滅後,張作霖統治東北,東北在張作霖、張學良父子的經營下辦學校、建工廠,經濟取得很大的進步。到了20世紀20年代,東北超過長三角成為中國經濟最發達的地區。當時的東三省兵工廠每年可生產大炮150門,炮彈20萬發,步槍6萬支,槍彈18000萬粒,輕重機槍1000挺以上,是全國最大的綜合性兵工廠。當時的張學良還從國外購買汽車零件,建立一個工廠組裝汽車。

當時的東北,在張作霖的治理下,成為中國工業最發達的地區。這與它得天獨厚的資源有關,首先有大量的耕地,能夠提供豐富的農產品,然後木材、鐵礦、煤礦等各種礦產也非常豐富,為工業奠定基礎。接著是交通,當時俄羅斯帝國為了侵略東北,於是在東北修建了中東鐵路,從此東北成為中國鐵路最密集的地區。1929年,張學良用武力強行收回中東鐵路的管理權,引發蘇聯攻打東北軍,成為了中蘇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軍事衝突。

到了1931年,日本發動了918事變,在不到半年時間裡,就佔領東北全境。日本為了侵略中國,把東北看作是重要基地,於是大力發展工業,東北的工業水平進一步得到發展。到了30年代末,東北的工業水平不僅領先中國,甚至超過日本本土,成為亞洲工業最發達的地區。當然,日本在東北大搞建設,目的是把這裡當成進攻中國的基地。

1949年解放後,中國用了三年時間鞏固政權,到1953開始了第一個五年計劃,一大批工業在東北落戶,東北成為新中國的工業搖籃。一五計劃時期(1953-1957),中央將蘇聯援助的156個重點項目中的58個放在東北。1956年,位於長春市的中國第一汽車製造廠生產出中國第一輛汽車,1962年,瀋陽日用電器研究所試製出新中國第一臺洗衣機。之後一直到90年代,東北都是中國最重要的工業基地之一。

東北經濟為什麼衰落了?未來出路在哪裡?

但90年代後,東北因為各種原因,經濟逐漸落後全國。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第一,體制原因。東北因為長期實行計劃經濟體制,雖然在前期能獲得快速發展,但到了後期,這種體制會逐漸僵硬,對經濟的發展不利。改革開放後,東北雖然也實行市場經濟,但因為計劃經濟根深蒂固,所以扭轉過來不容易,因此和中國東南沿海地區相比,這裡的市場經濟就比較落後,增長速度就比較慢。

第二,政府惰政,腐敗嚴重。傳說很多外地商人去東北投資會遇到政府員工和當地惡勢力的敲詐,有投資不過山海關的說法。在東北,居民更習慣靠關係、人情來辦事,這對於一些體制外的人來說非常不利,導致許多人離開東北,而且對外來投資商也不友好。

第三,產業結構老化,沒能把握住新興產業。東北主要是發展重工業,但近年來,中國的傳統工業如煤炭、石油、機械產業已經到達天花板了,中國工業正在逐步轉型,轉向發展一些高附加值的工業,如電子工業、精密儀器製造業、品牌製造業等,這些都主要集中在南方,同時許多新興產業,如影視業、軟件、互聯網、人工智能等產業也集中在氣候條件更好的南方,東北三省因為抓不住這些新興的產業,所以經濟開始衰退。

第四,氣候寒冷,居住成本高。在冬天,氣候寒冷的地區取暖費用高,對於窮人來說,是一筆不小的費用,因此很多人紛紛搬到溫暖的南方地區。

第五,人才流失嚴重。東北經濟在下滑的同時,很多人才在這裡無法施展才能,於是只能南下去京津、長三角和珠三角等地工作。年輕人的離開,加劇了東北的人口老化程度,使得正在工作的人負擔更重。

第六,周邊地區落後。東北的周圍是蒙古、朝鮮和俄羅斯遠東地區,這些都是落後地區,經濟比東北還差,自然也就不可能靠它們發展經濟。

那東北三省未來還有可能重新恢復到當年的盛況嗎?小編認為,在可預見的50年時間裡,東北的經濟都不樂觀。

東北經濟為什麼衰落了?未來出路在哪裡?

我們從東北的發展史就可以看出,東北的工業能取得發展,主要是因為耕地多、資源豐富,因此能夠建立起發達的重工業。但重工業發展到一定程度後,自然會遇到瓶頸,想要進一步發展經濟,就必須發展新興產業。

但東北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也就是前面提到的體制、政府、氣候、人才等原因,使得各種各樣的新興產業都無法和條件更好的中國南方競爭,所以註定不可能再現輝煌。其最根本原因,小編認為應該是氣候,因為畢竟太冷了,所以不管是高素質人才還是窮苦人民都不願意生活在這裡,而人是經濟活動中最重要的因素,所以東北的經濟自然要落後於南方地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