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9 要讓孩子階層躍遷,關鍵就在這三點!

看點 如何能讓孩子們在未來的世界裡生活得更好,更有競爭力,是父母們心中的關切所在。教育,在其中到底可以怎樣發揮作用?康奈爾大學機械工程博士,並在美國公立大學執教的Arthur媽媽,以簡單的舉例介紹了四種教育方式,並指出三種能力至關重要: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聯結不同的信息;創造非凡的價值。

就在高考結束的時候,微信朋友圈有一個熱議的話題:“創業是最後的階層上升通道”,比如共享單車,美團外賣,嘀嘀打車,都在這一輪互聯網共享經濟中雀屏中選,斬獲頗豐。

“只要在風口,豬都能飛起來”,可是能對風口有足夠的警覺和把握機會的能力,就不簡單,從概率上來說,這需要過硬的專業知識,創新的企業家思維,清醒的投資人頭腦。

無論孩子以後是不是要創業,他們都需要獨立思考的能力,要學會尊重不同的選擇和見解,還必須保持個體鮮活思維邏輯,同時具備紮實的基礎知識學習。

從教育角度,值得我們瞭解的是,同樣的學習內容, 同樣的知識點,不同的學習方法,有著巨大的差別。

咱們拿教小朋友認識幾何圖形來舉例說說。

見仁見智的學習模式

先來看最傳統的咱們都特別熟悉的方式:

小朋友,今天我們要學習認識幾何形狀了,不同的幾何形狀有三角形,四邊形,圓形,菱形……三角形有三個邊,三個頂點,四邊形有四個邊,四個頂點……

這就是工科教學裡的第一種模式:概念導向學習 Subject-Based Learning,專注於學科本身的知識概念,教學、課上的例題、課後的習題都僅僅圍繞課程核心的概念展開。

如果我們換一種方式,加入更多生活元素,比如拿出一些小朋友平時喜歡的物品,然後告訴小朋友,奶酪是三角形的,為什麼是三角形的,書的形狀不一樣,怎麼不一樣…

這就是第二種工科學習的模式:情景導向學習Case & Scenario-Based Learning,注重與實際生活的聯繫,為課程的概念知識提供實際生活中能夠運用這些概念的情境。

要让孩子阶层跃迁,关键就在这三点!

無論概念導向,還是情境導向,本質上都是從上至下的教學方式,如果我們不直接灌輸式教導呢?

比如我們可以跟小朋友玩一個矇眼睛猜物品的遊戲,讓他們通過自己去看、聽、觸碰,得到形狀的概念。換句話說,無論你多想把知道的關於幾何形狀的一切告訴孩子,你都得藏著掖著,要讓孩子自己或者和別的小朋友玩耍、討論、辯論,去認識這些幾何圖形。

這是一種更能調動發揮學生積極性的並且能夠對概念有更深層次理解的工科學習模式:主動協作學習Active & Collaborative Learning (ACL)。

如果把短時間的小遊戲擴展到帶孩子去博物館,請他們尋找各種形狀的東西,拍照、畫畫、整理成報告,最後完成對幾何形狀的學習,那就是另一種流行的工科學習模式:問題導向學習Problem/Project-Based Learning (PBL)。這種方法鼓勵孩子用更多時間,通過做課程項目來學習一些知識和概念。

“主動協作學習”和“問題導向學習”近年來被大力提倡,而在此基礎上增加註重培養企業家的思維觀念,就是最新提出的:

企業家思維學習Entrepreneurially-Minded Learning (EML)。

培養和鍛鍊學生具有企業家的思維觀念,並不是說要讓學生都去創業,也不是說要在工程學院培養出很多企業家,而是希望在潛移默化中,學生不再只會生搬硬套書本的知識,而是能:

✔ 時常保持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Curiosity);

✔ 善於把不同的信息聯繫起來(Connections);

✔ 創造非凡的價值(Creating Value)。

這三個C,正是EM的核心。

要让孩子阶层跃迁,关键就在这三点!

(圖片來自Melton, D.E., Entrepreneurial Minded Learning -

A Pedagogy for Engineering)

這三個C具體的定義是什麼?針對每個C,學生應有的態度和行為的標準是怎麼樣的?在瞭解了這些標準之後,我們就可以有的放矢的對孩子進行培養和教育。

保有好奇心 (curiosity)

標準之一:能夠善解不同於己的觀念和想法

紐約時報有篇題為“Teaching Children Empathy”(教育孩子共情)的文章指出,如果孩子一言不合就大鬧,經常和小夥伴起衝突,喜歡bully欺負別人,這樣的孩子往往不善解人意,也沒有同情心,所以教育的重點應該是幫助孩子理解、重視和尊重不同於己的觀點。

要让孩子阶层跃迁,关键就在这三点!

當孩子和你觀點不一致的時候,你不是一棒子打死,而是能夠去了解他為什麼會那麼想,為什麼會想那麼做。和孩子一起讀書的時候,多問問孩子書中的主人公在想什麼,他認為什麼是對的,他想要什麼,有怎樣的感受。當孩子和別的小朋友起衝突的時候,讓孩子假設自己是對方小朋友,問問孩子當時會有怎樣的感受,為什麼會做出相關的行為。

標準之二:能夠批判性的觀察瞭解周圍的環境並能發現機遇

大家都熟知的品牌Nike的第一雙鞋,始於Bill Bowerman家裡的華夫餅機。作為田徑教練,他一直為田徑鞋抓地力不夠好而困擾,某天早上在做華夫餅的時候,受華夫餅機上的花紋啟發,第一雙Nike田徑鞋誕生了。由此可見,不足和不滿的地方其實往往都是新的機遇。

要让孩子阶层跃迁,关键就在这三点!

所以有一個常用的教學方法叫做“bug list/painstorming”,請學生列出一個產品、一種環境,或者一項服務裡,他們最不滿意,最令他們煩惱的事情,或者是請學生調查瞭解,有沒有什麼讓客戶最痛恨的地方……這列表裡的每一條都可能成為創新的源頭。

我們也可以“依葫蘆畫瓢”來從小對孩子進行潛移默化,和孩子聊聊他喜不喜歡某個玩具,為什麼喜歡,如果不喜歡的話,為什麼不喜歡,怎麼樣才能更喜歡這個玩具,他會做出什麼改變等等。

標準之三:能夠探索不同解決問題的途徑

無論孩子遇到問題,還是成功的解決了某個問題,在鼓勵讚揚孩子的同時,不妨也引導孩子多想一想有沒有其他的辦法。比如孩子正在玩的遊戲需要一頂帽子,這種時候不妨問一問孩子,有沒有什麼其他現有的東西可以代替帽子而不影響遊戲?有沒有辦法可以快速的做一頂簡單的帽子?

能夠善於把不同的信息聯繫起來(connections)

標準之一: 願意與擁有不同專業技能和知識的人士共事

團隊合作是能夠在當今社會立足的必備素質,孩子從小就應該培養這方面的能力,團隊體育項目比如籃球、足球、冰球等,以及一些需要幾人合作一起動手完成的小遊戲小活動,都是很好的培養團隊合作能力的機會。

The Marshmallow Challenge (棉花糖挑戰) 是一個很有名的關於團隊合作的TED演講, 這個挑戰需要一個四人的小團隊在18分鐘內,用20根生的意大利麵,約一米長的線繩,和同樣長度的膠帶,來搭建一個儘可能高的塔,塔的頂端需要能夠承的住一個完整的棉花糖。這個小活動材料簡單,不需要過多的準備,並且很有意思,非常適合幼兒園的小朋友。


要讓孩子階層躍遷,關鍵就在這三點!

(圖片來自https://www.tomwujec.com/design-projects/marshmallow-challenge/)


在這樣一個有趣的活動或者類似的活動當中,孩子能夠學到如何分工,如何和別人一起完成一個大家都認可的目標,如何管理時間,如何計劃,如何在失敗的過程中不斷嘗試等等。


要讓孩子階層躍遷,關鍵就在這三點!

(圖片來自https://www.tomwujec.com/design-projects/marshmallow-challenge/)

標準之二: 整合來自不同領域的知識

研究表明,“過家家”對孩子各方面的發展都有很大的幫助, 也是幫助小朋友培養整合知識能力的比較好的辦法。

要让孩子阶层跃迁,关键就在这三点!

比如一個超市過家家遊戲,會需要孩子調動的知識能力至少有如下一些: 認識蔬菜等物品,物品分類(比如什麼是蔬菜,什麼是水果),簡單的數學知識(在收錢的時候能夠數的出每個物品有多少個),顏色形狀重量(在給超市分區和擺放物品做標識的時候,能夠利用這些知識,簡單的做規劃),等等。

創造非凡價值(creating value)

標準之一: 敢於冒險

當然孩子的安全是第一位的,在能夠保證安全的前提條件下儘量放手讓孩子去嘗試。小孩子磕磕碰碰都是很正常的,孩子的每一次嘗試都是學習的機會,久而久之孩子自己會對危險性進行評估,會自己做出怎麼進行下一步的選擇。

比如我家娃剛剛會走路的時候,有一次走過一個會碰頭的地方,我猶豫了一下,但是沒有去幹預也沒有替他消除這個“危險”,而是讓他碰了一下頭。這之後,我發現他每次再走過類似的地方,都會自己弓著身子過去,或者爬過去。說明他學習到了直接走過去是危險的,所以需要做出其餘選擇,比如彎腰或者爬。

標準之二: 面對挫折不屈不撓,勇於面對失敗

斯坦福大學的心理學家Kyla Haimovitz指出,幫助孩子從很小就學習什麼是挫折,以及如何面對挫折,家長起到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要让孩子阶层跃迁,关键就在这三点!

我教的一門本科一年級的工程學導論課,每個學期的最後一堂課,我都會和學生們聊一聊失敗和挫折,會和他們分享戴森公司創始人James Dyson的故事,他在設計出全美銷量第一的吸塵器之前,進行了5000多次的嘗試,相當於失敗了5000多次才有了巨大的成功!

要让孩子阶层跃迁,关键就在这三点!

值得注意的是,我們重視培養學生正視失敗能夠坦然面對挫折的能力,但是並不提倡故意設計陷阱,來讓學生為了學習怎麼面對失敗而失敗。很多育兒方面的文章都提到家長在培養孩子這方面能力的時候不妨為孩子創造一些能夠失敗的機會,但其實

現實生活中孩子可能會失敗的情況非常多,完全沒有必要刻意的讓孩子嘗試失敗。

Parents Magazine的一篇文章在這方面為家長做了以下一些建議:

  • 在孩子面對挫折的時候引導孩子去面對,而不是想方設法的幫助孩子解決問題;

  • 平時不要過度的讚揚孩子,畢竟Not everybody gets a trophy(不是每個人都能拿到獎盃);

  • 鼓勵孩子嘗試新事物,並在過程中肯定孩子的學習和成長;

  • 幫助孩子管理自己的期望值。

要让孩子阶层跃迁,关键就在这三点!

Kern Family Foundation(Kern 家族基金會)下屬的Kern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Network (KEEN) 的負責人Dr. Doug Melton在提到為什麼要培養孩子的企業家思維的時候,他說:

要让孩子阶层跃迁,关键就在这三点!

這好比一個雙人自行車,專業知識和技能只是後座,是前進的具體動力,而思維觀念是驅動是能指引方向的前座。只有前者的學生也許只會盲目的接受客戶和上司佈置的任務,按部就班的完成,以及盲目的尊崇科技方面的設計標準,而後者更有可能看準市場,識別和把握機遇,瞭解客戶的真正需求,更有可能創新,為客戶為公司為社會創造價值。

所以把握三個核心,潛移默化的培養孩子的企業家思維,讓我們教育的視野更開闊一些,也給孩子的未來更多選擇的空間。

本文轉載自公眾號:小燈塔的三十六計(ID:xdt36ji)。“你的格局決定孩子的教育”,來自清華、北大、哈佛、耶魯等世界名校的各行業女性精英,關注親子家庭生活,探討子女教育,分享職場故事,歡迎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