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7 最经典的儿童形象,孩子懂得死亡时,童年也就结束了!

最经典的儿童形象,孩子懂得死亡时,童年也就结束了!

时光飞逝,红颜秀最喜欢的六一儿童节已经过于去了26天,

在节日那天,红颜秀还为大家介绍了动画电影《哆啦A梦》,

集体性选择回忆童年,也说明了童年对我们的重要意义和美好回忆,

‍它往往与小学的暑假、盛夏的蝉鸣、美味的冰可乐、游泳池里的消毒水味,和期盼已久的暑假,还有两三个调皮勇敢的好朋友有关,

仿佛和这样一群小伙伴们上路就能像童话故事中的人物一样展开一段充满刺激和惊奇的冒险之旅。

最经典的儿童形象,孩子懂得死亡时,童年也就结束了!

在光和影的世界中,和小朋友有关的电影数不胜数,

无论是红颜秀为大家介绍过的有些黑色味道的《信笺故事》、《最好的世界》,还是近些年大热的美剧《怪奇物语》;

又或者是去年上映的儿童恐怖片《小丑回魂》,亦或是电影史上经典的儿童科幻电影《ET外星》......

光影的世界里总是出现小孩,因为小朋友是非常原始的人物形象。

最经典的儿童形象,孩子懂得死亡时,童年也就结束了!

他们就像一张白纸,既能突出成人世界的那些“潜规则”、“让人无法自拔的利益”,

又可以承载和体现人性中,那些无可避免的恶、欲望和歹毒。

最经典的儿童形象,孩子懂得死亡时,童年也就结束了!

曾经《孤儿怨》里那个优雅可爱的萝莉,

化上浓妆勾引养父、陷害妹妹的场景,成为了多少观众心目中挥之不去的阴影,

孩子最重要的是一种灵性,是一种未经人事的纯真,是一种人类善于模仿的本能,

通过小朋友矮小、柔和化、简单化的视角,捕捉到他们微妙的感受,却感受成人世界的复杂,往往能使得电影有出人意料的效果。

最经典的儿童形象,孩子懂得死亡时,童年也就结束了!

孩子们的世界最单纯,因为他们未经过复杂的人事;

孩子们的世界也最复杂,因为当他们接受到人性中的丑恶时,会迅速的感染并且成就它们。

最经典的儿童形象,孩子懂得死亡时,童年也就结束了!

今天,红颜秀要为大家带来的这部电影,纯粹的主角就是一位小女孩,

她天才般的首次演出,就如同和夜晚黑夜中唯一的那颗星星一样,让人移不开眼睛的闪光双眸,

这都使得她和这部电影成为了电影史上的一部奇迹,

西班牙电影《蜂巢幽灵》

最经典的儿童形象,孩子懂得死亡时,童年也就结束了!

这部45年前的电影经受住了时光、时代、不同眼光的、影评人的考验,

如今,《蜂巢幽灵》依然非常“顽强”的保持了豆瓣8.6分,IMDB8.0分的高分评价。

最经典的儿童形象,孩子懂得死亡时,童年也就结束了!

1940年,一辆放映车驶入了卡斯蒂利亚高原的某个村子,

在这个荒凉的小镇中,几个孩子立刻围拢了上去,今天放映的电影是《科学怪人》,

座位上有安娜和她的小姐姐伊莎贝尔,两个孩子非常安静的欣赏着整部电影,思绪和幻想也融入了电影科幻神秘的剧情中。

最经典的儿童形象,孩子懂得死亡时,童年也就结束了!

放映室外,父亲痴迷于自己的新蜂房,

他掏出怀表,结束了今天的工作,并且思索着明天的工作怎么样继续发展,

母亲正在写一封信,尽管对方收到信的可能很渺茫,但她仍然执着的在信纸上倾诉着自己的思念之情,在火车站将信封投递。

最经典的儿童形象,孩子懂得死亡时,童年也就结束了!

初次接触电影的安娜,

久久不能忘记荧幕上有些恐怖、有些笨拙、又有些有趣的科学怪人,

小姐姐伊莎贝尔向她虚构出荒原上的一座砖房,就是科学怪人的出没之地,安娜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不断返回砖房进行查看,

伊莎贝尔似乎洞悉了某种秘密,她不再和安娜分享自己心中的一切,她装死、跳过火堆、惊吓安娜,助如此类。

最经典的儿童形象,孩子懂得死亡时,童年也就结束了!

不久,一名受伤的军人躲进砖房被安娜发现,她模仿怪兽《弗兰肯斯坦》里的小女孩的动作,把苹果递给了那个受伤的士兵,

当晚,士兵中枪死亡,父亲来到村公所拿走了军人的物品,包括安娜曾经看见军人身上佩戴的一直怀表,

死亡、背叛、人性、谎言、战争……

这些成人世界复杂黑暗的东西,在一夜之间填充进了小女孩的脑海中。

最经典的儿童形象,孩子懂得死亡时,童年也就结束了!

她穿着小小的风衣,拎着自己的小箱子,

在夜里独自一个人跑出村子,在湖边她遇到了电影中的科学怪人……

最经典的儿童形象,孩子懂得死亡时,童年也就结束了!

这部电影获得了1973年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金贝壳奖等多项褒奖,

而这《蜂巢幽灵》独特的儿童视角、几乎默片的形式、和超现实主义在电影中的运用,以及电影在电影中的运用、致敬、再现,

都使得这部电影不仅成为了影史上的经典之作,也成为了影史上的一个奇迹。

最经典的儿童形象,孩子懂得死亡时,童年也就结束了!

能看懂这样一部时代久远、政治隐喻颇深的国家电影并不容易,

但这部电影历久弥新,一直被影迷和专业影评人们赞叹为影史上的佳作,甚至被视为70年代最好的西班牙电影,

电影中的小女孩也成为了影史上最经典的儿童形象~

这其中,必然也有着承载电影美学和不论时代变迁、语言和种族的隔阂、思想意识的转变后,作为人类一部作品能够引起我们共鸣的东西。

最经典的儿童形象,孩子懂得死亡时,童年也就结束了!

这是一部非常神秘又有着无与伦比美感的电影作品,

没有高科技、高级摄影技巧的填充,这部的画面、构图和场景经历了时光的流转、科技的革新,成为了影史上无法被模仿的美感之作。

最经典的儿童形象,孩子懂得死亡时,童年也就结束了!

那种沉静厚重的油画般质感和令人窒息的构图,还有小女孩那一双复杂的大眼睛,

都成了这部电影永恒的标志,这部电影的内容与意境就像小女孩双眼承载的那样复杂又细腻,

纯洁的、忧郁、孤独的、早熟的、甚至邪恶的……

最经典的儿童形象,孩子懂得死亡时,童年也就结束了!

这样一部45年前的电影,如今来看,它所展现的画面和呈现的意境都有一种让人浸入式的观感,

妈妈坐在窗边写一封信,太阳已经下山,黄昏笼罩天空,窗子是奇异的蜂巢六边形,木头质感的桌子,纯净璀璨的玻璃杯,

母亲带着碎花的头巾,将信封塞进奔驰的火车的间隙,在默默看着火车开走。

最经典的儿童形象,孩子懂得死亡时,童年也就结束了!

小女孩穿着藏青色的毛衣、灰色的小裙子对着六角蜂巢形的大门外凝视的背影,

蜂蜜色浓醇的门外光线,小女孩笨拙的梦幻般的背景,洒落在地板上的陶瓷花盆和花束。

最经典的儿童形象,孩子懂得死亡时,童年也就结束了!

两个小女孩穿着灰白色的小风衣,拎着红色的小箱子在一望无际的黄色荒原上奔跑,

远处有一栋矮小的、静谧的屋子,

这些场景和画面都有一种让人沉迷的魔力,在现在导演越来越多的将隐喻、象征、细节、剧情填充进剧情中时。

最经典的儿童形象,孩子懂得死亡时,童年也就结束了!

《蜂巢幽灵》里有大面积、原始性的开阔画面:

铁轨、绿草、黄图、黄昏下的阴影……

人物就那样静静地矗立在背景中,每个人物的内心独白和微妙情感都通过极其克制的对话、书信、慢镜头的对焦,呈现的真实又清晰。

最经典的儿童形象,孩子懂得死亡时,童年也就结束了!

那样油画一般厚重的质感,大面积的纯色背景,原始性的荒芜环境,还有表情沉静、行为诡异的人物,

都给了我们一种浸入式的观影感受。

最经典的儿童形象,孩子懂得死亡时,童年也就结束了!

不是《燃烧》那样,每一个意象都颇有内涵和隐喻,

而是整部电影的内涵,只是人们最爱分析的文学作品里的阶级对立;

也不是《敦刻尔克》里那样填充式的背景乐,更不是所谓烧脑科幻神作那样,复杂密集的剧情。

最经典的儿童形象,孩子懂得死亡时,童年也就结束了!

就是那样一幅幅静谧又神秘的画面,和留白式的、情绪化的配乐组成的光影效果和视听语言,

就能让我们体会到电影对于影迷来说的神秘意义,

在短短97分钟内,我们仿佛就回到了1940年那个荒凉的西班牙小镇!

最经典的儿童形象,孩子懂得死亡时,童年也就结束了!

《科学怪人》中的镜头诡异神秘,荒芜的黄土上空无一人可以奋力奔跑,

母亲终日做着写信、寄信的无用功,以至于她已经不知道自己是在享受这带给她的乐趣还是痛苦,

父亲研究着自己的蜂巢,仿佛不工作也没事可做……

电影里通篇都没有提及孤独,镜头里也没有所谓的明亮光线对比、封闭空间塑造……

可是你却能感受到一种,跨越时代的,人类永恒共鸣的——孤独。

最经典的儿童形象,孩子懂得死亡时,童年也就结束了!

《蜂巢幽灵》中的小女孩是一个有着承载了黑色眼睛的漂亮小女孩,

但她的身上却极少能看到孩子的特质,这个性格内向沉默寡言的小孩,就像这部几乎没有台词的无声感电影一样神秘,只是用动作和情绪调动着一切,

神情兼具了忧郁、孤独、善良、成熟的小女孩也如同电影所呈现的画面质感一样,静美如同艺术。

最经典的儿童形象,孩子懂得死亡时,童年也就结束了!

这个小孩还可以说是电影迷的一个代表。

一个不吵不闹、无比认真的小女孩,她不会像影迷们一样解构电影,她没有什么可以联想的过往,她以一种最纯洁的、一无所知的状态沉浸入电影中。

最经典的儿童形象,孩子懂得死亡时,童年也就结束了!

那种捕捉小孩子直观感受力,纯洁的甚至邪恶的,在漆黑的电影里善良的、惊讶的投入的双眸,

那种见到电影中有人死去时,聚精会神的关注,

这个父母忙于自己的生活工作,姐姐也似乎发现了什么其他秘密变得和以前不一样的小女孩,

只能在荒凉孤独的现实世界中,将光影交织的虚幻当做了自己小天地里的寄托;在荒无人烟的黄土上奔跑,寻找那个科学怪人住着的矮房子。

在黑夜里狂奔的她,在黑暗中遇见电影中那个笨拙、善良还有些恐怖的科学怪人,自己被他抱在怀中。

最经典的儿童形象,孩子懂得死亡时,童年也就结束了!

回到家后,她站在高大的、呈着蜂蜜色暖阳的六角形窗户前闭上眼坠入自己脑海中幻想的世界,等待蜂巢幽灵将自己接走,

这像不像每一个把电影当做生活,当做信仰的我们?

在光影交织的大荧幕前微笑、流泪、哽咽、沉默、捂眼,即使深爱着一部电影,也难以与他人分享这部电影承载着的自己的情绪。

在现实生活中将光影世界作为自己的寄托,找寻着光影可以承载的奇迹。

最经典的儿童形象,孩子懂得死亡时,童年也就结束了!

那一幕中,小女孩发现了人生的终极秘密,死亡后,不顾一切的奔跑,

就像在虚构的、亦真亦幻的环形结构里,打开一道现实的裂缝,光影交织、亦真亦幻、情绪盎然又克制无声,

她直面死亡在自己面前发生,她又在直面死亡后看见自己好奇的光影中的虚拟人物向自己走来,

当孩子懂得死亡时,童年就结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