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8 華大基因否認套騙國資,北上資金大舉抄底A股

華大基因否認套騙國資,北上資金大舉抄底A股

小米招股出現17億港元抽飛

6月27日,據港媒報道,小米招股首日表現稍顯冷淡,並且在昨日出現了抽飛的情況。時富金融及輝立被投資者抽飛約17億港元。

此外,數據顯示,14家券商累計借出孖展(保證金)逾97億港元,相當於超購3.06倍。業界普遍預期小米最終或僅超購約5至10倍,凍資約240 億港元。(綜合騰訊科技)

|點評|抽飛一詞來自粵語,即取消認購的意思,小米在公開招股的次日,遭遇大規模抽飛,說明在市場疲軟的前提下,投資者對新經濟股的熱情也沒有之前那麼高了。即使沒有出現抽飛現象,小米招募的資金也低於預期。

不過,小米認購截止的日期是在28日中午,按照慣例,為避免過早鎖定資金,最後幾個小時會出現認購潮,也就是說,還有不少留給投資者考慮的時間。不管怎麼說,作為首家同股不同權在港上市的公司,小米股票還是很有價值的。

山東:房屋空置半年以上減收物業費

近日,山東省公佈了《山東省物業服務收費管理辦法》,7月1號起實施,其中規定普通住宅交付後空置六個月以上的,其前期物業公共服務費應當減收,收取的費用最高不得超過百分之六十。

據悉,辦法中指出,因建設單位分期開發、分批交付使用等原因,造成配套設施設備、道路通行、綠化環境等未能達到房屋買賣合同約定標準的,物業公共服務費應當予以減免,差額部分由建設單位補償給物業服務企業。(央視財經)

|點評|剛交付的新房,無法馬上入住,但物業費可一點不能少交,這點基本上大家都知道。山東此項規定的出臺,實際上就是針對因工程建設原因無法按時入住的業主,這樣的做法是件好事,也比較合理。

然而,這項原本惠民的政策也容易被炒房者鑽空子,在某種程度上,減收物業費是在間接助長囤房、炒房之風。因此,如果房屋滿足入住條件卻長期空置,其實就不應該減收物業費了,反而還要加收空置稅。

華為明年發佈5G手機

6月27日,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在上海世界移動大會上公佈華為5G時間表。徐直軍稱,華為將於2018年9月30日推出基於非獨立組網(NSA)的全套5G商用網絡解決方案;2019年3月30日則會推出基於獨立組網(SA)的5G商用系統。

除了5G網絡產品的時間表,徐直軍還透露,華為將於2019年推出支持5G的麒麟芯片,並於2019年6月推出支持5G的智能手機。(澎湃新聞)

|點評|華為此言一出,讓很多想換手機的消費者又咬了咬牙,今年暫時不換了,等5G手機看看。不過,華為可能不是第一家,此前高通也宣佈,會在明年3、4月更早推出完全5G功能的智能手機。

徐直軍在大會上不僅說了5G的優點,同時也直言“5G是在4G基礎上演變而來的技術,華為對此的期望值並沒有外界想象中那麼大。”雖然徐直軍強調這不是給5G潑冷水,但作用已經達到了。至於5G技術到底會給社會帶來怎樣的變化,只能等它真正問世時才有答案了。

庫克鼓勵投資者長期持有蘋果股票

6月27日消息,蘋果CEO公開斥責90天的財報週期,“在如今這個時代已是多餘”,並表示歡迎投資者長期堅持下去,如果短線投資者只是著眼於迅速賺錢的話,那他們最好把錢投資到其他地方。

本月初,伯克希爾·哈撒韋CEO巴菲特和摩根大通CEO傑米·迪蒙也聯合發聲,表示季度財報週期導致“以犧牲長期戰略、發展和穩定性為代價而不合理地注重短期利潤”。(新浪科技)

|點評|庫克、巴菲特以及迪蒙三位CEO的話,其實是一個意思,即鼓勵投資者長期持有公司股票,同時取消季報,以減少短期市場波動對長期戰略的影響。不過,幾位大佬們的說法都是在理想情況下的可能性,上市公司在實際運行過程中,不可避免會遇到各種風險,影響公司戰略規劃。

此外,如果可以不提供季報,那麼普通人該如何獲取公司的真實情況呢?畢竟對投資者來說,買股票就是為了賺錢,能做出風險預判、及時買賣還是首要的。

華大基因否認套騙國資傳言

6月27日,華大基因發表聲明,回應近日在網絡上流傳的一篇題為《舉報華大基因偽高科技忽悠欺詐涉嫌賄賂官員,大規模套騙國有資產》的實名舉報文章。

華大基因表示,文中提到的公司套騙國有資產、對董事長汪建個人的造謠汙衊以及公司對過往的合作伙伴進行個人打擊和報復一說純屬無稽之談、惡意誹謗。同時公司並未在江蘇參與任何房地產項目,也未曾獲得土地資源。(新浪財經)

|點評|華大基因到底有沒有騙取國有資產,光聽一家之言還不好說,得等有關部門的調查證實。不過,雖然基因技術未來一定是藍海,但華大基因董事長汪建的多次言論確實可能給公司帶來了一定負面影響。

比如汪建曾表示,“公司員工不允許有出生缺陷,並要求員工活到100歲”,“5到10年後可合成任何生命”,這些語不驚人死不休的話,讓人產生一種不像在正經做科研的感覺。

金亞科技被強制退市

6月27日,深圳證券交易所宣佈,金亞科技因涉嫌欺詐發行等犯罪問題,已正式啟動對金亞科技的強制退市機制,公司股票今日復牌,證券簡稱暫時調整為“*金亞”,交易30個交易日。

之後,深交所作出是否暫停公司股票上市的決定。此後,公司股票進入退市整理期交易30個交易日,在退市整理期結束的次一交易日,本所對公司股票予以摘牌,公司股票終止上市。(澎湃新聞)

|點評|作為創業板首批上市的28家企業之一,金亞科技上市初期也是風光無限。但如果仔細看金亞科技所做的事,會發現它完全是在不斷跟風口,什麼概念火爆就做什麼,絲毫沒有自己的核心業務可言。而隨著2015年牛市的終結,金亞科技也終於原形畢露,股價直線下跌。

由於金亞科技已無重新上市的可能,那麼對廣大散戶來說,還有60個交易日可供資金出逃,昨天79萬手死死封住跌停板。而投資者當初合法買入股票,如今卻要替金亞科技的違法行為背鍋。

北上資金大舉抄底A股

6月27日消息,A股正式“入摩”已近一個月,市場表現卻不好。上證指數本月下跌8.11%,創業板指跌超10%,主要指數均創出年內新低。MSCI成份指數表現同樣不佳,月內跌幅近6%。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成份股被港資大舉抄底。數據寶統計顯示,截至6月25日,北上資金合計持有MSCI成份股市值近6000億元。白馬股成為北上資金的最愛,貴州茅臺、恆瑞醫藥、美的集團持股市值均超過400億元,海康威視、中國平安、格力電器等14股持股市值超過100億元。(中國基金報)

|點評|雖然本輪A股的結構性調整還未結束,這大半個月來股市處於下跌態勢,正深陷其中的國內投資者確實苦不堪言。但對境外資金來說,現在A股的整體市值已經降到了非常低的位置,大多數個股都處於超跌狀態,可以說是大舉抄底的好機會。

再來看北上資金的流入方向,基本以低估值的白馬股為主,這說明從長遠走勢來看,國際資金還是很看好A股的,尤其是對白馬、藍籌類股票信心不減。

兩家上市公司董秘相繼去世

6月26日晚,賢豐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發佈公告稱,該公司53歲的副總經理兼董事會秘書張志剛於6月25日不幸去世。不過賢豐控股沒有披露張志剛去世的具體原因,外界有消息稱,張志剛是跳樓身亡的。

早前,中材節能股份有限公司也發佈公告稱,該公司47歲的副總裁兼董事會秘書楊澤學於6月24日因病不幸去世。(澎湃新聞)

|點評|雖然賢豐控股和中材節能兩家公司之間沒有什麼關係,但最近公司董秘的先後去世,不由得讓外界把他們聯繫在了一起。尤其是賢豐控股,看完它的股價和財務狀況後,可以略微感受到董秘張志剛今年以來承受了多大的壓力。

在A股整體不景氣的情況下,上市公司股價接連大跌,導致各種隱藏風險開始凸顯,這讓人想起了2015年股災時的場景,不能說股災已經到來,但至少嗅到了一些危險的氣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