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1 如何在知乎炒火你的个人品牌?用这7招就够了!

如何在知乎炒火你的个人品牌?用这7招就够了!

如何在知乎炒火你的个人品牌?用这7招就够了!

文章来自弹球小姐Lydia,作者爱你的Lydia。原文标题《如何在知乎炒火你的个人品牌?》。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鼠仔互联网洞察。

我从2013年开始玩知乎,每天都在观察和研究如何运营知乎账号,经历了从0到14W关注的全过程,也着手操作过知乎机构账号,实现0预算,冷启动,3个月破万的运营成绩。我亲手操盘过许多百万流量级别,全网爆红的问答帖子。所以今天我来和大家聊聊,新人如何正确地利用知乎平台做品牌。

如何在知乎炒火你的个人品牌?用这7招就够了!

首先有几个步骤是科普扫盲阶段必做的:

1.像个真号;

2.做点铺垫;

3.做有计划的引爆试验;

4.掌握答题技巧;

5.图文并茂;

6.抱团取暖;

7.剑走偏锋。

完善你的账号名称,取一个可以被辨识和记忆的名字,选择人格化的头像,标注好个性签名,主页介绍,说清楚自己是谁,做什么的,兴趣是什么,擅长的答题方向是什么,非常重要。

你只有一秒钟的时间,能让别人决定要不要关注你,所以如何巧妙地展示自己的价值以及人格魅力,是你开设账号前需要花一定的时间想清楚的事情。

如何在知乎炒火你的个人品牌?用这7招就够了!

做铺垫的意思是,你可以先和现实生活中熟悉的同事,同学,网友互相关注起来,写一些跟自己过往经历有关系的基本答案,比如来自于什么学校,大学里发生过什么样的趣事,这样的历史行为描述能够为你起到良好的背书作用,让别人心里有数,能够快速判断出跟你是不是兴趣相投,在认知上是不是有共集。

有计划的引爆试验,是最难的,即使是头部的营销大号,也每天都在头疼这件事。所以我的做法是一边做一边观察数据,扒拉出来一些屡试不爽的元素,比如:美女、美食、地域、互联网八卦、职场探讨、情感、生活方式,这些话题属于大标签,大流量词,很容易全民参与,所以在这些范围内找到一些独特的角度会很容易让你获得那“15分钟成名”的机会。

其中,最屡试不爽的就是造概念。比如“佛系90后”,“逃离北上广”,“程序员鼓励师”,“1024程序员节”,其中最顶尖的案例莫过于双十一了,愣是把一个光棍节变成了一年一度的电商狂欢,能够创造规则就是最先获得红利的人,能成为一个母体,让其他人源源不断地跟着来贡献流量,而不是做一个优盘,到处去别的母体那里蹭流量,是做市场运营最事半功倍,一本万利的打法。

我的领导跟我说过,那种到处去蹭流量,硬推广的行为都是“地面爬行”,而好的创意是会长着翅膀飞起来的。这句话彻底击中了我,从此以后,做任何项目我只做最重要的那三件事,做到极致,然后就坐等流量开始源源不断地发酵。当然,这种功力是在一次又一次的知乎热帖里练就的,知乎的问答,是绝佳的练兵场。

当然《全栈市场人》也是我想打造的概念,可惜没有太火,也算是我的一点练手尝试吧。

如何在知乎炒火你的个人品牌?用这7招就够了!

在知乎答题显而易见是有技巧的。

1.寻找关注人数在200~5000关注之间的问题比较合适新手

因为当一个问题下有了一个新的回答时,有一定的概率是会提醒那些关注了此问题的人来查看新回答的,这就是非常重要的第一道陌生自然曝光,而关注者过多的问题又必然是一个被反复讨论过的旧帖子,有着非常多优质的高票回答,作为一个新人是很难杀出一条血路的,所以不如选择难度适中的问题来做冷启动。

2.热门评论霸榜

如果你能在优质答案的评论区做出一个可以被顶到最多的回复也是一个不错的曝光途径。知乎的评论区也非常优质,只要你说的有理有据,妙趣横生,角度清奇,也很容易获得关注,当然前提是你选择了一个爆红的大牛答案下,又有着精妙的回复。不过自然你想运营好知乎账号,这应该是你的基本功之一。

3.注意答题逻辑

先回答提问,再列出自己的理由和根据(出处),最好是有知名理论依据,最后可以再适当衍生表达一下自己个人的倾向和判断。按是不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是最保险的思路,能够让别人一目了然,条理清晰,抓到你的观点。

4.及时和评论区互动,补充完善自己观点,并且及时更新,能够让群众感受到你讨论问题的诚意,愿意保持关注,而不是一个冷冰冰的发布机器。

5.语言幽默风趣,文风犀利,脑洞清奇

这是核武器级别的加分项,当然这是天赋无法强求,但是你可以稍微训练自己如何让晦涩的理论听起来是“说人话,接地气”的。

如何在知乎炒火你的个人品牌?用这7招就够了!

至于图文并茂这一条,大家很好理解,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连图片都是你自己绘制的,可以巧妙表达描述你的观点的话,也是个人能力的充分展示,不要吝啬去使用它。

抱团取暖这一条,很多人很容易误解为抱团点赞,其实不是这么简单,说实话,就算让全知乎排名前200的大V都给一条答案点赞,也不见得就能把它以及这个账号推起来,点赞说穿了是信息流,而信息流的转化率并不是万能的。更不要说,刷赞的难度和风险有多高了。

我所指的抱团取暖是能够充分发挥知乎的社交属性,线上线下结交那些三观一致,行业相近,地域想同的好友,然后通过接触,工作合作,发生一些切实的共同经历,并且在将经历和经验整理成答案发布的时候,自然而然地引入多人曝光。你很难再找到另一个平台,像知乎这样容易和大V成为朋友了。

当然,前提是你是一个有趣,有用,有料,能够给别人提供价值的人,话说回来,这依然是运营一个账号的基本功。你要给别人一杯水,首先要自己有一桶水的道理,放之四海而皆准。

至于剑走偏锋这一条,准确地说就是差异化你的观点,或者差异化你的表达,否则茫茫信息量的海洋,很快就会将你吞噬。

语言风格比较有辨识度的人,无论在哪个平台,都非常容易吸引流量和目光,多关注几个有特色的账号,慢慢模仿并且找到适合自己的风格,是你出道的最重要一步。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知乎自己的热榜,编辑推荐,知乎周刊,读读日报,知乎官方微博微信,知乎圆桌等各种产品都是知乎的运营人员想尽办法想要给与认真的知乎用户曝光以及流量支持的方式,多去看看官方的判断和喜好,更有助于你借助官方的力量,建立自己的知乎品牌。

说完了个人账号的运营,我们再来说说知乎机构账号的运营法则,基本的概念和逻辑大同小异,但是在具体的操作上还是有一些使命上的区别。

首先,作为一个崭新的机构账号出现在这个平台上的时候,一定要做好足够的基础设施的完善。比如完整的账号基本资料的设置,清楚地在主页和签名上写清楚企业的广告语和使命,让用户一目了然知道你们是做什么的,关注你们能获得什么。内部员工以及初期消费用户引导关注机构账号,使其看起来不是那么的“三无”用户,以及一些基本的公司简介和业务介绍的文章自己可以先放出来,作为一个基本的说明打底。这些基础决定了你的曝光是不是能有效达成转化。有的机构账号运营的同学连基础的事情都没做好就急着去蹭热点,是在做空中楼阁的白日梦。

做好了基本的账号建设之后,我们要做的第二件事就是去搜索企业相关的关键词,将真正消费者和用户困惑以及关心的问题做一个基础维护,这是新媒体之于品牌真正的意义,可以连接消费者和企业,成为沟通的桥梁,像我们在微博上如果需要投诉,只要@一下企业的官微,就会有人迅速处理和回复,同样,未来的知乎机构账号也会越来越重要,承担起企业PR的核心地带,所以搭建这样一个互动和反馈机制也是做机构账号必不可少的事。

这个事情上做的最成功的是乐纯酸奶,在“办公室有哪些适合吃的零食”这道题目里,乐纯酸奶以一道图文并茂的优质长文,拿到了全知乎前十赞同量的爆火帖,并且在文末大大方方地给自己引流,带来了十万多新增用户,这就是展示专业带来的威力。

如何在知乎炒火你的个人品牌?用这7招就够了!

这两件事做完,一个机构的企业账号就会有几百个初始粉丝,并且大概熟悉平台调性以及规则了,这个时候就可以尝试大规模的引爆策划了。最合适的方法,是在自己所属的行业里去占领各个话题榜单的第一名,发挥自己是这个行业的专家的真正的作用。比如摄影论坛,就应该拥有最优秀的摄影教程教学能力;技术云平台,也应该是技术上最前沿的行家大咖,在垂直细分领域尽快地做到第一可以形成强有力的专业背书,也会吸引到精准的用户群体,对于展开公司的专题合作以及粉丝运营活动会做好强大的积累。

而机构账号因为天然的商业目的属性,运营技巧又略有不同。比如开篇第一段非常重要,要镇住全场,吸引大家的目光,那是最宝贵的曝光位,因为它决定了读者会不会展开全文,会不会决定去给你点出一个赞同。最常见的开篇手段是:反对以上所有答案;作为行业里十几年来的一线专家;或者一些俏皮幽默的开场方式,都是不错的选择。然后在叙述原理,回答问题时,一定要注意深入浅出,用通俗的,有趣的,浅显易懂的语言,将一件事情有条理,有层次的说清楚。

要知道一个面向大众的专业社区,谁讲的最对是很难说的清楚的,因为评委是大多数不懂的观众,但是谁讲的最精彩,最幽默,最有趣,最清晰,让人一看就懂还能会心一笑,是会被赞同来证明的。

另外知乎机构账号的图文并茂则要注意版权是否规范,正版,避免麻烦最稳妥的方式还是用一些手绘的示意图,表情包,一些数据图表,甚至于一些教学短视频,都会对答案的传播度有极大的帮助。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传递最丰富的信息量,是机构账号的基本功。

最后,在答案里和其他优秀的答主,大V互动也会让机构账号更加人格化,真实化,有些答主和机构号是相亲相爱的,就可以互相站台,捧场,互相补充;而一些意见相左的大V,机构号也不用惧怕得罪,可以大胆地质疑和反驳,这个社区是欢迎有理有据的辩驳过程的,所以如果可以,形成百家争鸣的争论帖,机构号很可能一战成名,获得自己的影响力和关注度。

另外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答题思路一定不能太老实的正向走。比如关键词是什么,你就真的老老实实照着这个关键词去从阐述,一定很难出彩,而我们更欢迎熟题新解,就是一个老掉牙的,被无数人说过的事,是不是能一个以一个拐了道弯的道理去阐述。比如当时我们看到一道题目叫“你见过的最残忍的照片是什么?”然后运营的同学就去找了很多残肢断臂的战争照片,我就跟他说,这些照片仅仅是血腥,也太直了,并没有什么了不起,我们一定要拔高一个维度去阐释它。于是我找到了一组ISIS培训两岁小孩手举真枪,枪杀战俘的照片,立意是真正的残忍是从根子上讲天真烂漫的幼童培养成恶魔这样一个角度,也展示了图片库的丰富的资源和一手资料的新闻属性,这个答案带来了三万多的赞同,也很快将我们的机构账号飙升上去,获得了新榜的新锐机构账号奖项。可以预见,如果原先仅仅是普通的残忍血腥的答案,可能这个回答不复存在了都有可能。这就是一种答题的重要逻辑和考量,希望大家可以有所启发,好好去琢磨和回味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