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3 考試作弊背後的“亞文化”

考試作弊背後的“亞文化”

考試作弊背後的“亞文化”

如今,每逢大考,常有考試舞弊的新聞爆出,且舞弊方式花樣百出,並且動用起高科技來,諸如接收器、感應器、針孔攝像機等等,不一而足,日新月異。

不過,考試舞弊,古今皆然。在古代,科場舞弊層出不窮,處罰也相當嚴厲。明代唐伯虎受科場舞弊案牽連,下獄受刑,削除仕籍,從此與宦途無緣;魯迅的祖父周福清也因科場舞弊遭重罰,魯迅一家也就此敗落。如今,儘管有明確的法律規定禁止作弊,但作弊行為還是屢禁不絕。這就不能不讓人思考一下舞弊者的深層次緣由了。但凡考試舞弊,常有僥倖心理,總以為監管雖嚴,但終究可以神不知鬼不覺,故而冒險為之;舞弊者也常有不勞而獲的心理,平時三天打魚兩天曬網,臨到頭卻又幻想碩果累累,故而出此下策。如此看來,考試舞弊實在也是出自人之常情,出自人性本身所固有的潛在缺陷,只要不是每個應試者都做到自尊自律,考試舞弊也就總有發生。

考试作弊背后的“亚文化”
考试作弊背后的“亚文化”考试作弊背后的“亚文化”
考试作弊背后的“亚文化”

在當代,考試舞弊有時竟也曾獲得曖昧的評價。過去曾有一些香港校園電影風靡大陸,例如《逃學威龍》《逃學外傳》《蠟筆小小生》等電影,都以或濃或淡的筆墨來描述考試舞弊的場景。在這些電影裡,考試舞弊不僅是搞笑的噱頭,也更是作為青春叛逆、反抗權威的自主行動而獲得曖昧呈現。的確,直到如今,考試舞弊仍是流行於青春校園中亞文化的一種表現形式,這種亞文化將舞弊行為象徵化:舞弊是對死板苛刻、壓抑青春的學校制度的反抗,冒險舞弊是青春叛逆、無知無畏的一種展現。

考试作弊背后的“亚文化”

不只是校園存在這樣的亞文化,當今社會上也存在多種多樣的亞文化。這些亞文化鼓勵弄虛作假、徇私舞弊、走後門、壞規矩,主張只要辦成事,便可經達權變、胡作非為、無視規矩。正是這些五花八門的亞文化,一同構成了滋生舞弊的溫床,人們受此影響日深月久,對舞弊行為也就見怪不怪,甚至於樂意主動為之。

考試舞弊是對考場規則的刻意違反。因為考試是一種人才選拔機制,首要目標是確保公平,為了這種公平,一種非人格化的、普遍適用的規則必須得到明確的遵循,否則考試的功用就喪失殆盡了。大到不遵黨紀國法,小到違反交通規則,都與缺乏規則意識有關。由是可見,規則意識缺乏倒是當代社會的問題之一。

考试作弊背后的“亚文化”

規則意識是一種自律自為的主體意識,它意味著行為主體充分肯認外在規則的合法性,並且在理性上同意應當遵從這些規則。一個運轉良好的社會至少必須滿足兩個條件,其一是存在合理合法的諸多抽象規則,這些抽象規則必須取代混亂而特殊的“潛規則”,構成現代社會的基本架構,其二是社會行為主體必須能夠既自在又自為地遵循這些規則。這就要求人們養成一種明確的規則意識。

當代中國由於社會還處於急劇轉變的進程之中,這兩個條件仍有待充實完備。對於第一個條件來說,問題在於如何制定、完善和修改這些抽象規則,使這些規則能夠合理合法地成為社會運轉的基礎條件。對於第二個條件來說,問題在於社會行為主體如何能夠自覺地通過遵守普遍的規則而行事。有效地遏制考試舞弊,如同有效地根除違法亂紀和闖紅燈一樣,需要通過制度條件和文化環境的支持,長期而紮實地在整個社會培育一種普遍的規則意識。

考试作弊背后的“亚文化”
考试作弊背后的“亚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