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9 袁大頭有五元的嗎?

“袁大頭”,又稱“袁世凱像背嘉禾銀幣”,指的是民國發行的,正面採用袁世凱側面像,背面刻有嘉禾圖樣的銀幣。民國 清末,由於外國列強的侵略,外國幣在中國行用,失去了貨幣自主權。對內中央政府對地方政府的控制權日益削弱,各省地方長官為增強各自的財力及擴充軍事力量也紛紛製造和發行貨幣,貨幣金融十分紊亂。

首先,在民國各種形式的銀元當中,袁大頭是其中含銀量比較多的一種,按照1914年公佈的《國幣條例》以及《國幣條例施行細則》規定,國幣種類共有銀幣4種,鎳幣一種,國幣以一元銀幣為主幣,以鎳幣為輔幣。

袁大頭有五元的嗎?

請輸入圖片描述

袁大頭有五元的嗎?

請輸入圖片描述

袁大頭有五元的嗎?

請輸入圖片描述

袁大頭有五元的嗎?

請輸入圖片描述

隨著經濟的發展與廣大人民群眾的收藏意識普遍提高,中華民國三年袁大頭其版面設計優雅,又有著極深的歷史淵源,成為近年來收藏界的主打藏品,穩居國內古玩收藏市場前列。隨著民間藝術品市場收藏投資的不斷升溫,未來幾年,錢幣市場的投資空間仍然很大,值得收藏投資。

“袁大頭”銀幣的正面圖案,中間為袁世凱戎裝左側面像,民國3年版的上方為“中華民國三年”,民國10年版的為“中華民國*年造”;背面圖案均是兩株交叉的稻穗,中央為“壹圓”、“中圓”(伍角)、“貳角”、“壹角”字樣,後幾種上方分別有“每二枚當一圓”、“每伍枚當一圓”和“每十枚當一圓”的字樣;該系列幣分別重26.6克、13.3克、5.3克和2.6克。在該系列幣中,民國3年、9年、10年等一元幣較為常見,民國八年的則較少些。在民國三年的“袁大頭”中,袁世凱“簽字版”則被收藏者所鍾愛。

袁大頭在貨幣收藏界被稱為銀元之寶,它是我國近千種近代銀幣中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銀元品種,也是近代中國幣制變革中的一個重要角色。真版袁大頭三年五元如今已被各大收藏家和博物館搜刮而去,私人買家唯有在高端拍賣會上和高端私下交易會上才能見到。

袁大頭有五元的嗎?

請輸入圖片描述

袁大頭銀元的誕生,是銀元發展的必然結果。中華民國政府成立,袁世凱出任大總統,北洋政府鑑於當時鑄幣、紙幣十分複雜,流通的中外貨幣在百種以上,流通混亂,民眾積怨,同時也想借助貨幣改制以解決軍費問題。於是1914年2月,北洋政府公佈了《中華民國國幣條例》及《國幣條例施行細則》,進行統一幣制的整頓和改革。《國幣條例》公佈同年先在天津造幣廠鑄造“袁大頭”,後在南京、廣東、武昌等造幣廠陸續鑄造。因袁大頭銀幣幣型劃一,成色、重量有嚴格規定,很快受到了社會認同和接受,在國內金融市場上逐步取代了清朝的龍洋,成為流通領域的主幣,在中國近代機制幣中地位斐然,極具投資價值。

圖中是中華民國三年袁大頭壹圓,直徑3.9cm。銀幣正面為袁世凱側面肖像,雕刻精細,線條流暢,立體感強,頭像上端鑄有“中華民國三年”六字,字體清秀,灑脫自然,“民”字多一點,“年”字後未有“造”字,完全符合三年版袁大頭的形制規範。錢幣背面為嘉禾圖和幣值,兩條嘉禾左右交互,下繫結帶層次感強;紋飾中間鑄“壹圓”字樣,筆畫圓潤飽滿,字體秀美。整幣設計古樸素雅,簡潔大方,十分精緻美觀,由於機鑄幣數量較少,有著極高的收藏價值。

袁大頭在貨幣收藏界被稱為銀元之寶,是中國近千種近代銀幣中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銀元品種,也是近代中國幣制變革中的一個重要角色。其鑄造跨度從1914年至1951年,在中國貿易中影響巨大,地位極高。但目前民間留存的袁大頭數量已經不算太多,大量銀幣在以前被收回,重新融化。在今天的錢幣交易市場中,伍圓袁大頭市面上極少出現,當時並未大面積流通發行,幾經戰亂,存世極為稀少,現在已經很難看到了。藏品聲音清脆洪亮,有音韻,幣面圖案自然清晰,有著機制銀元的特徵,紋飾深淺適度,邊緣線條粗細均勻,間距也疏密一致,細微之處清晰有度,毫不雜亂,邊齒細緻勻稱,規整劃一,有很高的藝術觀賞價值和文物價值,具有一定的保值和升值功能,是一枚收藏價值很高的精品銀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