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8 中國經濟或正進入一個全新的賺錢週期,三四線城市蘊藏更多商機?

當一個經濟體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之後,人們對生活、工作、家庭、人生、社會責任感等就會有新的思考。於是,新的消費理念則會應運而生,也就是通常所指的消費升級。中國市場正在進行的升級,就是人們追求差異化,符合個性體驗的時代。而消費升級的時代或也是中國經濟一個全新的賺錢週期

中國經濟或正進入一個全新的賺錢週期,三四線城市蘊藏更多商機?

圖片來源REUTER

英國《金融時報》首席經濟評論員馬丁•沃爾夫認為,中國正在將其增長模式轉變為更多依賴消費、更少依賴投資的模式。同時也在經歷著城市化和頗有活力的技術變革。因此,隨著中國從“世界工廠”向消費市場轉變,中國應會為全球企業提供一個規模巨大、增長迅速、但具有挑戰性的消費市場。

我們注意到,青年人依託於在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打拼的時代或正在結束,與之相伴的是,在新經濟、新技術如雨後春筍般滋生的過程中,一些二線,甚至三四線城市或正在展露出勃勃生機。這個比較容易理解,比如一個完全依賴於互聯網和電商平臺等的青年人,他可能不需要在一座超級城市CBD中的寫字樓裡面辦公,因為數字經濟和快捷的物流已迅速地完成了一站式的作業運轉。這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創客空間等新型商務模式,在一些三四線城市同樣適用了。

比如,路透社曾以題為《“小鎮青年”塑造了中國消費的未來》的報道,描述了中國千禧一代中“小鎮青年”的消費和生活。報道指出,三四線城市的“小鎮青年”在汽車、時尚和娛樂方面消費頗多,以電影經濟為例,近兩年在三四線城市興起了電影院熱潮:根據在線售票服務商數據計算,去年三四線城市的票房收入增長22%,超過了一二線城市11%的增長率。分析認為,這恰恰說明三四線城市青年一代消費群體的強大需求。再比如,通用汽車稍早前的一份聲明中稱,今年第一季度通用汽車在中國的凱迪拉克銷售額中有32%以上在三四線城市,而其中約45%的客戶年齡在25至34歲之間。

中國經濟或正進入一個全新的賺錢週期,三四線城市蘊藏更多商機?

圖片來源AFP

其實,三四線城市消費能力的提升,與中國經濟城市化的進程也息息相關,根據世界銀行(World Bank)的數據,2016年中國的城市化率已達57%。到2027年,城市化率可能會升至70%,然後再達到發達經濟體通常的80%以上,世行認為,新城市居民中的大多數會搬遷至三線城市和內陸等,而不是的北京、廣州、上海、天津、重慶等較為飽和的城市。另據摩根士丹利預計,到2030年,中國的私人消費市場將從目前的4.7萬億美元增長到11.8萬億美元,其中三分之二的增長來自三四線城市。如果這一預計最終得以實現,則意味著三四線城市蘊藏著無限的商機。那麼,除本文前面提及的,符合小鎮青年消費的定位以外,這些城市還有哪些產業值得期待呢?

分析認為,養老產業和服務業就是比較亮麗的點,世界經濟論壇(WEF)和貝恩公司(Bain & Company)最近發佈的一份報告稱,到2027年,中國有22%的人口(3.24億人)將超過60歲。這一人口結構的轉變必將為面向老年人的商品和服務創造新的重要市場。我們認為,未來這一代老年人,將有別於中國歷史上任何一個時期老年人的消費習慣,他們整體教育水平高、也是在互聯網時代成長,對生活個性的要求將更為差異化,注重服務過程中被尊重的感受等等。

與此同時,隨著近年中國人的購房習慣的變遷和佈局,一些宜居的三四線城市,屆時或將湧現大量具有購買力的老年人,數量或遠超於現在的候鳥。

中國經濟或正進入一個全新的賺錢週期,三四線城市蘊藏更多商機?

通過上述分析,我們似乎可以得出一個結論,未來中國三四線城市的消費力或將集中爆發,來自於小鎮青年和追求精品生活的老人或將成為消費的兩大主力。當然,這也是未來龐大的中國市場中,中產階層消費的一個縮影,而如果再加上一線城市和強二線城市的消費,中國的市場將有待於全世界更多的企業和商機來開發,當然,更是許多中國企業和商家的機會。值得注意的是,根據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高達36.6萬億元,今年一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實際增長8.1%。亦如華爾街投行摩根大通曾表示,消費和創新將是未來數年中國經濟的關鍵驅動力。(完)

BWC中文網原創文章,本文不得以任何形式摘編、轉載或轉化視頻等,違者必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